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票偏离值指的是针对哪个时间段
针对11月1日,相对大盘涨幅偏离

二、股票中价格涨幅偏离值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啊?在什么数字上才是正常或看好啊?
比如某只股票一直在5元附近盘桓,突然连续多天大幅拉升涨到至6元以上,这比5元多出20%以上,这就是股票的偏离值。
这说明该股票因为某种传闻或消息面的东西被主力利用大幅做多。

三、股票里面的价格涨幅偏离值达到10.13%怎么理解
偏离值是指该股票与相关的基准指数所产生的的偏离值。
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股票所对应的基准指数为上证指数,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股票所对应的基准指数为深证成指。
比如大盘下跌0.13%,而该股涨10%。

四、如何看股票周线上的技术指标背离
在几乎所有的技术指标功效中,都有一种背离的功能, 也就是预示市场走势即将见顶或者见底,其中MACD、RSI和CCI都有这种提示作用。
投资者可以用这些指标的背离功能来预测头部的风险和底部的买入机会,但在选择的时间参数上应适当延长。
由于日线存在着较多的骗线,一些技术指标会反复发出背离信号,使得其实用性不强,因此建议重点关注周线上的技术指标背离现象。
一般而言,MACD指标的走势应与股价趋势保持一致,即当市场走势创出新高的时候,该指标也应随之创新高,或者是同样处于一个向上的趋势,反之亦然。
如果出现相反的走势,则意味着市场即将见顶或者见底,此时就应注意要逢高卖出,或者考虑在底部择机买入了;
CCI指标则是衡量市场走势在正常范围之内的指标,即顺势指标,是重点研判股价偏离度的分析工具。
一般而言,其数值在-100到100之间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而当其穿越100的时候表明有异动,或者是数值在-100以下经常向上走高的时候就意味着见底,只不过见底的信号需要反复发出才能确定。
RSI指标也是如此,其周线指标也具有极强的提示作用,当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但该指标保持拒绝走低时,往往意味着市场底部的来临。
回顾市场以往的走势,从周线指标来看,当底部背离出现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买入机会来临。
那些背离时间越长的个股,启动之后股价往往越有惊人的上涨空间。
如涨幅较大的渝三峡,其股价先是一路走低,到2005年7月下探至最低后再企稳走高,但其MACD周线指标在2005年8月就见底,而后一直走高,背离时间长达近一年。
同样,其RSI指标在2004年7月就下探到最低而后继续走低,与股价形成背离,此后虽然其股价不断走低,但其RSI指标始终没有创出新低。
同样是该股的CCI指标,多次发出在底部背离的信号,显示该股已经严重超跌。
这些指标预示着该股背离非常严重,同时也预示着该股一旦发力将有惊人的涨幅。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背离指标的运用要灵活,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并非在顶部背离马上就走,而在底部背离马上就买入。
事实上,背离在判断头部的时候可以高度警惕,因为头部反复背离的次数相对较少,在二次背离的时候一般就要准备随时离场了。
但对于底部背离的操作需要谨慎,因为当第一次背离之后其股价有时候还会出现50%甚至更高幅度的下跌。
投资者可以关注那些底部背离多时的个股,这类个股一旦趋势改变,股价开始走高,后市往往有较大的涨幅。

五、如何判断股价是否过度高估
过度高估是卖出优质股票的条件之一,只有在过度高估的情况下卖出股票才能保证未来有机会在低于卖出价的合理价格重新买入。
界定过度高估(不是普通程度的高估)是超级难题,没有标准答案,也许巴菲特也难以给出准确的答复,这也是投资的艺术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要判断是否过度高估,首先要计算出企业的内在价值,这已经是令人头痛的事情。
巴菲特曾说利用DCF估值法只能对极少数的企业进行大致的估值,而且这种估值是动态的(计算时通常只选十年到十五年作增长率预测,后面的都按永续成长率,所以不同时期算出的内在价值也许不同)和模糊的。
DCF估值法计算内在价值理论上是最科学的,但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困难。
实际操作中合理价格的确定可以是根据某些参数如PE、PEG和基本面信息以及市场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超出合理价格多少才算是过度高估?这跟个人的风险偏好和股票本身的基本面相关,可以把它模糊地简化定义为:远远超出自己认为的合理价格数倍才可能是过度高估。
具体计算时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复合增长率按PE进行大概的估算。
例如,常态合理PE为25倍,40倍时不算是过度高估,可以定义达到80-100倍以上为过度高估。
另一种方法是,按股价透支业绩的程度进行估算。
例如定义股价需要三年或五年后的利润才能支持PE在合理范围内,则是过度高估。
这些方法都是很主观、很个性化的,也是模糊和不准确的。
因此当你没有较大把握对优质企业做出结论时,就应该选择不判断,一直持有。
最坏的结果也只是把因市场的非理性额外奖赏交还给市场而已,但能稳稳当当地赚取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利润。
过度高估是如此地难以把握,茅台、苏宁自2005年以来每次翻倍都引来市场包括许多主流机构的批判,但直到现在仍然不断创出新高(并非说茅台能一直这样涨上去,现在已经接近或达到过度高估的区域,是否卖出仍然是个性化的选择)。
所以除非把握性很高,否则尽量能免则免,一生仅做几次这种决定就可以了。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subject/2271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