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个问题不明白。上市公司造假是怎么虚构货币资金的,货币资金银行一查不就知道,是多少钱了吗,谎言不就
首先你要明白,上市之前需要审计而不是银行去查。
银行不管这些也和银行没关系,你说的货币资金应该是资本量,那是根据公司报表和各种合同章程测算出来的。
比如存货量,其他公司占股比例,应收款,应付等太多。
不是什么银行存款这有本质区别。
根据审计的结果银监会考虑是否通过公司的上市申请,所以你觉得这其中能做假的环节在哪,自己脑补不方便“乱说”。
二、税收是真实的,但报表是虚假的或领导指使你做虚假的报表,我是否要答应做这家公司的会计呢?
个人认为你不应该答应这家公司,任何单位或单位负责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中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财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编造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情节轻的处以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会计人员情节严重的要吊销从业资格证书。
5年之内不内再考。
有的可以永远不能再申请从业资格了。
所以还是不答应的好。
三、如果爆料上市公司在员工工伤问题上造假,上市公司会受影响吗
会受影响。
原因:上市公司作为公众企业,污点都会影响发展。
解决方案:依法向具有管理权的部门报告,依法制裁违法单位。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第六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拒不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有个问题不明白。上市公司造假是怎么虚构货币资金的,货币资金银行一查不就知道,是多少钱了吗,谎言不就
个人认为你不应该答应这家公司,任何单位或单位负责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中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财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编造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情节轻的处以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会计人员情节严重的要吊销从业资格证书。
5年之内不内再考。
有的可以永远不能再申请从业资格了。
所以还是不答应的好。
五、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有什么法律责任?
财务作假,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向审计所索赔,而相关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也可能会被取消,并处一定罚金。
所有的财务造假都与公司高管有关,只要断绝了高管的推卸责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动力就可以消除大半。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1、利用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提高经营业绩,粉饰财务报告。
一般而言,国内的上市公司大多属集团型企业,无论是从公司结构、组织形式、还是经营涉足范围、各个运作环节等,大多处于一种复合形的多元架构。
其向公众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范围涵盖了母公司、子公司、各类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响等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
关联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独立核算,但关联企业之间往往在整个集团内又相互配套,甚至互为商业购销客户,这些在理论上为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交易调节合并数据提供了一个平台。
2、通过“泡沫重组”,或突击进行资产转让等方式,追求一种华而不实的短期逐利行为。
这种通过债务重组和转让资产等方式所获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并不是总能得到,由于主营业务没有实际成长,这些企业在业绩大幅提升一两年后,往往又出现业绩大幅缩水的情况,投资者则因为只看重企业表面收益的增长而投资失败。
扩展资料我国证券市场是政府主导型市场。
上市公司在初次发行阶段,证监会要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企业上市后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主要方式是配股,导致很多企业为了利益进行财务包装。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基于自利可能有操纵利润、虚报业绩的动机,作为财产所有者的股东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委托独立的审计人员对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进行审查、鉴证和报告。
但目前注册会计师制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财务造假行为不断出现,其原因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制度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制度原因参考资料来源: 百科-会计造假
六、上市公司为什么一直存在会计信息虚假披露问题
股份公司为了公司股票上市需要、影响股票的市价、公司管理业绩评价或筹资的方便等目的‚往往采取操纵行为‚弄虚作假‚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通过正常经营渠道无法得到的超额利益‚从股票市场上“圈”到更多的资金‚目无法纪‚肆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
而有些中介机构、管理部门为了从中“分得一杯羹”‚增加自己的收入和利益‚在虚假会计信息生成和传播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我们以股份公司的成立、上市为线索‚对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披露进行分析。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许多股份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
有些国有企业为了改组成功‚获得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资格‚就在资产评估和财务报表上大做手脚‚以求通过证券委的审批。
不仅企业本身乐于这样作假‚当地政府也往往支持这样做。
因为成立股份公司既能筹集到数量可观的资金发展地方经济‚又能提高地方政府的工作业绩。
有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其他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而公司上市后‚有些经营亏损的企业‚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条件‚提高配股的价格‚达到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的目的‚经常采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制造、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
违规成本低廉 政出多门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会计制度、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披露提供了诱因和可能 望楼主采纳 沈阳金蝶财务为您解答
七、我在一家上市公司做出纳4个月,第一次做就在大公司做因为有人介绍(听人说刚做出纳应该在小企业做好点),
嗯,各有利弊:一、大公司体制完善,你能学习到很多制度上的知识。
但是大公司人多,分管明细,如果你要全面做一遍,那可能要花很多年。
二、小公司可能什么事情都让你做,但是什么都得靠自己,很多东西得自己学,也没有人带你。
长远来看,还是在大公司起步比较好,比小公司接触的东西也多,能够得到的帮助也多。
八、急急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数据
最近1年,最为恶劣,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下两起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主要责任人都面临(或已经遭受)刑事处罚:绿大地 (002200)万福生科(300268)在巨潮资讯等网站可下载其招股书和年度报告,网上搜索可得其财务造假的基本情况,可以以此来进行案例分析了。
这是我给另一网友的回答,也可参看:*://wenwen.sogou*/z/q859266732.htm?oldq=1&;
from=evaluateTo#answer-1343440753希望能帮到你。
九、拟上市公司虚假出资一般应该怎么解决?最后有案例。
典型案例 投机不成蚀把米 虚假出资遭刑罚 甲公司是香港某电子集团下属两家子公司——乙(香港)有限公司、丙(广州)电子有限公司在某省某市某空调器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于1999年12月16日合资重组成立的空调企业,注册资本6800万元。
其中,某市某空调器有限公司出资1298.8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9.l%;
某市丁有限公司出资741.2万元,占10.9%;
丙 (广州)电子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3060万元,占45%;
乙(香港) 有限公司出资等值人民币1700万元的外汇,占25%。
甲公司的最大股东当属香港某电子集团旗下的乙(香港)有限公司和丙(广州)电子有限公司,合计持股高达70%。
但这两家公司以1059万元应收票据出资,涉嫌虚假出资。
从某市工商局查询的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01年3月23日对广东甲公司所作的验资报告显示:甲公司的注册资本为6800万元。
截至2001年2月28日,甲公司已收到其股东投入的资本6800万元中,由乙 (香港)有限公司和丙(广州)电子有限公司投入的资本中有1059万元是应收票据。
该案经检察院起诉,法院认定乙(香港)公司和丙(广州)公司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依法判处乙公司和丙公司罚金各25万元人民币,对两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判处3年有期徒刑。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store/3171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