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誉怎么摊销的?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商誉不再进行摊销,而是每年进行一次减值测试。
税法上只认可坏账准备(0.5%),其他准备一律不予认可,当然包括商誉减值准备。
![商誉怎么摊销的?](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ea2785518fe19425?Wqfid.jpg)
二、商誉可否分摊?其分摊额和减值准备可否税前列支?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商誉不再进行摊销,而是每年进行一次减值测试。
税法上只认可坏账准备(0.5%),其他准备一律不予认可,当然包括商誉减值准备。
![商誉可否分摊?其分摊额和减值准备可否税前列支?](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a76786b1874970ce?rkLZM.jpg)
三、商誉是公司的一种内在价值,为什么还要分年摊销呢?
商誉现在不需要摊销 要做减值测试
![商誉是公司的一种内在价值,为什么还要分年摊销呢?](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ab56e75c6cec546a?LYxNC.jpg)
四、具体到商誉摊销是怎么个情况?商誉的高低代表了什么?
按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商誉不能做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入帐,也不予摊销。
![具体到商誉摊销是怎么个情况?商誉的高低代表了什么?](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b632e22074d8cc57?X0d9U.jpg)
五、商誉为什么要进行摊销
商誉是属于一种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维护是需要成本的,所以需要进行摊销来确定费用
![商誉为什么要进行摊销](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ab56e75c6cec546a?MHVCd.jpg)
六、关于商誉摊销的问题
回购股票,用现金支出将回购的股票注销,如何能增加现金流入,是现金流出才对。
不知道你所说的情况。
那股票市价低于股票面值,那更是损失才对。
如何是收入。
回购只能说是将企业的现金流入到股东手里,没有盈亏。
除掉票面价值调整的是资本公积。
![关于商誉摊销的问题](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ea2785518fe19425?E3RjY.jpg)
七、商誉的会计处理?
一、新会计准则定义的商誉概念 根据《应用指南》及《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准则所规范的无形资产。
这个概念的基本含义有五点:(1)商誉是在企业合并时产生的。
投资方合并被投资方取得股权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股权,如企业集团内的企业合并,二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股权。
先前的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的“企业自创商誉不能加以确认”在这个新准则中更加明确。
(2)商誉的确认是指“正商誉”,不包括“负商誉”。
即“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作为商誉(正商誉)处理,如果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负商誉,则计入当期损益。
(3)商誉的确认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4)商誉与企业自身不可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
(5)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规范的内容。
商誉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商誉的确认核算 《应用指南》的规定,会计期末,商誉在资产负债表“资产”栏中单独设立“商誉”项目予以反映。
![商誉的会计处理?](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cde51a19b82419c8?HZdkn.jpg)
参考文档
下载:上市公司商誉如何摊销.pdf《巴奴火锅多久股票上市》《买股票买多久可以赎回》《股票要多久才能学会》《股票保价期是多久》《股票亏钱多久能结束》下载:上市公司商誉如何摊销.doc更多关于《上市公司商誉如何摊销》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store/33352060.html
张天舒
发表于 2023-07-26 21:29回复 鲍曼:外购商誉在入账后常用的会计处理方法:1、将商誉立即注销,即在合并日将商誉入账后,随即冲销合并企业当期收益或留存收益;2、对商誉不摊销但进行价值减损评价;3、在有效的经济寿命期内进行摊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详细]
韩可玮
发表于 2023-05-22 00:23回复 武攸宜:商誉减值肯定是一次性计入,不可能进行分摊。商誉减值是指对企业在合并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后,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是上市公司高管掏空上市公司的一种手段。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是指企业获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