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家非上市公司想收购另一家非上市公司,你觉得哪种收购方法比较好?能说一下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么?
你好~你问的问题过于宽泛,写一本书都不为过~回答之前先说明一下:如果你是写论文、做研究用,那么请你看完答案之后自行查阅书籍资料;
如果你是在为老板写收购方案,那么请你看完答案之后找到一些信得过的律师或投资公司业务人员专门咨询一下。
收购公司先不论上市还是不上市,首先情况有很多很多很多种,无法一一道来,但你可以这么理解,你要收购的,要么是被收购公司的股权,要么是被收购公司的资产(包括生产资产、土地、房产、债权等等);
另一个理解就是你收购这些东西用什么资产作为对价。
1、现金收购股权方法简单,便于办理手续,交割之后做个工商变更即可,成本仅限于验资报告成本和变更手续费用之类。
唯一的问题就是被收购公司如何作价的问题,这个学问很大,请自行查找相关的资料和法律法规,这里我提供的方法一则是以审计净资产作价,二则是以评估净资产作价,三则较为柔性,以市盈率法作价(PE常用的方法)。
被收购方股东存在所得税成本,这倒是一个缺点。
2、资产收购股权就是收购方以自身持有的资产收购被收购方的股权,所谓“资产”是指收购方所拥有的土地、房产、子公司或参股公司股权、债券、专利、商标等等,方法1中的现金也是资产的一种,只不过现金不记名、价值公允得不得了,所以不存在作价和其他手续。
而方法2中提及的资产,都需要进行作价评估和过户登记,那么双方进行谈判的时候就会很麻烦,如果涉及资产存在抵质押、产权纠纷、国有性质等等的过户障碍,那么别说是谈判,即使谈得下来,也很难最终促成交割。
3、现金收购资产收购方要的不一定是被收购方的股权,也有可能是设备、土地、房产、专利、商标等资产,如果是这样,也不一定非收购股权不可(一般来说,收购股权比收购这些资产容易),出钱直接购买收购方想要的资产即可。
这种方法难处在于作价,评估土地相对容易,但两企业之间交易的土地只是使用权,是否能过户、产权是否存在纠纷、是否存在抵押,都是交易的障碍;
房产的问题是是否有土地,是否具有房产证;
设备的问题是有设备还得有会用设备的人,设备能作价,能转让,人不能;
专利的问题是作价,目前全世界也没有一个对专利进行评估的有效方法;
商标的问题也是作价,评估100万是它,评估100亿也是它,比如苹果的商标、王老吉商标到底值多少钱,没人说得清楚吧?但是,这种方法好处在于回避了股权不能转让(股权转让伴随债务转让)的问题,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所得税成本。
4、资产收购资产看了前面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顾名思义了吧?方法3中的被收购方资产作价和过户的问题,在方法4中照样有,同时又增加了收购方资产作价问题,这些技术问题,在谈判过程中都会对交易达成产生阻碍。
综上所述吧~正常的重组案例,现金收购资产是最简单操作的,但根据项目的情况不同,演变出来的方法会很多很多,上述案例中,股权、现金、资产各有很多种形态,也有很多种变化,同时,由于时间因素的存在,上述形态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样交易双方可以以形态变化作为谈判条件,进行交易。
比如以承担债务认购股权、收购认股权、债转股等等方式进行。
![一家非上市公司想收购另一家非上市公司,你觉得哪种收购方法比较好?能说一下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么?](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9e23c156d843453e?2aKW7.jpg)
二、如何收购非上市公司股权
展开全部一、公司收购大致就那么几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进行组合也可以用比较创新的方式进行收购。
1、按收购方的出资形式分类:以现金收购、以股权收购、以资产(设备、房产、土地使用权、金融资产、无形资产……)收购;
2、按被收购资产的形式分类:收购被收购方的股权、收购被收购方的资产(设备、房产、土地使用权、金融资产、无形资产……)二、从上面的分类看,收购当然不只采取股权收购及资产收购,还可以用现金收购。
三、正常来说,股权和资产不能分开评估,失去资产的股权没有价值,或者说股权和资产是一种东西,这里指的股权是被受购方的股权,如果你指的是被收购方持有的第三方股权,那当然是可以分开评估的了。
不想吸收被收购方公司,只收购资产即可;
想吸收被收购方公司,直接收购股权方便许多。
在收购方来看,收购股权就评估股权,收购资产就评估资产,两者是一样的东西,不存在同时评估的问题。
在评估机构来看,股权评估也好,资产评估也好,都需要对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即评估你要收购的公司、业务,等同于评估这个公司或业务所对应的资产~!四、如果被收购方是国有企业,评估需经国资委备案或审批,比较麻烦。
收购案例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言之不尽,尚有叙述不详之处,你可以给我留言~
![如何收购非上市公司股权](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ac899545b29755ff?LMEOZ.jpg)
三、如何暗地里收购别人的上市公司,请指教。。。。谢谢
在中国好像不行吧,至少不算是暗地里.因为法律规定,某人或者机构在市场上买入上市公司股票达到一定比例就要向相关部门发出通告.如果目标公司是全流通,就有可能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进行收购 拥有目标公司股票达5%,必须公告,达30%,要么减持,要么发出全面要约收购,然后购买愿意出让股东的股票,完成收购.
![如何暗地里收购别人的上市公司,请指教。。。。谢谢](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eb0ac03d47632191?akVzg.jpg)
四、创业公司如何避免被IPO和收购?
