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伊利股份[600887]有没有可能像双汇发展一样,再涨回来?
可能性不大,因为双汇发展所处的行业地位决定了它有很高的话语权,竞争对手即使在它出现危机的时候也很难瓜分它的市场;
而乳制品行业本身就竞争很激烈,此次伊利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其市场份额的影响是很大的。
![伊利股份[600887]有没有可能像双汇发展一样,再涨回来?](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1ec0768b43401753?K8fNA.jpg)
二、9月24日光明乳业涨停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其控股股东在进行增持。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接控股股东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增持前持有公司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份36649896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5.176%,下称:牛奶集团)通知,牛奶集团通过以二级市场买入的方式,于2008年9月23日增持公司股份1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96%),均价4.043元/股。
本次增持后,牛奶集团共计持有公司股份36749896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5.272%。
牛奶集团拟计划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2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随机买入,增持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含本次增持);
并承诺在增持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三、对网友波子:关于为什么敢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买伊利股份的回复
我说实话,我自己思考过~我是因为那时间之后由经常喝伊利蒙牛,变为从此没再喝过~~现在伊利,蒙牛,光明等酸奶也大行其道,超市看到很多新包装新产品,,我也还没建立回信心,可以说自那黑天鹅后,我是对这些品牌失去信心,,反而三聚青安事件~媒体反而报道了我们广州一些本土奶企没有任何污染(燕塘,风行,香满楼)从此我就只认这几个牌子的奶喝了~~~---------------------------------------------------下面是我的回复: 首先我本来投资伊利之前就经常买伊利的牛奶喝,喝牛奶对人体是有好处的,这在日本得到验证。
而外国人每日消费奶制品是当初中国的十倍(好像是,记不大清)。
这说明在中国奶制品消费具有很大的潜力。
而中国乳制品经过这些年的竞争,伊利和蒙牛优势特别突出。
而伊利当时靠赞助奥运会,效果肯定会显现出来,后来10年又赞助上海世博会,不断加强自己的品牌。
后来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主要是三鹿含量很高,伊利和蒙牛虽然受到影响,但含量低,对成年人根本没影响,而且事件曝光后,问题奶制品都下架了。
这时各个乳制品都在打折促销,我还去买了几箱。
在中国,我们知道只要是吃的总有点问题,只是可能没曝光,你不知道。
牛奶因为这件事件后可能更安全了。
所以我现在买来喝一点都不担心,况且以前就一直喝,没啥问题。
其次投资伊利,是因为经济上的双寡头现象,一个行业竞争到最后剩下一般是两家大的企业。
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像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像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
我觉得未来中国乳制品肯定会被伊利和蒙牛垄断,因为他们都来自草原,有先天的基因。
就像伊利有三大牧场资源,不是其他公司能比的。
买伊利还有就是伊利市值是蒙牛的一半,而两者销售量差不多。
这是因为伊利的市净率很低,而且我统计了下,它的市净率处于历史低位,只有2%,而蒙牛是4%多,只要伊利未来稍微提高下,那就是很大的利润。
当时我也怀疑公司是不是故意做低利润,因为管理层要股权激励,股份还没拿到手,是不是未来利润释放出来。
后来,这几年伊利的利润率确实提高了,现在应该有4%了,再加上销售量的提升,股价也逐步上涨,回升的速度甚至超过了我的想象,所以我在2022年和2022年把伊利股份都卖掉了,稍微卖早了点。
其实说到最初原因,还因为哪位投资大师的一句话:当一个好公司遭遇一次黑天鹅事件打击,而这事件不足以致命,最终能恢复过来,那就是一次重大的投资机会。
以上是我当时买伊利股份的一点想法,时间仓促写得不是很详细,和你一起交流。

四、伊利股份(600887)如何?能否适量介入?
进一步修正指标;
公司生产的乳制品质量上乘,一直得到消费者得青睐,后市仍有空间,建议投资者可关注。

五、600429后市如何
三元股份,公司主营乳制品,固态奶和液态奶,属于大消费类目前该股表现明显强于大盘,回顾一下伊利股份,皇氏乳业和光明乳业,已经涨了很高,有明显回调迹象,因此不建议长期持有,短线有反弹我觉得该出手就出手。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subject/63374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