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票的MACD12.26.9是什么线,如何区分行情是涨是跌?
是macd指标的参数:12:短期均线;
26:长期均线;
9:也是短期天数。
MACD指标的计算方法: MACD在应用上,首先计算出快速移动平均线(即EMA1)和慢速移动平均线(即EMA2),以此两个数值,来作为测量两者(快慢速线)间的离差值(DIF)的依据,然后再求DIF的N周期的平滑移动平均线DEA(也叫MACD、DEM)线。
以EMA1的参数为12日,EMA2的参数为26日,DIF的参数为9日为例来看看MACD的计算过程 1、计算移动平均值(EMA) 12日EMA的算式为 EMA(12)=前一日EMA(12)×11/13+今日收盘价×2/13 26日EMA的算式为 EMA(26)=前一日EMA(26)×25/27+今日收盘价×2/27 2、计算离差值(DIF) DIF=今日EMA(12)-今日EMA(26) 3、计算DIF的9日EMA 根据离差值计算其9日的EMA,即离差平均值,是所求的MACD值。
为了不与指标原名相混淆,此值又名DEA或DEM。
今日DEA(MACD)=前一日DEA×8/10+今日DIF×2/10 计算出的DIF和DEA的数值均为正值或负值。
理论上,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线在26日 EMA线之上,其间的正离差值(+DIF)会越来越大;
反之,在跌势中离差值可能变为负数(—DIF),也会越来越大,而在行情开始好转时,正负离差值将会缩小。
指标MACD正是利用正负的离差值(±DIF)与离差值的N日平均线(N日EMA)的交叉信号作为买卖信号的依据,即再度以快慢速移动线的交叉原理来分析买卖信号。
另外,MACD指标在股市软件上还有个辅助指标——BAR柱状线,其公式为:BAR=2×(DIF-DEA),我们还是可以利用BAR柱状线的收缩来决定买卖时机。
离差值DIF和离差平均值DEA是研判MACD的主要工具。
其计算方法比较烦琐,由于目前这些计算值都会在股市分析软件上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此,投资者只要了解其运算过程即可,而更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研判功能。
另外,和其他指标的计算一样,由于选用的计算周期的不同,MACD指标也包括日MACD指标、周MACD指标、月MACD指标年MACD指标以及分钟MACD指标等各种类型。
经常被用于股市研判的是日MACD指标和周MACD指标。
虽然它们的计算时的取值有所不同,但基本的计算方法一样。
二、MACD指标用途?
移动平均线(MA)是以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的原理,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平均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的历史波动情况,进而反映股价指数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分析方法。
它是道氏理论的形象化表述。
MACD称为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是从双移动平均线发展而来的,由快的移动平均线减去慢的移动平均线,MACD的意义和双移动平均线基本相同,但阅读起来更方便。
当MACD从负数转向正数,是买的信号。
当MACD从正数转向负数,是卖的信号。
当MACD以大角度变化,表示快的移动平均线和慢的移动平均线的差距非常迅速的拉开,代表了一个市场大趋势的转变。
随机指标(KDJ指标的中文名称是随机指数)最早起源于期货市场,由乔治·莱恩首创的,它在通过当日或最近几日最高价、最低价及收盘价等价格波动的波幅,反映价格趋势的强弱。
BOLL,布林线是专业投资者和一些老股民经常使用的技术指标之一.此指标属于路径指标,股价通常在上限和下限的区间之内波动.动态钱龙的布林线由3根线组成,即下限为支撑线,上限为阻力线,还有一条中线为中界线.静态钱龙的布林线由4根组成.最上面的一条 线是趋势阻力线,称为bolb1,用白色实线表示;
最下面一根线是趋势的支撑线,称为bolb4,用紫色实线表示;
bolb1之下设有bolb2,有黄色虚线表示;
紧靠bolb4之上的另一条线称为bolb3,有浅蓝色实线表示.在4根线构成上限,下限,次上限,次下限,股价通常在这个带状区间内上下波动,这条带状区的宽窄随着股价波动幅度的大小而变化,股价涨跌幅度加大时,带头区会变宽,涨跌幅度缩小时,带状区会变窄.布林线的宽度可以随着股价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位置.由于这种变异使布林线具备灵活和顺应趋势的特征,它既具备了通道的性质,又克服了通道宽度不能变化的弱点. 就说这四个,其他的指标不建议学习,一不常用,二效果不太好。
三、什么是MACD指标?MACD指标怎么用?
