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万元炒股票一个月能挣多钱?
你好,在一个时期内连续分批(买入、卖出)交易某金融产品或衍生品(例如股票或期货)后的交易总成本减去浮动盈亏的数额除以现持有数量得到的数值,即(单位)持仓成本。
股票的持仓成本就是流通盘在不同的价位有多少股票数量。
对股票进行持仓成本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实战意义。
持仓成本能有效地判断成交密集区的筹码分布和变化及能有效地识别主力建仓和派发的全过程,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全面掌握持仓成本的分析方法。
在交易中券商使用的委托系统中股票持仓成本价均使用以下两种方法计算: 1、成本价只计算买入的成本 即用户买入单只股票后,成本价为买入股票的买入金额加上交易费用(佣金和手续费)除以持股股数的数值,持股期间不考虑卖出股票有盈利。
计算公式:成本价=买入金额/持股股数 举例: 用户某日以10元买入某股票1000股,交易费用50元,则成本价为(1000*10+50)/1000=10.05 如用户第二日卖出此股票的一部分,剩余部分股票的成本价不变,卖出部分股票直接计算盈利,不摊薄到剩余股票的成本价。
举例: 用户第二日以11元卖出此股票500股,交易费用25元,兑现金额为500*11-25=5475,此时盈利部分直接计入资产总额,持有股票的成本价不变仍为10.05元。
如用户第二日继续买入此股票,则持有股票的成本价会根据其买入的成本情况,进行摊薄。
计算公式:成本价=(第一次买入金额+第二买入金额)/持股股数 2、成本价计算持股期间卖出股票盈亏 即用户买入单只股票后,成本价为买入股票的买入金额加上交易费用(佣金和手续费)除以持股股数的数值,如持股期间卖出股票有盈利,则买入金额需要扣除这些金额。
计算公式:成本价=(买入金额-盈亏金额)/持股股数 说明: 1、公式中的盈亏金额包括卖出股票的盈利或亏损金额。
2、如盈亏金额为负值,即为亏损,公式中减负值则为加正值,因此公式中的分子比买入金额大,成本价增加;反之当卖出股票盈亏,盈亏金额为正值,则公式中的分子比买入金额小,成本价减小。
3、如买入金额小于盈亏金额,则成本价为负值,此种情况需要T+0操作,进行高抛低吸。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
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2万元炒股票一个月能挣多钱?](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f3bd9cc212c86d09?R2Dbj.jpg)
二、股票交易一次的成本是多少?
你好,股票交易费用主要收取以下几项:一、印花税目前股票交易印花税已由双边征收改为向卖方单边征收,收取成交金额的0.1%,由券商代扣,交易所统一代缴,支付给财税部门。
印花税只有卖股票时才会收取,买股票不会收取,买卖场内基金、债券等交易都不收印花税。
二、券商佣金根据监管规定,券商股票交易佣金最高为成交金额的0.3%,每笔交易佣金最低5元起,买股票和卖股票都要交费。
根据实际情况,目前大部分券商针对个人客户的佣金通常在万2到万3左右。
三、其他杂费其他杂费包括证券监管费和证券交易经手费。
证券监管费一般是成交金额的0.002%,证券交易经手费按成交金额双边收取0.0087%,两者合计可以看成是万分之0.2左右。
总的来说,股票交易大头是印花税和佣金。
以买卖5万元股票为例,假如佣金水平为万3,那么交易佣金总计30元(最低5元),印花税50元,其他杂费1元,总花费81元左右。
![股票交易一次的成本是多少?](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3e4864bc85cc9a89?N2C9d.jpg)
三、股票交易成本如何计算?
