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看股票的均线
对,是不同周期的价格均线;
k线图又称阴阳烛图。
阳烛表示该时段中收盘价高于开盘价,阴烛表示收盘价低于开盘价,烛顶和烛底反映该时段中的最高、最低价。
根据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以及最低价之间的不同情况,阴线和阳线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而k线图最重要的参考指标是均线系统,它是进行股市操作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以每天的前九天和当天共十天的收盘价取算术平均值,再以若干天的这种算术平均值而连结的曲线就是十日均线。
同样,有十分钟均线、十小时均线、还有以周、月、年等不同的时间单位作成的各种均线。
通常10个时间单位的均线统称为10均线。
20均线就是20个时间单位的均线,......,其它都是同样的意思。
以上是常见的做法。
还有人取每天的平均价,还有的取均权平均值等等,做法不一。
K线图中常标以MA5、MA10、......。
以前,都是自己计算而绘制的,现在,所有的技术分析软件中都可以在某一时间周期的K线图中找到相对应的均线。
由于均线对股价趋势有一定的比照作用,所以,它对于技术分析相当重要。
一般以日线MA5、MA10分析短期走势,以MA30、MA60分析中期走势,以M125和M250分析中长期走势。
而以5--30分钟K线做短线操作,以周、月、年K线中的均线走向分析长期走向。
由于从均线可以动态分析股价的走势,所以,常有人以均线来设置止损点及止赚点(高抛点),其实就是起到一种通过技术分析而确定的活动标尺的作用。
都只有相对的参考价值。
建议你找一些基础书看一看就知道了。
股市没有成熟的理论,要靠自己在实际操作的经验教训中积累。
二、股市的均线系统怎么看清高手告诉我,均线怎么看
股市大盘很重要。
K先最完美的是粘合向上,突破均线,前涨幅不大,热点,不信你看看涨幅很大的股票是不是都是粘合向上暴涨的,掌握了一年稳赚30%(要不大盘股,不用常看)。
看你是新手,只讲这么多,其他的得看经验
三、如何看股票均线图
一般以日线MA5、MA10分析短期走势,以MA30、MA60分析中期走势,以M125和M250分析中长期走势。
而以5—30分钟K线做短线操作,以周、月、年K线中的均线走向分析长期走向。
五日移动平均线是五天的平均股价连接起来的指标线,是一个短线指标,它的运动轨迹最频繁,最快.比如股价在五日移动线上方移动,那么说明该股票处于强势上涨格局中;反之,如果股价迅速跌破五日平均线,短线可以考虑出货. 以此类推,十日移动平均线也是一个短线指标,但移动轨迹则慢于五日线,但相对五日线来说,判断股票的短线格局更为准确. 五日线和十日线是短线炒股常用的指标,十日线对于五日线来说,如果在五日线处于十日线下方,那么十日线均价就构成短线压力;如果在上方,则构成短线支撑. 总之,当前价格与5日均线,10日均线偏离的太多的话,就要考虑短线操作了。
四、均线怎么用?怎么看
均线用以观察证券价格变动的趋势。
观察时要注意移动平均线排列状况,预测短期走势应以5日、10日移动平均线的研判为主,预测中期走势应以30日、60日移动平均线的研判为主,预测中长期走势应以120日均线的研判为主。
移动平均线可以帮助投资者判断卖出和买入的信号,当汇价有效跌破移动平均线之际,为卖出信号;
当汇价有效突破移动平均线,为买进信号。
移动平均线可以简单快捷的呈现出汇价波动的大体趋向。
扩展资料:常用均线:常用的均线以5—10—20—30—60日均线为主。
均线的大概特点分多头排列和空头排列,多头排列就是市场趋势是强势上升势,均线在5—10—20—30—60k线下支撑排列向上为多头排列。
均线多头排列趋势为强势上升势,操作思维为多头思维。
进场以均价线的支撑点为买点,下破均价线支撑止损。
空头排列就是市场趋势是弱势下跌趋势,均线在5—10—20—30—60k线上压制k线向下排列为空头排列。
均线空头排列为弱势下跌趋势。
进场以均价线的阻力位为卖点,上破均价线止损。
参考资料来源:股票百科-移动平均线
五、如何看股票均线
60日线一般是庄家的成本线,庄家洗盘一般不会跌破60日线,跌破就有可能走熊,因此也被称为牛熊分水岭,但股市没有绝对的,因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均线的用法都是一样的,这里以5日均线为例加以说明,5日线掌握之后就全都明白了。
移动平均线是用统计处理的方式,将若干天的股票价格加以平均,然后连接成一条线,用以观察股价趋势。
移动平均线的理论基础是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
那么5日均线就是连续5个交易日的平均成本线。
10日、20日.........均线指标是反映价格运行趋势的重要指标,其运行趋势一旦形成,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趋势运行所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又分别具有阻挡或支撑作用,因此均线指标所在的点位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支撑或阻力位,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买进或卖出的有利时机,均线系统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用好5日均线,必须要掌握葛南维8大法则。
同时运用好乖离率,具体如下: 1、移动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且略向上方抬头,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下方向上方突破,为买进信号。
2、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未跌破移动平均线后又再度上升时为买进时机。
3、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跌破移动平均线,但短期移动平均线继续呈上升趋势,此时为买进时机。
4、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以下运行,突然暴跌,距离移动平均线太远,极有可能向移动平均线靠近(物极必反,下跌反弹),此时为买进时机。
5、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连续数日大涨,离移动平均线愈来愈远,说明近期内购买股票者获利丰厚,随时都会产生获利回吐的卖压,应暂时卖出持股。
6、移动平均线从上升逐渐走平,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上方向下跌破移动平均线时说明卖压渐重,应卖出所持股票。
7、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下方运行,反弹时未突破移动平均线,且移动平均线跌势减缓,趋于水平后又出现下跌趋势,此时为卖出时机。
8、股价反弹后在移动平均线上方徘徊,而移动平均线却继续下跌,宜卖出所持股票。
以上八大法则中第三条和第八条不易掌握,具体运用时风险较大,在未熟练掌握移动平均线的使用法则前可以考虑放弃使用。
第四条和第五条没有明确股价距离移动平均线多远时才是买卖时机,可以参照乘离率来解决。
六、怎么看股票均线?
