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辆保险应上多少印花税
车险上不收印花税的,只交车船税,全国统一收的,建议找代理人咨询
二、交强险保单是否需要交纳印花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号)中《印花税税目税率表》的规定,财产保险合同,包括财产、责任、保证、信用、等保险合同,按保费收入的千分之一贴花。
因此,交强险合同应当按财产保险合同缴纳印花税。
三、什么是印花税,税是多少,按年交还是按月交
列入税目的就要征税,未列入税目的就不征税。
像立合同啊、立账薄啊、产权转移啊、办证照啊这些是要缴印花税的。
没有的时候就不交税。
四、
五、印花税是什么哦!
(一) 印花税法的概念与特征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
因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而得名。
印花税法是有关印花税的法律规定。
国务院于1988年8月6日发布了《印花税暂行条例》,自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1.征税范围广。
2.税负轻。
3.缴纳办法特殊。
与其他税种相比,印花税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二)开征印花税的意义: 1.有利于开拓财源,增加财政收入。
2.有利于加强对税收的征收管理。
3.有利于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维护我国的权益。
4.有利于提高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法治观念。
?? 二、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印花税暂行条例》采用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具体包括: ? 1.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2.产权转移书据。
3.营业帐簿。
4.权利许可证照。
5.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 三、印花税的纳税人 印花税的纳税人为在我国境内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
具体包括国内各类企业、事业、机关、团体、部队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企业、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及其在华机构等单位和个人。
四、印花税的税目、税率 印花税采用列举法并根据凭证的不同种类共设置了13个税目。
印花税有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
各类经济合同及合同性质的凭证、记载资金的帐簿和产权转移书据等适应比例税率;
其他营业帐簿、权利许可证照等适用定额税率。
对同一凭证,因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经济事项而适用不同税目税率,如果分别记载金额的,应分别计算应纳税额,相加后按合计税额贴花;
如果未分别记载金额的,按税率高的计税贴花。
五、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根据税法规定,适用比例税率的应税凭证,以凭证所载金额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按金额比例贴花的应税凭证,未注明金额的,应按照凭证所载数量和物价部门规定的价格计算确定计税金额;
物价部门没有规定价格的,应按照凭证书立时的市场价格计算确定计税金额。
然后再按照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适用定额税率的应税凭证,以应税凭证的件数的计税依据,按件定额贴花5元。
六、印花税的减免 根据现行规定,下列凭证免征印花税: 1.已缴纳印花税的凭证的副本或抄本;
2.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书立的书据;
3.国家指定的收购部门与村民委员会、农民个人书立的农副产品收购合同;
4.无息、贴息贷款合同;
5.外国政府或者国际金融组织向我国政府及国家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所书立的合同;
6.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凡是按照规定缴纳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的,其在中国境内书立、领受的应税凭证;
7.外国公司、企业在华设立营业机构、场所或常驻代表机构仅为本企业从事联络性的辅助活动不缴纳营业税的,其在中国境内书立、领受的应税凭证都应纳税。
但所书立信贷合同、技术合同、购销合同、租赁合同纳税有困难的,可提出申请,以批准后给予适当减免照顾。
?? 七、印花税的征收管理 (一)印花税的缴纳方法 根据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印花税的缴纳有3种方法: (1)自行贴花的缴纳方法;
(2)汇贴或汇缴的简化纳税方法;
(3)委托代征。
(二)印花税的管理 印花税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发放或办理应税凭证的单位负有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义务。
纳税人应按规定纳税。
六、什么是车辆保险印花税?车辆保险的印花税如何征收管理v
车辆印花税的计算方法应根据应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按比例税率或者定额税率计算其应纳税额。
其计算公式是:应纳税额=应税凭证计税金额(或应税凭证件数)适用税率。
按照印花税暂行条例第9项保险合同,这种保险印花税按保费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三计算缴纳。
这里的纳税人指的就是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也就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
参考文档
下载:什么是车辆保险印花税.pdf《股票一个循环浪期多久》《股票交易中午盘中休息一般多久》《股票交易中午盘中休息一般多久》《小盘股票中签后多久上市》《股票基金回笼一般时间多久》下载:什么是车辆保险印花税.doc更多关于《什么是车辆保险印花税》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subject/4015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