根据《经济法》中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收购有以下规则:(1)权益公开规则。任何人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持有一个上市公司总股份达到5%时,无论其是否具有收购的意图,均需暂停购买且依法定要求公开其持股情况。
股识吧

如何解读上市公司收购.如何理解上市公司收购中“一致行动人”

  阅读:6765次 点赞:1次 收藏:16次

      

一、试述上市公司收购的一般规则。

根据《经济法》中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收购有以下规则:(1)权益公开规则。
任何人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持有一个上市公司总股份达到5%时,无论其是否具有收购的意图,均需暂停购买且依法定要求公开其持股情况。
(2)“台阶规则”,要求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持有一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5%以后,每增加或者减少持有一定比例时,均需暂停买卖该公司的股票,且需依法定要求公开其持股变化情况。
我国《证券法》现规定增加或减少的“一定比例”亦为5%。
(3)强制要约规则,要求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
(4)终止上市规则,要求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如果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75%以上的,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就应当在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
(5)强制接受规则。
强制接受规则要求,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如果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90%以上的,其余仍持有被收购公司股票的股东,有权向收购人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出售其股票,收购人应当无条件地受让。
(6)同等条件收购规则。
采取要约收购方式的,收购人在收购要约期限内,不得采取要约规定以外的形式和超出要约的条件买卖目标公司的股票。
竞价收购和协议收购不受此规则约束。
(7)转让股份限制规则。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对所持有的目标公司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6个月内不得转让。

试述上市公司收购的一般规则。


二、如何理解上市公司收购中“一致行动人”

证监颁布《市公司收购管理办》第83条规定:本办所称致行指投资者通协议、其安排与其投资者共同扩其所能够支配市公司股份表决权数量行或者事实  市公司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致行情形投资者互致行相反证据投资者列情形致行:  ()投资者间股权控制关系;
  (二)投资者受同主体控制;
  (三)投资者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员主要员同另投资者担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员;
  (四)投资者参股另投资者参股公司重决策产重影响;
  (五)银行外其、其组织自投资者取相关股份提供融资安排;
  (六)投资者间存合伙、合作、联营等其经济利益关系;
  (七)持投资者30%股份自与投资者持同市公司股份;
  (八)投资者任职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员与投资者持同市公司股份;
  (九)持投资者30%股份自投资者任职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员其父母、配偶、及其配偶、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配偶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等亲属与投资者持同市公司股份;
  (十)市公司任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员及其前项所述亲属同持本公司股份或者与其自或者其前项所述亲属直接或者间接控制企业同持本公司股份;
  (十)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员员工与其所控制或者委托或者其组织持本公司股份;
  (十二)投资者间具其关联关系致行应合并计算其所持股份投资者计算其所持股份应包括登记其名股份包括登记其致行名股份  投资者认其与应视致行向证监提供相反证

如何理解上市公司收购中“一致行动人”


三、如何分析上市公司并购价值

一、战略价值分析  战略价值是促使产业资本并购或者回购相应目标的主要因素,也往往是由产业资本战略目标不可逆转和上市公司独特资源的几乎不可替代性所决定的,是我们考虑的最主要方面。
独特资源往往是并购的首要目标,比如地产、连锁商业还有一些诸如矿类的资源,其往往具备不可替代性,其它试图进入该行业领域的产业资本必须或几乎要通过收购来切入。
而已经占有该资源的大股东也几乎不可随意放弃,可能采取回购股权的方式加强控制。
  这类情况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门店、土地、渠道、品牌、矿产等一些具有较为明显垄断性的独特资产。
  二、重置成本和市值比较  对于产业资本来说,如何尽量低成本收购实业资本也是其重点考虑的问题。
那么对比分析重置成本和市值之间的差距,就可较为清楚的分析这一因素。
市值较重置成本越低,则对产业资本的吸引力越大。
  不同行业的重置成本都有较大差别,这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三、行业情况分析  策门槛和行业集中度是决定行业并购活跃度的主要因素。
  1)策门槛  比如金融行业的并购就不容易发生,这是和策管制密切相关的。
一般情况下和国计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并购的策成本往往非常高,也很不容发生市场行为模式下的并购。
并购涉及的复杂因素多,不确定性较大。
而由于缺乏控制权竞争和争夺的压力,控股方回购积极性也会相应削弱。
  2)行业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越低,则并购和控股权争夺一般情况下越容易高发,反之则不然。
  四、股东和股本结构  股权结构和股东情况也往往是决定并购和回购活跃度的重要因素。
  1)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越是分散,越容易产生各类并购行为,也越容易刺激大股东回购。
反之股权较为集中,或一致行为人持有集中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发生二级市场并购难度一般较大,控制权转移更多可能以股权协议转让为主。
另外,大股东有回购承诺或者表态回购意愿的也必须要关注。
  2)其它大股东情况分析  大股东的资金紧张情况,或者该行业资金面普遍紧张,都可能会导致大股东方面愿意引入新的战略投资方,或者对恶性并购行为的抵抗力减弱从而引来其它产业资本关注。
  3)股东行为  抛售或者增持的历史记录,从侧面来分析大股东对该公司实业价值的看法。
  4)股本规模  一般而言,股本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有能力并购其的产业资本往往越多,并购所需的资金成本一般较小。
所以,小股本上市公司在同等条件下,更容易出现并购或者回购。
尤其是中小板中一些有价值的营企业龙头,其被并购的概率往往较大。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并购价值