如何避免IPO?选择私人市场如果你是一家小公司,不想上市或被并购,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另一种股票认购方式,毕竟,没有能力出让股票,创业公司在与顶级公司竞争的时候,会经历相当艰难的一段时间。
当公司成长的时候,公司可基于战略或战术原因,利用股票。
使用股票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在线平台,像SecondMarket 及 SharesPost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里,公司可以在没有公众监管的情况下进行股票交易。
在近些年,这些市场在公司的IPO之路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从2008年开始,超过10亿美金的股票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成为最大的私人市场。
与公开市场不一样,私人市场中,公司可以控制谁购买它的股票,谁才能了解公司机密财务信息,从一个公司的观点来看,这个市场的巨大优势就是外界对公司的影响及权利小。
对投资人来说,通过私人市场购买股票与在上市后进行股票交易不一样,你无法任意买卖股票,而是必须等到拍卖日期到了才能进行交易,而到那天,股票价值可能已经下降了。
换句话说,在这个市场进行交易就是一次有风险的赌注,在私人交易市场购买股票,你必须是一个有钱的,被认可的投资人,这里的股票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想买就能买的。
当然,有很多人在这些市场还是亏了大量财产,但早期股票市场就这样,高收益伴随的往往都是高风险。
私人市场很重要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1980年,公司通常在4到5年之后才上市,所以就会让员工出售股票以前要耐心等待,而现在,公司可能要等个十几年上市,公司更愿意让早期员工在二级市场进行股票交易。
如果二级市场只是企业IPO之路上的一个停靠站,理论上,它们是可以替代IPO的,这对许多公司来说都是好事,因为股票交易数量有限制,就避免了过度交易。
抛弃VC及天使投资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如果不想上市,还有另一个办法,完全抛弃VC或天使投资,从自己的业务中获取利润。
这个想法听起来似乎有点怪异,疯狂,但也有可能让你成功,事实上,VC资金对于一家快速成长的起来来说是没多大意义的。
![创业公司如何避免被IPO和收购?](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2dc4a41b48838c1d?FsDR7.jpg)
五、如果一间公司出现经营困难,1:自然人怎样才能在股票交易中合法收购它?怎样操作?
一般来说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达到完全控股的情况要超过50%的股份,你按市价算,超过一半的股本就够了。
打个比方说景谷林业,最近几年基本没有盈利,公司主营陷入困境。
目前市价11.30元,股本1。
30亿,要达到绝对控股权的话需要11.30*1.3/2=7.35亿资金,因为超过50%的股份了,开股东大会投票时就是你说了算。
但普通情况下你并不一定需要这么多资金,你只要超过上市公司中的实际控制人或者一致行动人持有的股份就行了。
你指的违法收购可能是说超过5%举牌的情况,其实如果有资金完全可以通过和上市公司谈判直接通过合同收购股份,可能价格会更低,如果想隐蔽收购股份可以用多个帐号或约几个朋友一起买入,但每个帐号不超过5%的股份,这样就不存在举牌的担忧了。
公司收购和个人收购的情况没有很大区别,你开一个公司帐号就能进入市场交易股票了。
![如果一间公司出现经营困难,1:自然人怎样才能在股票交易中合法收购它?怎样操作?](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54bfaf99fb3b0d03?tF1r8.jpg)
六、上市公司的法定几种收购方式
该规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的规定,构成了现行法律和规章关于上市公司收购的基本规范。
思宁认为,上述规范确立了中国大陆上市公司收购的五种法定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八十五条规定:“投资者可以采取要约收购、协议收购及其他合法方式收购上市公司。
” 其他合法方式应理解为包括三种,即一般收购;
间接收购;
通过行政划转或者变更、执行法院裁定、继承、赠与等方式的收购。
为了表述的简洁,并考虑其特征,可以把通过行政划转或者变更、执行法院裁定、继承、赠与等方式的收购概括为“被动收购”。
一、一般收购 一般收购是指收购人(包括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5%,以及达到5%后继续购买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但不超过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30%的收购。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达到或者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但未达到20%的,与达到或者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0%但未超过30%的收购人,在权益披露的内容要求上有所区别。
如果根据这种区别进一步划分,可以将一般收购分为“简要披露的一般收购”和“详细披露的一般收购”。
二、要约收购 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的收购。
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看,要约收购是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方式。
不过,《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了“投资者自愿选择以要约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的方式。
因此,除了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达到百分之三十时,继续进行收购”的触发点外,第二十三条规定实际上也鼓励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未达到30%的投资者自愿选择以要约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股份。
但是,《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这种投资者自愿选择以要约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股份,其预定收购的股份比例不得低于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
三、协议收购 协议收购是指收购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同被收购公司的股东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受让股份,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达到或者超过5%的收购。
协议收购的股份是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特定股东的股份。
在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这种股份是非流通股;
在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这种股份是限售的流通股。
![上市公司的法定几种收购方式](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caebc6ffa5238569?JrLPg.jpg)
七、为避免30%的要约收购红线,拟上市公司该如何操作
超过30%再增持会触发要约收购,需要按照市场价向另外70%的全体投资者发出要约,要约的内容就是收购他们手中的股票,一般的机构没有实力也没有意图去私有化一家上市公司。
【行政许可事项】要约收购义务豁免 【关于依据、条件、程序、期限的规定】 《证券法》第九十六条: 采取协议收购方式的,收购人收购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收购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三十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
但是,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免除发出要约的除外。
收购人依照前款规定以要约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股份,应当遵守本法第八十九条至第九十三条的规定。
![为避免30%的要约收购红线,拟上市公司该如何操作](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7b9e8dcea81c0f37?81aVm.jpg)
参考文档
下载:如何不花钱收购上市公司.pdf《股票k线看多久》《股票挂单有效多久》《大股东股票锁仓期是多久》《农民买的股票多久可以转出》下载:如何不花钱收购上市公司.doc更多关于《如何不花钱收购上市公司》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subject/4140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