在移动平均线理论中,美国投资专家格兰维尔创造的八项法则(见图)可谓是其中的精华。
自从该法则问世以来,各国移动平均线使用者无不视其为赢家法宝。
下面就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格兰维尔所提出的移动平均线买进和卖出的八大法则。
首先,我们来看格兰维尔提出的四大买进法则: ①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转为上升,而股价从平均线的下方突破平均线时,为买进信号。
------ 简译为:突破买进点。
②价虽跌破上升的平均线,但不久又调头向上,并运行于平均线的上方,此时可加码买进。
------简译为:空头陷阱买点或假破位买点 ③价下跌未破平均线,并重现升势,此时平均线继续在上升,仍为买进信号。
----简译为:回抽买点 ④价跌破平均线,并远离平均线时,很有可能产生一轮强劲的反弹,这也是买进信号。
但要记住,弹升后仍将继续下挫,因而不可恋战。
这是因为大势已经转弱,久战势必套牢。
------ 简译为:急跌反弹买点 接着我们再来看格兰维尔提出的四大卖出法则: ⑤均线走势从上升逐渐走平转为下跌,而股价从平均线的上方往下跌破平均线时,是卖出信号。
------简译为:跌破卖点 ⑥价虽反弹突破平均线,但不久又跌到平均线之下,而此时平均线仍在下跌时,这也是卖出信号。
----- 简译为: 多头陷阱卖点或假突破卖点 ⑦价跌落于平均线之下,然后向平均线弹升,但未突破平均线即受阻回落,仍是卖出信号。
------简译为:反抽卖点 ⑧价急速上涨远离上升的平均线时,投资风险激增,随时会出现回跌,这又是一个卖出信号。
-----简译为:急涨风险卖点 格兰维尔移动平均线八大法则中的前四条是用来研判买进时机,后四条是研判卖出时机。
总而言之,运用移动平均线对股价走势进行研判时,大致应遵循如下规则: 当平均线上升时为买入机会,下降时为卖出机会;
当平均线由跌转升,股价从平均线下方向上突破平均线时,为最佳买入时机;
当平均线由升转跌,股价从平均线上方向下跌破平均线时,为重要卖出时机。
七、股票均线怎么看
均线分为长期线和短期线,均线周期越长判断趋势越准确,周期越短对股价越敏感,但是方向性不是很强,看均线就是要结合长期线和短期线来看,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交叉原则,短期线向上突破穿越长期线叫做金叉,同时长期线有明显的向上趋势,可做买入参考点, 短期线向下突破穿越长期线叫做死叉,同时长期线有明显的向下趋势,可做卖出点参考。
也就是长期线可以做股价运行长期趋势参考,短期线可以做卖出买入参考点,前提是长期线个短期线保持同一一方向,这样比较准确。
2;突破压力跌破支撑原则,跌破前期低点,可以继续看跌,突破前期高点可以继续看涨。
3波浪理论,波浪理论就是均线来描叙的,上涨浪,下跌浪。
以及回调浪。
反弹浪。
这些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4维度高低,参考前期高低点,来判断均线运行期间的维度高低, 高位震荡,长期均线没有方向,短期线在长期线上下穿越,可做卖出点, 长时间低位震荡。
短期线穿越长期线,并且长期线刚刚形成向上趋势,可做买入点。
做短线最好用时间周期短一点的均线:如:小时均线和半小时均线,因为均线指标的唯一缺点就是滞后性,但是均线理论的假设就是股价会惯性沿着原有趋势前进,所以长期均线一旦指明方向,股价一般会沿着趋势惯性运行,均线指标的稳定性可靠性准确率是超过任何指标的。
把均线学好了,完全能够运用到任何投资上:期货,权证,外汇,期权,都适用,一招鲜吃遍天,均线很简单也很实用,但是大道至简,学再多不会运用或者运用不好也没有用,所以均线理论很重要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subject/1084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