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判断均线+macd八种方法
均线+MACD的八种判断方法:1)5日线和10日线发生金叉的当日或次日,DIF和DEA在0轴之下的空头空间已经形成金叉,均线交易信号强烈有效。
这种又叫做双金叉信号,均线和成交量都达到了金叉的位置。
一般股民比较能掌握单金叉,就是只看均线,但若能结合MACD,准确率更高。
2)5日线和10日线发生金叉的当日或次日,DIF和DEA在0轴之上的多头空间已经形成金叉,均线交易信号强烈有效。
与上述第一种方法类似,总体思路不变,做顺势,多空在均线及MACD均出现金叉,顺势更为明显,可建仓。
3)5日线和10日线发生金叉的当日或次日,MACD住状态能量从0轴之上之下的空头空间向0轴之上的多头空间延伸,绿色住状态逐步萎缩消失并转化为红色住状线,均线交易信号强烈有效;
也就是在均线金叉形成的同时,MACD开始红肥绿瘦,或者出现明显的零点,也可看成是一个转折点。
4)5日线走平的当日或次日,DIF和DEA线在0轴之上的多头空间形成死叉,此时应短线卖出,均线交易信号强烈有效。
死叉的应用,也叫双死叉效应。
5)5日线和10日线发生死叉的当日或次日,DIF和DEA线在0轴之上多头空间形成死叉,此时应中线卖出,均线交易信号强烈,与上述一致,通过MACD死叉形成,判断行情。
6)5日线走平的当日或次日,MACD住状能量线从0轴之上的多头空间向0轴之下的空头空间延伸,红色住状态逐步萎缩但未消失.尚未转化为绿色住状线,此时应短线卖出。
均线交易信号强烈有效。
也就是MACD开始形成红瘦绿肥,且已经形成了死叉,可以减仓。
7)5日线拐头向下的当日或次日,MACD住状能量线从0轴之上的多头空间向0轴之下的空头空间延伸,红色住状态逐步萎缩消失.并转化为绿色住状线,此时应短线卖出。
均线交易信号强烈有效。
和上述判断一致,且信号更为明显,已经开始穿零轴。
8)5日线和10日线发射死叉的当日或次日,MACD柱状能量线从0轴之上的多头空间向0轴之下的空头空间延伸,红色住状态逐步萎缩消失.并转化为绿色住状线,此时应短线卖出。
均线交易信号强烈有效。
与上述一致,开始穿零轴。
以上就是简单的八种方法,其实总结下,也可归为2种方法,重点有四:金叉,死叉,零轴,成交量,或许单从一个指标无法清晰判断,但是当多个指标都出现相同的情况的时候,应该更能确定指标的有效性。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新手前期可参阅有关方面的书籍系统的去了解一下,同时结合个模拟盘练练,这样理论加以实践可快速有效的掌握技巧,目前的牛股宝模拟炒股还不错,里面许多的功能足够分析大盘与个股,使用起来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二、如何使用MACD指标判断买入点
什么时候才是该股票的最佳买入点位呢?我们需要使用10个技术指标来准确判断个股的买入点位,在这里我们首先向投资者介绍我们使用的第一个技术指标———中期趋势技术指标MACD,该技术指标设置的常规参数为12和26,这个指标是判断股票能否进入大幅拉升的重要指标。
通过技术指标MACD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进入大幅拉升的股票,技术指标MACD都必须进入强势区、即“0轴 ,前期ST板块的月K线均在进入强势区、即“0轴 后才进行大幅拉升。
我们要介入一只股票,要在月、周、日组合判断底部条件符合后,再看技术指标MACD是否进入强势区,待技术指标MACD进入强势区后再介入该股票。
例:胶带股份(600614)该股票符合我们月、周、日组合判断底部条件的时间是在2000年10月13日,但如果我们在这天介入该股票,那么短时间内不会有较大的利润,因为该股票技术指标MACD并没有进入强势区,我们理想的价位应该在技术指标MACD进入强势区后再介入,这只股票的技术指标MACD进入强势区是在2000年11月3日,这天也就是我们理想的介入时机。
三、怎么用macd判断趋势
底背离 底背离一般出现在股价的低位区。
当股价K线图上的股票走势,股价还在下跌,而MACD指标图形上的由绿柱构成的图形的走势是一底比一底高,即当股价的低点比前一次低点底,而指标的低点却比前一次的低点高,这叫底背离现象。
底背离现象一般是预示股价在低位可能反转向上的信号,表明股价短期内可能反弹向上,是短期买入股票的信号。
在实践中,MACD指标的背离一般出现在强势行情中比较可靠,股价在高价位时,通常只要出现一次背离的形态即可确认位股价即将反转,而股价在低位时,一般要反复出现几次背离后才能确认。
因此,MACD指标的顶背离研判的准确性要高于底背离,这点投资者要加以留意。
如何判断MACD的背离? 技术指标的用法不外乎三种: 协同--股价与指标同步;
交叉--长,短线金叉与死叉;
背离--股价与指标不一至,股价趋势向上,指标反而走平或 ;
 ;
 ;
 ;
向下了,股价趋势向下, 指标反而向上或平。
四、股票的MACD线怎么看?