MACD(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是Geral Appel 于1979年提出的,它是一项利用短期(常用为12日)移动平均线与长期(常用为26日)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聚合与分离状况,对买进、卖出时机作出研判的技术指标。
MACD主要是利用长短期的二条平滑平均线,计算两者之间的差离值,作为研判行情买卖之依据。
MACD指标是基于均线的构造原理,对价格收盘价进行平滑处理(求出算术平均值)后的一种趋向类指标。
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正负差(DIF)、异同平均数(DEA),其中,正负差是核心,DEA是辅助。
DIF是快速平滑移动平均线(EMA1)和慢速平滑移动平均线(EMA2)的差。
在现有的技术分析软件中,MACD常用参数是快速平滑移动平均线为12,慢速平滑移动平均线参数为26。
此外,MACD还有一个辅助指标——柱状线(BAR)。
在大多数技术分析软件中,柱状线是有颜色的,在低于0轴以下是绿色,高于0轴以上是红色,前者代表趋势较弱,后者代表趋势较强。
四、什么是MACD KDJ KD这些字母代表什么意义
他们分别是三个指标的名字.指标大概可分成趋势类型和震荡(也叫随机)类型, MACD是趋势类的经典. KDJ, KD是震荡类的经典.macd的百科: *://baike.baidu*/view/184410.htmkdj的百科: *://baike.baidu*/view/189291.htmkd的百科:*://baike.baidu*/view/703184.htm
五、MACD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MACD是根据移动平均线较易掌握趋势变动的方向之优点所发展出来的,它是利用二条不同速度(一条变动的速率快--短期的移动平均线,另一条较慢--长期的移窢肠促段讵灯存犬担华动平均线)的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来计算二者之间的差离状况(DIF)作为研判行情的基础,然后再求取其DIF之9日平滑移动平均线,即MACD线。
MACD实际就是运用快速与慢速移动平均线聚合与分离的征兆,来研判买进与卖进的时机和讯号。
(1)MACD的基本运用方法: MACD在应用上,是以12日为快速移动平均线(12日EMA),而以26日为慢速移动平均线(26日EMA),首先计算出此两条移动平均线数值,再计算出两者数值间的差离值,即差离值(DIF)=12日EMA-26日EMA。
然后根据此差离值,计算9日EMA值(即为MACD值);
将DIF与MACD值分别绘出线条,然后依“交错分析法”分析,当DIF线向上突破MACD平滑线即为涨势确认之点,也就是买入讯号。
反之,当DIF线向下跌破MACD平滑线时,即为跌势确认之点,也就是卖出讯号。
(2)应用法则: ① DIF和MACD在0以上,大势属多头市场。
② DIF向上突破MACD时,可作买;
若DIF向下跌破MACD时,只可作原单的平仓,不可新卖单进场。
③ DIF和MACD在0以下,大势属空头市场。
④ DIF向下跌破MACD时,可作卖;
若DIF向上突破MACD时,只可作原单的平仓,不可新买单进场。
⑤ 高档二次向下交叉大跌,低档二次向上交叉大涨。
现货原油投资是新兴投资品种,趋势好,现在低价时期,原油投资市场,已迎来大举抄底狂潮,投资机遇一定要抓住。
对于新手个人给出几点自己的心得建议: 1、要熟悉操作,操作是第一步,包括如何下单,平仓,止损、止盈设置以及操作系统的各个功能,工具掌握好,才有盈利的基础,新人容易忙中出错;
(专业词汇比较多,看不懂的可以✚✚✚✚✚ǫǫ:512787541详谈) 2、学习基本术语。
一些基本的交易术语要懂,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这也有助于掌握基本知识;
3、不要盲目操作。
前期什么都不懂,运气好做几次赚钱了就盲目自信,掉以轻心。
这样的错误千万不要犯。
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懂的人,技术好的人教你,跟着别人学。
4、多学习。
有条件的人可以买点书看看,这个作用是非常大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个意思,想做的更好,这个是必须的。
5、一定要学会带止损,很多新手亏就是这样亏得,我刚开始也是吃了亏的。
有时候看起来行情不温不火,不带止损不要紧,等到行情爆发的时候就晚了,这是坏习惯,切记!
六、股票里,MACD指标中DIF的问题
楼主你研究的有点偏了,MACD就是一个辅助的趋势指标。
重点还是要从对应形态中总结上涨和下跌的形态规律,比如当DIFF在O轴由下即将上穿接近DEA时如果对应的是缩量阴线。
次日放量价格突破时就是做多趋势开始。
MA5上穿MA10。
MACD成金叉。
将有一波做多行情。
价格变化不是用数字来计算的,而是根据K线实体,相对位置来研判的。
学股票你没抓住重点。
这样会走很多弯路的。
我接触股票10多年了。
个人的一点小建议。
希望楼主别介意我的直言。
匿名回复见谅。
希望楼主能采纳。
参考文档
下载:macd指标为什么用12269.pdf《股票钱拿出来需要多久》《一只刚买的股票多久能卖》《卖完股票从证券里多久能取出来》《小盘股票中签后多久上市》下载:macd指标为什么用12269.doc更多关于《macd指标为什么用12269》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store/17835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