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股票日K线图上怎么画出下一日的最低点与最高点
以昨日的收盘价作为基准。
上下浮动10% 。
比如昨日收盘价10元,今天的最高价是11元,最低价是9元
二、怎样在单根股票K线上画等分线
在画趋势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趋势线根据股价波动时间的长短分为长期趋势线、中期趋势线和短期趋势线, 长期趋势线;
应选择长期波动点作为画线依据,中期趋势线则是中期波动点的连线,而短期趋势线建议利用30分钟或60分钟K线图的波动点进行连线。
b.画趋势线时应尽量先画出不同的实验性线,待股价变动一段时间后,保留经过验证能够反映波动趋势、具有分析意义的趋势线。
c.趋势线的修正。
以上升趋势线的修正为例,当股价跌破上升趋势线后又迅速回到该趋势线上方时,应将原使用的低点之一与新低点相连接,得到修正后的新上升趋势线,能更准确地反映出股价的走势。
d.趋势线不应过于陡峭,否则很容易被横向整理突破,失去分析意义。
在研判趋势线时,应谨防庄家利用趋势线做出的“陷阱”。
一般来说,在股价没有突破趋势线以前,上升趋势线是每一次下跌的支撑,下降趋势线则是股价每一次回升的阻力。
股价突破趋势线时,收盘价与趋势线有3%以上的差价,并且有成交量的配合。
股价在突破趋势线时,如果出现缺口,反转走势极可能出现,并且出现反转后股价走势有一定的力度。
股价突破下降趋势线的阻力而上升时,一般需大成交量的配合,而股价向下突破上升趋势线时,成交量一般不会放大,而是在突破后几天内成交量急剧放大。
要点提示 (1)上升趋势线是连接各波动的低点,不是各波动的高点;
下降趋势线是连接各波动的高点,并不是各波动的低点。
(2)当股价突破趋势线时,突破的可信度可从下列几点判断: ①假如在一天的交易时间里突破了趋势线,但其收市价并没有超出趋势线的外面,这并不算是突破,可以忽略它,而这条趋势线仍然有用。
②如果收市价突破了趋势线,必须要超越3%才可信赖。
③当股价上升冲破下降趋势线的阻力时需要有大量成交增加的配合;
但向下跌破上升趋势线支持则不必如此,通常突破当天的成交量并不增加,不过,于突破后的第二天会有增大的现象。
④当突破趋势线时出现缺口,这突破将会是强而有力。
(3)有经验的技术性分析者经常在图表上画出各条不同的试验性趋势线,当证明其趋向线毫无意义时,就会将之擦掉,只保留具有分析意义的趋势线。
此外,还会不断地修正原来的趋势线,例如当股价跌破上升趋势线后又讯即回升这趋势线上面,分析者就应该从第一个低点和最新形成的低点重划出一条新线,又或是从第二个低点和新低点修订出更有效的趋势线。
三、如何自画股票K线图
K线图又称阴阳烛图。
阳烛表示该时段中收盘价高于开盘价,阴烛表示收盘价低于开盘价,烛顶和烛底反映该时段中的最高、最低价。
根据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以及最低价之间的不同情况,阴线和阳线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而k线图最重要的参考指标是均线系统,它是进行股市操作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以每天的前九天和当天共十天的收盘价取算术平均值,再以若干天的这种算术平均值而连结的曲线就是十日均线。
同样,有十分钟均线、十小时均线、还有以周、月、年等不同的时间单位作成的各种均线。
通常10个时间单位的均线统称为10均线。
20均线就是20个时间单位的均线,......,其它都是同样的意思。
以上是常见的做法。
还有人取每天的平均价,还有的取均权平均值等等,做法不一。
K线图中常标以MA5、MA10、......。
以前,都是自己计算而绘制的,现在,所有的技术分析软件中都可以在某一时间周期的K线图中找到相对应的均线。
由于均线对股价趋势有一定的比照作用,所以,它对于技术分析相当重要。
一般以日线MA5、MA10分析短期走势,以MA30、MA60分析中期走势,以M125和M250分析中长期走势。
而以5--30分钟K线做短线操作,以周、月、年K线中的均线走向分析长期走向。
由于从均线可以动态分析股价的走势,所以,常有人以均线来设置止损点及止赚点(高抛点),其实就是起到一种通过技术分析而确定的活动标尺的作用。
都只有相对的参考价值。
建议你找一些基础书看一看就知道了。
股市没有成熟的理论,要靠自己在实际操作的经验教训中积累。
四、请问怎样画平行线
简单啊!1。
先画一条直线!3.用直角三角形的底比上这条直线!4.在三角尺的另一条边上对一把尺子!5.沿着另一把尺子向上推!6.在华一条线,就是第一条线的平行线了啦!!
五、股票画趋势是用平行线,直线,射线哪种方式画?发现如用平行线画,先连的一条线如连了二个点,会出现另一
趋势线是单线,至于直线还是射线凭你高兴,平行线是画通道的,另一条线是接触到一个点,意思是下次的价格会走到另外的线上,就是两个点了,形成一个通道。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store/31759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