MACD称为指数平滑异同平均线,是从双指数移动平均线发展而来的,由快的指数移动平均线(EMA)减去慢的指数移动平均线当MACD从负数转向正数,是买的信号。
正数转向负数,是卖的信号。
五、股票MACD应该怎么看
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其原理是运用快速与慢速移动平均线聚合与分离的征兆功能,加以双重平滑运算用以判断股票的买进与卖出时机和信号。
1.MACD的计算公式 MACD在应用上应先行计算出快速(一般选12日)移动平均数值与慢速(一般选26日)移动平均数值。
以这两个数值作为测量两者(快速与慢速线)间的"差离值"依据。
所谓"差离值"(DIF),即12日EMA数值减去26日EMA数值。
因此,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
其间的正差离值( DIF)会愈来愈大。
反之在跌势中,差离值可能变负(-DIF),也愈来愈大。
至于行情开始回转,正或负差离值要缩小到怎样的程度,才真正是行情反转的信号。
MACD的反转信号界定为"差离值"的9日移动平均值(9日EMA)。
在MACD的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计算公式中,都分别加重最近一日的份量权值,以现在流行的参数12和26为例,其公式如下: 12日EMA的计算:EMA12 = 前一日EMA12 X 11/13 今日收盘 X 2/13 26日EMA的计算:EMA26 = 前一日EMA26 X 25/27 今日收盘 X 2/27 差离值(DIF)的计算: DIF = EMA12 - EMA26 然后再根据差离值计算其9日的EMA,即"差离平均值","差离平均值"用DEA来表示。
DEA = (前一日DEA X 8/10 今日DIF X 2/10) 计算出的DIF与DEA为正或负值,因而形成在0轴上下移动的两条快速与慢速线。
为了方便判断,用DIF减去DEA,用以绘制柱状图。
2.MACD的应用 MACD在买卖交易的判断上,有如下几个判断准则: 1)DIF向上突破DEA为买进信号,但在0轴以下交叉时,仅适宜空头补仓。
2)DIF向下跌破DEA为卖出信号,但在0轴以上交叉时,则仅适宜多头平仓。
3)DIF与DEA在0轴线之上,市场趋向为多头市场。
两者在0轴之下则为空头市场。
DIF与DEA在0轴线之上时,一切的新入市策略都以买为主,DIF若向上突破DEA,可以大胆买进,向下突破时,则只适宜暂时获利了结,进行观望。
DIF与DEA在0轴线以下时,一切的新入市策略都以卖为主,DIF若向下跌破DEA,可以大胆卖出。
如果向上突破时,空头只宜暂时补空。
4)价格处于上升的多头走势,当DIF慢慢远离DEA,造成两线之间乖离加大,多头应分批获利了结,可行短空。
5)价格线呈盘局走势时,会出现多次DIF与DEA 交错,可不必理会,但须观察扇形的乖离程度,一旦加大,可视为盘局的突破。
6)"背离信号"的判断,不管是"差离值"的交叉,或"差离值柱线"都可以发现背离信号的使用,所谓"背离"即在K线图或条形图的图形上,价位出现一头比一头高的头部,在MACD的图形却出现一头比一头低的头部,这种背离信号的产生,意味着较正确的跌势信号。
或者,在K线图或条形图的图形上,价位出现一底比一底低,在MACD的图形却出现一底比一底高,这种背离信号的产生,意味着较正确的上升信号。
利用MACD 测市,能够帮助投资者判断目前的市道是牛市还是熊市。
而于投资者而言,最困难的是莫过如何确定目前趋势的主流,即目前市道是牛市还是熊市。
小牛市短线策略,大牛市长线部署,对于熊市亦然。
如果能确认目前为牛市走势,则一切入市部署应以多头策略为主导。
因此,聪明的技术分析者都会在牛市下采用长期持有短期卖出,以及在熊市下采用长期抛售短期买入的入市策略。
六、股票软件里的MACD怎么看
MACD指标基本用法1.MACD金叉:DIFF由下向上突破DEA,为做多信号。
2.MACD死叉:DIFF由上向下突破DEA,为做空信号。
3.MACD由下转上:MACD值由负变正,市场由空头转为多头。
4.MACD由上转下:MACD值由正变负,市场由多头转为空头。
5.DIFF与DEA均为正值,即都在零轴线以上时,大势属多头市场,DIFF向上突破DEA,可作做多信号。
6.DIFF与DEA均为负值,即都在零轴线以下时,大势属空头市场,DIFF向下跌破DEA,可作做空信号。
7.当DEA线与K线趋势发生背离时为反转信号。
8.DEA在盘整局面时失误率较高,但如果配合RSI及KD指标可适当弥补缺点。
参考文档
下载:如何判断股票macd.pdf《股票停牌多久下市》《股票多久才能反弹》《小盘股票中签后多久上市》《财通证券股票交易后多久可以卖出》《一只股票停盘多久》下载:如何判断股票macd.doc更多关于《如何判断股票macd》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subject/4162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