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石油跌跌不休!何时是个尽头?
2007年10月16日,中国疯牛直冲6124点的历史巅峰,A股泡沫直逼80倍的平均市盈率。
为此,疯牛传销大师们和吹“牛”股评家们却在拼命吼叫,他们振振有词、异口同声、理直气壮地告诉中国股民:2007年底目标8000点!2008年必将攻克10000点! 正是在这样一种疯狂的市场氛围中,中国石油选择回归内地A股市场IPO。
然而,也就是在此时,巴菲特却公开抛空了中石油H股,并净赚了40亿美元。
但有国人指责他傻,并质问他为何要抛掉中石油H,巴菲特客气地回答说:“当石油价格每桶30美元时,我认为石油股票大有投资价值,但当石油价格超过每桶70美元时,我就开始抛售中石油。
目前12月交货的石油价格已突破90美元,风险实在太大了!” 就在上证综指冲顶13天后,即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A在上海证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在众多机构和股评家的“教唆”和“怂恿”下,中国股民奋力一搏,中石油A终于以48.60元的全日最高价“闪亮”登场,当日收于43.96元。
中石油A上市首日尽管高开低走,但收盘价较发行价仍大涨了163.2%!并同时制造了一步到位的大泡沫:57.8倍的静态市盈率和13.4倍的市净率!应该说,当时中国股市的泡沫有多大,中石油A上市首日的泡沫就有多大!换句话说,中石油A一步到位的大泡沫,正好十分典型而充分地反映了当时中国股市的泡沫景象! 不过,格外引人注目的是,虽然中石油A有着30亿股的实际流通大股本,但其首日换手率却高达51.58%,并且全日成交额竟高达700亿元,占上交所全日成交额总和的将近一半!这究竟是机构之间的换手?还是庄家之间的阴谋?总之,的确是中小散户与广大股民上钩、上套、上当了! 同样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当中石油A上市首日离谱高开,并收于43.96元时,中石油H却大跌8.16%!收于18港元!由此可见,中石油A股收盘价是中石油H股同日收盘价的2.44倍,其A股比H股高估154%!中石油H当日大跌,一方面表明了“港股中石油”对“A股中石油”估值的不认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港股中石油对A股中石油后市走势的担忧!后来,事实证明这种担忧是有根据、有道理的。
从上市次日开始,中石油A便一路走低、再不回头!伴随上证综指从6000点高位的不断下调,中石油A先后跌破40元、30元关口,今天最低探至21.34元,直逼20元大关口。
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是中石油A带领上证综指下行?还是上证综指带领中石油A下行?答案当然是前者!因为中石油A是上证综指最大的权重股,因此,中石油A的底部也就决定了上证综指的底部。
对于中石油A的向下调整,曾有人生出不少幻想:该见底了,该反弹了!可它就是不反弹,反倒一个劲地创新低。
于是,他们只好在绵绵不断的下跌中等待反弹;
在等待中,眼睁睁地看着中石油A不断地创新低。
今天,又有人着急地追问:中石油A不断创新低的调整,究竟何时才是个尽头呢? 事实上,中石油A不断下跌的过程,也正是中国疯牛泡沫不断破灭的过程,同时,也是中石油A股投资价值自然回归的过程。
至于何时是底部,这要看中石油H股的定价以及市场对中石油A的信心。
比方,今天,中石化A最低跌至13.7元(中石化H收盘价折7.80元),而中石油A却仍收在21.65元(中石油H收盘价折10.34元)!这就是非正常的、悬殊巨大的市场差价!这两组比值很重要:一是中石油是否真比中石化值钱?二是中石油A是否应该比中石油H高估100%以上?只有当这两个问题在市场上达成共识时,大盘就可以最终稳住了
二、对网友波子:关于为什么敢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买伊利股份的回复
我说实话,我自己思考过~我是因为那时间之后由经常喝伊利蒙牛,变为从此没再喝过~~现在伊利,蒙牛,光明等酸奶也大行其道,超市看到很多新包装新产品,,我也还没建立回信心,可以说自那黑天鹅后,我是对这些品牌失去信心,,反而三聚青安事件~媒体反而报道了我们广州一些本土奶企没有任何污染(燕塘,风行,香满楼)从此我就只认这几个牌子的奶喝了~~~---------------------------------------------------下面是我的回复: 首先我本来投资伊利之前就经常买伊利的牛奶喝,喝牛奶对人体是有好处的,这在日本得到验证。
而外国人每日消费奶制品是当初中国的十倍(好像是,记不大清)。
这说明在中国奶制品消费具有很大的潜力。
而中国乳制品经过这些年的竞争,伊利和蒙牛优势特别突出。
而伊利当时靠赞助奥运会,效果肯定会显现出来,后来10年又赞助上海世博会,不断加强自己的品牌。
后来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主要是三鹿含量很高,伊利和蒙牛虽然受到影响,但含量低,对成年人根本没影响,而且事件曝光后,问题奶制品都下架了。
