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会计问题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1 营业收入*80% 税额:万分之三教育费附加税率3% 地方性教育费附加税率1% 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都是25%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是针对增值税而言,与所得税无关。
二、印花税的计提依据
你说的工、商、零售业所涉及到的主要是购销合同及合同性质的凭证涉及的印花税。
计税依据是在业务往来过程中所涉及的合同或者下货单、订货单、送货单等具有表明双方具有供销关系的凭证上所涉及的金额。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些,就不用缴印花税。
一般来讲,企业间往来基本都会涉及到,对零售业而言,一般采购有合同,零售时一般没有。
购销合同印花税的比率为万分之五。
值得一提的是,对企业而言,采购和销售业务都要缴印花税。
三、印花税的计征依据具体表现是什么 ?
合同 契约
四、工业制造业没有购销合同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按多少税率征收?
通常采取核定征收办法计算缴纳印花税。
销售合同按照销售收入(不含税)*核定比例*万分之三;
采购合同按照采购金额)*核定比例*万分之三。
核定比例请到主管地税咨询。
五、工业企业的印花税怎么计算的
什么是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1)按比例税率计税的凭证,其计税依据是:购销合同为购销金额;
加工承揽合同为加工或承揽收入;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为收取费用;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为承包金额;
财产租赁合同为租赁金额;
货物运输合同为运输费用;
仓储保管合同为仓储保管费用;
借款合同为借款金额;
财产保险合同为保险费收入;
技术合同为所载价款、报酬、使用费的金额;
产权转移书据为所载金额;
(这里所指的都是合同金额,并不是实际结算金额)。
记载资金的帐簿为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总额。
股份制企业按"股本"与"资本公积"总额。
(2)按定额税率计税的凭证,计税依据为凭证的件数。
税目税率 税目 范围 税率 纳税人 购销合同 包括供应、预购、采购、购销结合及协作、调剂、补偿、易货等合同 按购销金额万分之三 立合同人 加工承揽合同 包括加工、定做、修缮、修理、印刷、广告、测绘、测试等合同 按加工或承揽收入万分之五 立合同人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包括勘察、设计合同 按收取费用万分之五 立合同人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按承包金额万分之三 立合同人 财产租赁合同 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械、器具、设备等合同 按租赁金额千分之一,不足一元的按一元 立合同人 货物运输合同 包括民用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海上运输、内河运输、公路运输和联运合同 按运输费用万分之五 立合同人 仓储保管合同 包括仓储、保管合同 按仓储保管费用千分之一 立合同人 借款合同 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 按借款合同金额万分之零点五 立合同人 财产保险合同 包括财产、责任、保证、信用等保险合同 按保险费千分之一 立合同人 技术合同 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合同 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三 立合同人 产权转移书据 包括财产所有权和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等转移书据 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五 立据人 股权转让书据 上市股票、企业内部发行的股票等转让书据 按股权转让金额千分之一 立据人 资金账簿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按账簿记录金额万分之五 立账簿人 其他账簿 营业账簿(除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账簿) 每件5元 立账簿人 权利许可证照 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等到证照 每件5元 领受人
六、印花税是根据什么交税的
一种方法是:按照(营业收入+营业利润)*70%*印花税税率+账本数*5元=应纳税额第二种方法:就是计税金额*适用税率第一种方法冒得依据是税务局的人教我们财务的~~
七、印花税纳税依据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购销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合同上载明的“购销金额”。
2、对这一问题分两种情况处理:按合同金额计征印花税的情形:如果购销合同中只有不含税金额,以不含税金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3、如果购销合同中既有不含税金额又有增值税金额,且分别记载的,以不含税金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4、如果购销合同所载金额中包含增值税金额,但未分别记载的,以合同所载金额(即含税金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5、核定征收印花税的情形:直接以纳税人账载购销金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而不论其是否包含税金。
八、印花税技术合同的计税依据是什么 购买印花的计税依据是什么
技术合同是印花税条例所列举的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条和第十八条规定:其计税依据为合同所载金额,未标明金额的,应按照凭证所载数量及国家牌价计算金额;
没有国家牌价的,按市场价格计算金额,然后按规定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购买印花的多少,按合同所载金额乘以税率0.3‰ 计算缴纳。
实行核定征收的纳税人,按该项目实际收付金额乘以核定比例(一般80%)再乘以税率计算缴纳。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6745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