四、如何说明并购对上市公司市值的影响

值对并购活动的影响  (一)市值与并购动因  按照Shleifer和Vishiny(2003)的模型,行为经济学假说认为并购交易的主要驱动力是并购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
该假说假定市场是非有效的,即市场对企业市场价值的评价存在偏差。
理性的管理者会以被市场高估的公司股票去购买被低估了的相关公司的资产。
并购的实质是并购企业价值被错误估价后,管理者为了获得错误估价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积极的保值策略。
按照其解释,在并购浪潮中一定会发生大量的换股并购(Stock Swap Merger)。
Harford(2004)对该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上述假说。
  另外,为获取市值差额收益的投机心理,也是一些并购活动的重要动机。
在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市场的短期投机性较强,投资者热衷于炒作投资概念和题材。
并购公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财富效应,会引起相关企业股价的上涨。
一些投机资本家利用并购事件进行概念炒作,低买高卖,从中赚取超额收益。
  (二)市值与换股并购  换股并购是指并购企业通过本公司股票换取目标公司股票的并购。
良好的市值表现可以提高并购企业股票的支付能力。
目标企业也更加容易接受换股并购的方案。
同时,换股并购也会对并购企业的市值产生影响。
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只有当管理层利用所拥有的私人信息意识到企业股价被高估时,并购企业才会选择换股并购。
因此,换股并购会让投资者产生并购企业市值被高估的预期,当并购消息公布时,并购企业的股价会因投资者的预期回归而趋于下降。
Andrade,Mitchell和Stafford(2001)的研究表明,换股并购的并购企业在事件宣告期前后会有显著的负面效应(-2%到-3%的非正常收益)。
三)市值与现金并购  现金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企业大多成长历史短暂,自有资金积累不足,因此需要向外部进行融资。
市值规模直接反映并购企业对社会资本的吸收能力。
首先,在公司股本不变的情况下,市值越大意味着股价越高,从而股权融资的能力就越强;
其次,公司市值越高,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越强,越容易得到更高的资信评级,融资成本也就越低。
现金并购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低成本融资,而市值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的高低。
  对于市场而言,现金并购通常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表明并购企业的现金流较大,而且有能力充分利用并购所形成的投资机会。
选择现金并购的企业股票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使其股价上升、市值增加。
  (四)市值与反收购  敌意收购指收购方在目标公司不情愿的情况下,通过大量购买目标公司股票取得控股权的收购行为。
这种做法会影响到上市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不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
在全流通条件下,由于所有股票都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流动,敌意收购的可能性将会增加。
  市值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反收购能力的新标杆。
市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最容易成为敌意收购者的目标。
市值体现的并不仅仅是股价,而是公司综合实力的象征。
市值越大,表明上市公司并购其他企业的能力越强,反收购能力也相对越强。

如何说明并购对上市公司市值的影响


五、什么是上市公司收购?意义是什么?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依法购买股份有限公司已发行上市的股份,从而获得该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行为。
  意义: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公开收购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依法发行上市的的股份以曲线收购达到对该公司控股或者合并目的的行为。
其主要内涵可作如下理解:  其一,上市公司收购的目标是上市公司,收购的标的物是上市公司发行的股份,而不是目标公司的具体资产;
  其二,上市公司收购的主体是投资者,投资者即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经济实体;
  其三,收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股或者取得控制权。
收购成功后,收购方一般并不将目标公司的法人资格解散,更不会将目标公司的上市资格主动取消。
在中国,保持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并利用该宝贵的壳资源从事资本运作以获得发展,是收购的终极目的。

什么是上市公司收购?意义是什么?


