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花税如何计算?
有些地方确实是这样算的:计算购销合同印花税=(原材料借方发生额+主营业务收入)X50%X万分3。
有些地方比例不同,各省份规定的都不一样。
二、印花税计算公式分别有哪些呢?
1、购销合同:按销售收入的×万分之三2、加工承揽合同:按加工或承揽的收入×万分之五3、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按承包的金额×万分之三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按承包的金额×万分之三5、财产租赁合同:按租赁的金额×千分之一6、货物运输合同:按运输的费用×万分之五7、仓储、保管合同:按保管、仓储的费用×千分之一8、借款合同:按照借款的金额×万分之零点五9、财产保险合同:按保险费的金额×千分之一10、技术、服务等合同:按合同所载的金额×万分之三11、产权转移书据、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转移书据:按书据所载的金额 × 万分之五12、营业账簿包括生产经营账册,按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合计金额的万分之五 贴 花13、权利、许可证照:每件贴花五元。
三、银行贷款印花税按什么比例交?
银行贷款印花税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缴纳缴纳。
应计征印花税的借款合同的范围包括: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
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也应按合同帖花。
借款合同的计税金额为借款金额。
 ;
对不同的借款形式,主要采取下列计税办法: ;
一、凡是一项信贷业务既签订借款合同,又一次或分次填开借据的,只就借款合同所载金额计税帖花;
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合同所载金额计税帖花;
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所载金额计税,在借据上帖花。
 ;
如果双方在口头上达成借贷协议,在借款时通过借据作凭证,应按每次借据金额计税帖花。
 ;
二、借贷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按年(期)签订,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的期限和最高限额内随借随还。
这种借款次数频繁,如果每次借款都要帖花,势必加重双方负担。
因此,对这类合同只就其规定的最高额在签订时帖花一次,在限额 ;
内随借随还不签订新合同的,不再另贴印花。
 ;
三、目前,有些借款方以财产作抵押贷款,这种借贷方式属资金信贷业务,这类合同应按借款合同帖花,如果借款方因无力偿还借款而将抵押资产转移给贷款方时,还应就双方书立的产权书据,按“产权转移书据”的有关规定计税帖花。
 ;
四、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经营的融资租赁业务,是一种以租赁方式达到融资目的业务,实际上是分期偿还的固定资金借款。
因此对融资租赁合同,亦应按合同所载租金总额,暂按借款合同计税帖花。
 ;
五、有些信贷业务的贷款方是由若干银行组成的,各银行均承担一定的贷款数额,借款合同由借款方与银行各方共同书立,各执一份合同正本。
对这类合同,借款方与贷款银行各方应分别在所执的合同正本上,按各自的借贷金额计税帖花。
 ;
六、有些基本建设贷款,先按年度用款计划分年签订借款合同,在最后一年按总额计算签订借款总合同。
总合同的借款金额包括各个分合同的借款金额。
对这类基建借款合同,应按分合同分别帖花,最后签订的总合同,只就借款总额扣除分合同借款金额后的余额计税帖花
四、借款合同的印花税率是多少?谢谢,急。
银行及其它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 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贴花。
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及附件《印花税税目税率表》规定: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要缴纳印花税。
也就是说,与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签订的借款合同(包括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抵押贷款合同)需要按借款合同缴印花税。
这里强调的是签订合同的对象是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
其他金融组织,是指除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以外,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领取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书的单位。
但并非银行跟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都需要缴纳印花税,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扩展资料:(1)委托单位与银行签订的委托贷款合同,根据国税发[1991]155号第六条和第十四条的规定:在代理业务中,代理单位与委托单位之间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凡仅明确代理事项、权限和责任的,不需印花。
(2)企业与非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签订的借款合同,根据国税发[1991]155号第五条和《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这些机构不需要取得金融业务许可证,不属于金融机构,该类借款合同不需贴花。
(3)根据财税[2022]78号文规定:为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进一步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财政部联合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自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参考资料来源:股票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五、印花税如何计算?如何购买啊?