这时各个乳制品都在打折促销,我还去买了几箱。
在中国,我们知道只要是吃的总有点问题,只是可能没曝光,你不知道。
牛奶因为这件事件后可能更安全了。
所以我现在买来喝一点都不担心,况且以前就一直喝,没啥问题。
其次投资伊利,是因为经济上的双寡头现象,一个行业竞争到最后剩下一般是两家大的企业。
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像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像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
我觉得未来中国乳制品肯定会被伊利和蒙牛垄断,因为他们都来自草原,有先天的基因。
就像伊利有三大牧场资源,不是其他公司能比的。
买伊利还有就是伊利市值是蒙牛的一半,而两者销售量差不多。
这是因为伊利的市净率很低,而且我统计了下,它的市净率处于历史低位,只有2%,而蒙牛是4%多,只要伊利未来稍微提高下,那就是很大的利润。
当时我也怀疑公司是不是故意做低利润,因为管理层要股权激励,股份还没拿到手,是不是未来利润释放出来。
后来,这几年伊利的利润率确实提高了,现在应该有4%了,再加上销售量的提升,股价也逐步上涨,回升的速度甚至超过了我的想象,所以我在2022年和2022年把伊利股份都卖掉了,稍微卖早了点。
其实说到最初原因,还因为哪位投资大师的一句话:当一个好公司遭遇一次黑天鹅事件打击,而这事件不足以致命,最终能恢复过来,那就是一次重大的投资机会。
以上是我当时买伊利股份的一点想法,时间仓促写得不是很详细,和你一起交流。
三、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股价位是否很底?
也不是很低,石油石化盘子超级大,单纯用市盈率计算不可取,得考虑公司的成长性,如果就考虑市盈率你不如看看银行股,很多都在十五倍以下,虽然工商银行比兴业,招商便宜但并不比其好,主要考虑成长性
四、请问这个营业参考值的%是什么意思呢?
1.看标准含量注意是把每100 克当做一份来计算,还是把每包的重量当做一份来计算。
比如有的食物每包的重量为100 克,但是在营养成分表上标示的却是每份,比如一份30克所含有的能量、脂肪和钠等,你看到含量比较低,就放心大胆地吃2/72.看能量一般食物它的能量为2042 千焦,占到了每天需要摄入的总能量的24%。
通常来说,我们吃一顿饭的能量大约占总能量的33%。
可见,这种食物是高热量食物。
3/73.看蛋白质质量指数想知道这种包装食品的营养价值是高是低,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看蛋白质质量指数,用蛋白质的营养素参考值%除以能量的营养素参考值%,如果≥1,那就是高蛋白食物,营养价值较高。
反之,则不高。
4/7 ;
4.看碳水化合物要重点关注糖的含量我们需要严格限制糖的摄入量,尤其是蔗糖、糖浆这类“精制”糖分。
5/75.看钠含量食品营养标签中的钠含量是控制指标。
氯化钠是电解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补充一定量的食盐以保证身体正常的电解质需求。
但如果摄入过量,容易使人呈现脱水症状。
6/76.看脂肪看脂肪含量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每天摄入的总脂肪不要超过60克,这包含了我们吃的油和肉类食物以及各种零食中含有的油脂。
7/77. 看反式脂肪酸有些营养成分表中通常会标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反式脂肪酸在体内的代谢时间为51天,导致肥胖的能力是普通脂肪的7 倍,会大大增加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每人每天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超过2克。
五、怎样看待市盈率普遍很低的同一个板块中,股价跌破净资产的股和股价远远高于净资产,比如港口股中的大连港
其实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关系并不大,只不过A股在全球股市中是个例外,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包括H股,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很正常,有的股票ipo一开始就是这种情况,也就是折价发行,但是中国股票大多采用市盈率定价模式,溢价严重,所以你一比较境外股票就会很奇怪,举个例子,中石油 H股上市时,港交所建议低价ipo但是中石油怎么会,甚至上了李嘉诚募集,但是开盘后股价回落一块多。
以上分析想告诉你,港股市盈率较低,14左右,所以价值投资较多。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7065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