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位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股本10000万元,前四位发起人分别以专利技术、原材料
3000万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
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
另外股本是股份公司发行股票时所有股票的面值,有限责任公司不存在股本这种说法

二、技术入股最多可以占多少股份?拜托了各位 谢谢
一般的普通技术,不是很高的话,可以占到百分之10-30, 如果技术含量很高,并且申请了专利,则可以占到百分之30-70左右,

三、电力电子技术稿费有多少
你好!你要供稿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四、公司法规定技术股为多少?
《新公司法》不限制比例,但是需要经过评估公司进行评估作价!个人的劳务技术不得作为公司出资!但是可以作为合伙企业的出资!

五、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入股最高是多少比例?
一般来说,是不可以以工作的方式作为技术入股的。
技术入股的概念指的是以专有技术(专利或者技术秘密)并需要进行鉴证(或者是评估)。
笔者参加过几次技术入股的事宜。
呵呵。
技术入股的最高比例原来规定是不得超过20%,最近公司法有修改了,放宽到了70%。
如果你拥有自己的专利或成果就比较容易实现技术入股,如果没有,以技术秘密入股也是可以的,但相对办手续要麻烦一点,得鉴证了。
实在没有技术秘密或者成果专利,如果其他股东允许的话,你不妨以其他方式入股,如激励股权、赠予股权、或者其他方式入股。
可以参考以下链接,还有: 《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若干问题的规定》实施办法:*://*dobig.org/bbsxp/news.asp?ThreadID=138 另,如果你以专利或者成果技术入股,偶就可以更详细一点告诉你了:)

六、技术入股最多可达多少股权比例
技术入股最高可达公司注册资金的70%。
《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
技术入股是以技术人员的知识或知识产权、技术诀窍、设备、工厂厂房等作为资本股份,投入合资经营或联营企业,从而取得该企业的股份权的一种行为。
技术入股和资本入股一样享有按股份比例对企业所有权和按股分红的权利。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一般不是根据股份比例的大小承担,而是由各方协商确定。
扩展资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四条: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 百科-公司法

七、朋友注册成立新公司,要我投资入股,股份怎么计算呢?
恕我直言,首先你这个朋友做的事情就怪怪的,如果他能筹集到50万做运营资本,多数人会将公司的注册资本注册为50万,这样对于他的经营以及其他一些方面来说是很有便利的,这点你要多加思考。
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按照正路来说,5万注册的,然后他又准备了一些钱(比方45万)最后公司实际拥有50万资本,你要入股10万,很容易,你们这些应该是货币形式出资吧,给公司办增资,流程是:首先,公司形成一份书面文件,允许你入股,这份文件你可以保留一份复印件。
然后形成股东会决议,你签署。
然后,公司去工商局办增资,初步手续齐备以后,你的10万打入公司增资的验资账户,并冻结,会计事务所出审计报告,工商局走流程,将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到60万,你是股东之一,他也是股东之一,他是董事长占83.33%。
。
--继续“花5万注册一个公司”是什么概念? 注册资本是多少? ----我给你设想一下并且说几个关键的地方:1、亲兄弟明算账,公私分明,这是必须做到的。
所以一些事情最好按照规矩来否则你会很有 你没在HI上啊 ?我在和你说话呢 没见你回答

参考文档
下载:电连技术股本多少.pdf《卖完股票从证券里多久能取出来》《股票开户许可证要多久》《股票发债时间多久》下载:电连技术股本多少.doc更多关于《电连技术股本多少》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39737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