股票交易成本计算:1、印花税0.1%,佣金自由浮动,但不能超过0.3%,过户费1000股1元(深交所不收)证管费0.02%(有的券商把这笔费用合到佣金里,有的单收)另外券商可酌情收取报单费,每笔最高10元(一般都不收)其他的费用都没了,撤单不收费双向收费指买时收一次,卖时也收一次。
实例如下:费用包括(单边):印花税0.1%,佣金自由浮动,但不能超过0.3%,(深市最底收取5元,沪市最底收取10元)过户费1000股1元(深交所不收)证管费0.02%(有的券商把这笔费用合到佣金里,有的单收)另外券商可酌情收取报单费,每笔最高10元(一般都不收)。
![股票交易成本如何计算?](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85500644ce67021e?Fsh4a.jpg)
四、股票交易成本怎么计算呀
印花税(买入或者卖出价×买入或者卖出股数)×0.3%=自己算 证券佣金 中国政府规定最高收千分之三 最底5块钱 (买入或者卖出价×买入或者卖出股数)×0.3%=自己算 过户费 1000股收1块(沪收深不收) 委托费是5块(网上交易不收 电话交易 营业厅交易收) 印花费上调到了千分之三了 每次股票交易,买卖股票时需要交纳手续费、印花税、过户费。
手续费的收取比例,不同的券商各不相同,但国家规定不得超过交易金额的千分之三(每次不低于5块). 印花税的收取比例,是千分之三. 过户费的收取极低,通常交易金额接近10万元,才收取1元。
可忽略不计。
(编者注:目前沪市有过户费而深市没有) 如果你买1000股8.13元的股票,那么要交纳: 手续费(这里按千分之三计算):(1000*8.13)*0.3%=24.39 印花税:(1000*8.13)*0.3%=24.39 过户费:按1元算。
24.39+24.39+1=49.78元。
还有个委托费最高是收千分之三(每次不低于5块) 卖股票时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把股票价格换成卖出价。
注:查询每一笔交易的印花税和手续费可以在相应交易软件中的“交割明细”中找到!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yhxbd/blog/item/6c621438164e9d25b8998f8e.html
![股票交易成本怎么计算呀](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3e4864bc85cc9a89?cIzNE.jpg)
五、股票持仓成本价计算:你的股票成本价到底是多少
你好,在一个时期内连续分批(买入、卖出)交易某金融产品或衍生品(例如股票或期货)后的交易总成本减去浮动盈亏的数额除以现持有数量得到的数值,即(单位)持仓成本。
股票的持仓成本就是流通盘在不同的价位有多少股票数量。
对股票进行持仓成本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实战意义。
持仓成本能有效地判断成交密集区的筹码分布和变化及能有效地识别主力建仓和派发的全过程,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全面掌握持仓成本的分析方法。
在交易中券商使用的委托系统中股票持仓成本价均使用以下两种方法计算: 1、成本价只计算买入的成本 即用户买入单只股票后,成本价为买入股票的买入金额加上交易费用(佣金和手续费)除以持股股数的数值,持股期间不考虑卖出股票有盈利。
计算公式:成本价=买入金额/持股股数 举例: 用户某日以10元买入某股票1000股,交易费用50元,则成本价为(1000*10+50)/1000=10.05 如用户第二日卖出此股票的一部分,剩余部分股票的成本价不变,卖出部分股票直接计算盈利,不摊薄到剩余股票的成本价。
举例: 用户第二日以11元卖出此股票500股,交易费用25元,兑现金额为500*11-25=5475,此时盈利部分直接计入资产总额,持有股票的成本价不变仍为10.05元。
如用户第二日继续买入此股票,则持有股票的成本价会根据其买入的成本情况,进行摊薄。
计算公式:成本价=(第一次买入金额+第二买入金额)/持股股数 2、成本价计算持股期间卖出股票盈亏 即用户买入单只股票后,成本价为买入股票的买入金额加上交易费用(佣金和手续费)除以持股股数的数值,如持股期间卖出股票有盈利,则买入金额需要扣除这些金额。
计算公式:成本价=(买入金额-盈亏金额)/持股股数 说明: 1、公式中的盈亏金额包括卖出股票的盈利或亏损金额。
2、如盈亏金额为负值,即为亏损,公式中减负值则为加正值,因此公式中的分子比买入金额大,成本价增加;反之当卖出股票盈亏,盈亏金额为正值,则公式中的分子比买入金额小,成本价减小。
3、如买入金额小于盈亏金额,则成本价为负值,此种情况需要T+0操作,进行高抛低吸。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
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股票持仓成本价计算:你的股票成本价到底是多少](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69ea5439419222d8?P4cku.jpg)
六、20000元的股票手续费多少钱,一进一出?
不一定看你和证券公司谈的佣金是多少
![20000元的股票手续费多少钱,一进一出?](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666fa74d9d4d35d2?ZFoTk.jpg)
七、如果买入20000元股票,手续费明细算
目前买卖股票佣金最高的是成交金额的万分之30,即买二万元的股票,要交给证券公司60元的佣金。
最低的是万分之2,即买二万元的股票,要交给证券公司4元的佣金.好比买衣服一样,你不还价,人家就赚你30元,你要擅长还价,可能只赚你2元。
佣金是买卖都要收,最低收5元。
另外印花税是卖出收成交金额的千分之1,这个是全国统一的,没得商量。
买入不用印花税。
还有沪市股票每100股收0.06元过户费,深市股票不收。
![如果买入20000元股票,手续费明细算](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f3bd9cc212c86d09?M7cCs.jpg)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subject/698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