六、商业上经营,什么是公司收购?

小公司没有收购一说,但是有股权转让,就是卖公司。
上市公司的收购,收购的是实际的股份.但是很多实际中的收购其实是进行公司的重新组合。
小公司的收购是收购的公司的证件,一般小公司实际出资的少 公司收购大致就那么几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进行组合也可以用比较创新的方式进行收购。
1、按收购方的出资形式分类:以现金收购、以股权收购、以资产(设备、房产、土地使用权、金融资产、无形资产……)收购;
2、按被收购资产的形式分类:收购被收购方的股权、收购被收购方的资产(设备、房产、土地使用权、金融资产、无形资产……)二、从上面的分类看,收购当然不只采取股权收购及资产收购,还可以用现金收购。
三、正常来说,股权和资产不能分开评估,失去资产的股权没有价值,或者说股权和资产是一种东西,这里指的股权是被受购方的股权,如果你指的是被收购方持有的第三方股权,那当然是可以分开评估的了。
不想吸收被收购方公司,只收购资产即可;
想吸收被收购方公司,直接收购股权方便许多。
在收购方来看,收购股权就评估股权,收购资产就评估资产,两者是一样的东西,不存在同时评估的问题。
在评估机构来看,股权评估也好,资产评估也好,都需要对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即评估你要收购的公司、业务,等同于评估这个公司或业务所对应的资产~!四、如果被收购方是国有企业,评估需经国资委备案或审批,比较麻烦。
收购案例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言之不尽,尚有叙述不详之处,你可以给我留言~

商业上经营,什么是公司收购?


七、上市公司并购的意义

第一,对被并购的企业来讲是注入优质资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第二,对并购方来讲是扩大企业规模,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第三,对中小投资者来讲等于弃暗投明。
第四,对整个行业来讲,优化资源配置。
第五,对普通员工来讲,工作环境以及待遇都是很大的改善啊。

上市公司并购的意义


八、如何理解上市公司的协议收购

《证券法》第九十四条规定:“采取协议收购方式的,收购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同被收购公司的股东以协议方式进行股权转让。
以协议方式收购上市公司时,达成协议后,收购人必须在三日内将该收购协议向国务院证券监督机构及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并予公告。
在未作出公告前不得履行收购协议”。
《证券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实际上是对收购人规定了一个依据和两个义务。
一个依据是收购人收购上市公司,必须依照《公司法》、《证券法》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与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协商进行股权转让,凡未进行与被收购的公司的股东进行协商股权转让,收购行为无效,两个义务也不存在。
两个义务是指: 一、协议收购上市公司,必须报告有关部门并进行公告,这是收购人的基本义务,包含三个工作内容: 1)协议收购达成后,收购人必须在三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机构作出书面报告;
2)收购人必须在三日内向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
3)收购人在向国务院证券监督机构和证监所作出书面报告的基础上在媒体上(如报刊、电视等)进行公告。
二、在公告前不得履行收购协议。
要求公告,是要求收购人的行为,即收购工作应当公开进行,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侵害与影响其他人的合法利益。
采取协议收购方式收购上市公司的,应当委托证券交易结算机构保管收购协议转让的股票,并将资金存放指定的银行。

如何理解上市公司的协议收购


九、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有哪些?

上市公司收购在各国证券法中的含义各不相同,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上市公司收购即要约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向目标公司股东发出收购要约的方式购买该公司的有表决权证券的行为;
广义的上市公司收购,除要约收购以外,还包括协议收购,即收购方通过与目标公司的股票持有人达成收购协议的方式进行收购。
我国证券法中上市公司收购取广义的含义,即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可以采取要约收购或者协议收购的方式。
登录云掌财经了解更多资讯哦~~

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有哪些?


参考文档

下载:如何解读上市公司收购.pdf《股票要多久才能学会》《股票盘中临时停牌多久》《大股东股票锁仓期是多久》《高管离职多久可以转让股票》下载:如何解读上市公司收购.doc更多关于《如何解读上市公司收购》的文档...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