印花税有好几种,不知道你说的哪个。
1、新注册企业需要交“注册资本*万分之五”的印花税,是在第一次申报的时候,在印花税申报表里选择“资本增值额”填报,由税款专户代扣。
2、账簿贴花。
每年初所属期二月之前,包括二月,持现金到地税窗口购买。
每本账簿一张贴花,每张五元。
购买时需填写印花税申报表并加盖公章,名目就是“贴花”,月底记账可直接入管理费用。
3、申报期内在印花税申报表里选择“购销合同”,按“主营业务收入*80%*万分之三”计算,由税款专户代扣。
常见的就这些,上述税款比例可能不同地区会有所差异,最好咨询一下地税。
六、求助印花税的计算方法
印花税怎么算:1、购销合同:按销售收入的×万分之三 2、加工承揽合同:按加工或承揽的收入×万分之五3、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按承包的金额×万分之三 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按承包的金额×万分之三 5、财产租赁合同:按租赁的金额×千分之一 6、货物运输合同:按运输的费用×万分之五 7、仓储、保管合同:按保管、仓储的费用×千分之一 8、借款合同:按照借款的金额×万分之零点五 9、财产保险合同:按保险费的金额×千分之一 10、技术、服务等合同:按合同所载的金额×万分之三 11、产权转移书据、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转移书据:按书据所载的金额 × 万分之五 12、营业账簿包括生产经营账册,按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合计金额的万分之五 贴 花 13、权利、许可证照:每件贴花五元。
七、银行、现金日记帐的印花税是怎样计算的
记载资金的账簿,按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合计总额0.5‰贴花。
其他账簿按件贴花5元 . 印花税的计算 1.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分为按计税金额和计税数量两种类型,其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 (1)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按金额比例贴花) (2)应纳税额=计税金额×定额税率(按件定额贴花) 2.印花税税额的计税规定 纳税人应按照应税凭证的性质和适用的税目税率(税额),就各自所持凭证记载的金额(件数),计算应纳税额。
按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足1角的,免纳印花税;
应纳税额在1角以上的,其税额尾数又不满5分的不计,满5分的按1角计算。
对财产租赁合同规定了最低的1元的应纳税额起点,即税额超过1角但不足1元的,按1元纳税,除记载资金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用账簿、权利许可证按件定额贴花5元。
对于载有一个经济事项,同时适用两个以上税目税率的凭证,应按其中一个较高的税率计算纳税。
印花税的计算实例 [例1]某公司1999年年初账面实收资本额2000万元,(该企业资金总额往年最高贴花数为1700万元),新启用其它账簿20本。
本年度签订购销合同20份,金额500万元,年初与银行签订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1份,确定最高限额为200万元。
请计算该企业1999年全年应纳印花税额。
解:1.资金账簿应纳印花税额为: (2000万-1700万)×0.5‰=1500(元) 2.其他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额为: 20×5=100(元) 3.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额为: 500万×0.3‰=1500(元) 4.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额为: 200万×0.05‰=100(元) 5.全年应纳印花税额为: 1500+100+1500+100=3200(元)
八、印花税怎么算
印花税的税率:序号 适用税目 税率1 购销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技术合同 0.00032 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记载资金的账簿 0.00053 仓储保管合同,财产保险合同,财产租赁合同 0.0014 借款合同 0.000055 股份转让书据 0.0026 权利、许可证照 5元应纳税额: 1. 按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2.按定额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额=凭证数量×单位税额 需要注意的是: 印花税的核算并不在“应交税金”中,而是应该在“管理费用”中核算。
九、求助印花税的计算方法
印花税有好几种,不知道你说的哪个。
1、新注册企业需要交“注册资本*万分之五”的印花税,是在第一次申报的时候,在印花税申报表里选择“资本增值额”填报,由税款专户代扣。
2、账簿贴花。
每年初所属期二月之前,包括二月,持现金到地税窗口购买。
每本账簿一张贴花,每张五元。
购买时需填写印花税申报表并加盖公章,名目就是“贴花”,月底记账可直接入管理费用。
3、申报期内在印花税申报表里选择“购销合同”,按“主营业务收入*80%*万分之三”计算,由税款专户代扣。
常见的就这些,上述税款比例可能不同地区会有所差异,最好咨询一下地税。
参考文档
下载:借款利息印花税如何计算公式.pdf《为什么分完红股票的价格会落下来》《新三板的股票有什么好处》《股票架炮是什么意思呀》《炒分级基金风险大吗》《主动管理基金好还是指数基金好》下载:借款利息印花税如何计算公式.doc更多关于《借款利息印花税如何计算公式》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subject/4193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