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是什么意思
货币政策有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数量型工具主要是存款准备金价格型工具主要是利率再贴现等当然还有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他货币政策手段
二、论述目前我国中央银行主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一、作用机理: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
但该工具的效果过于猛烈,不宜经常使用。
◆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 货币供给总量;
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改变资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
◇但该工具的主动性差、调节作用有限◆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有价证券:→直接增减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 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告示效应好、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 。
二、效果和劣势 ⑴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效果: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②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
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效果: ①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②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
局限性: ①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②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⑶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
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④影响范围广。
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
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
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三、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哪些货币政策工具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它包含商品生产的规律和商品交换的规律。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央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是如何调控货币供应量的?
三种:一是公开市场操作,通过资本市场投放或回购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
二是改变再贴现率,调控银行间的货币流通;
三是法定准备金,控制银行贷款规模。
五、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它包含商品生产的规律和商品交换的规律。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参考文档
下载:为什么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pdf《行业暂停上市股票一般多久》《股票发债时间多久》《股票资金冻结多久能解冻》下载:为什么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doc更多关于《为什么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subject/4924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