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有大量现金存款的上市公司,现在可以买股票的公司?
这只说明公司流动性很好,要买一只股票不仅要看时间还要看价格。
比如,茅台价格太高的话,即使是只好公司也应该买进。
时间上来说,当市场对某一类公司行业感兴趣时,买进比较好。
当然也可以在某一类型公司被集体冷落的时候买进,因为往往这种时候价格比较低,有价值投资的好处。
二、数字看“钱荒” 哪些上市银行最缺钱?转载
温相往年碰到这种情况,敞开量印发纸钞缓解银行压力,以致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今年李相坚决控制钞票的印刷,各大银行出现“钱荒”,温规李不从
三、现在股市缺钱?
信心比钱多一些
四、上市公司真的缺钱吗
近来,除了新股的密集上市,沪深股市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新股以及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再融资,也十分频繁,几乎每周都有好几单再融资计划等待证监会的审批。
上市公司为实现资本和资产双重扩张,利用证券市场再融资,本身无可厚非。
从证券市场本身的功能来说,上市公司再融资,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配股,上市公司既可获得实物资产,又可得到现金资产,而通过增发新股或发行债券,上市公司则可以筹集更多现金,为公司实现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问题在于,当牛市行情中,大量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炒股或者打新股,而且获益不菲时,频频再融资的动机,也就显得不那么单纯。
笔者以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应该是在公司缺钱情况下的选择。
而拿出巨资打新股,如*STTCL一拿就是10个亿的资金,这足以证明上市公司资金充沛,而且,*STTCL方面也表示,公司有较充裕的账面闲置资金。
既然如此,上市公司又为何要再融资呢? 理由也很简单,在沪深股市的财富效应下,上市公司圈钱欲望随之膨胀。
有些上市公司不管是否真的需要钱,趁着市场圈钱容易的机会频频推出再融资计划。
而在这种圈钱的欲望下,为了能够有更多资金用来投资,也不乏一些上市公司在申请再融资时,编制虚假项目或夸大项目资金使用量,以便向更多投资者圈钱。
更何况,上市公司热衷于炒股或打新股,公司收入大量来自投资收益,而非主业的扩张,不仅不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市场泡沫。
对于这样的再融资,市场又怎能为其埋单呢? 令人欣慰的是,前不久,雅戈尔发行可转债的申请,遭遇了管理层的严格审批,最终未能获通过。
虽然,雅戈尔的确是一家经营稳健、业绩不错的公司,而且没有任何不良记录,这样的公司再融资,在通常情况下,理应得到政策的支持。
只不过,成功投资中信证券,让雅戈尔财富急剧膨胀,当初投入的3.2亿元,除了已经收回12亿元,目前,剩余股权市值也超过了100亿元。
在管理层看来,雅戈尔并不缺资金,其持有的巨量中信证券绝大部分都已可以流通,如果需要资金,完全可以抛掉一部分证券来腾出资金。
上市公司频频再融资为哪般?雅戈尔的碰壁,则给圈钱欲望膨胀的上市公司浇了一盆冷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五、沪深股市奢侈品股票有哪些
其实就是食品饮料、连锁商店、医药等消费板块,通俗点就是生产人吃喝用的公司,这些公司业绩不会因为经济大周期而又业绩波动,比较适合现在这种市场的投资方向
六、渤海现货电子盘。做原油 钢材 煤炭 农产品个人交易 国家批准盘子有做的吗?
做渤海现货是现在金融投资的最新电子盘。
国家批准不说。
还可以多空双向操作。
牛市做多。
熊市做空。
买卖自由T+0 随时买随时卖。
而且还有原油品种国内唯一的个人投资原油产品 资金也安全第三方资金托管。
最后要说的就是还有夜盘。
晚上7点-凌晨2.30分 钢材 煤炭 有色。
农产品 都有! 开户(扣扣:77363098)
七、股票什么情况下会破发?史上有哪些股票破发比较出名?目前有几只股票处于破发状态?
股票破发的情况就两种,一种是自然破发,由于上网定价发行的价格过高,而机构的配售都比市场价要低很多,所以就算股价破发,机构卖出也可赚钱。
所以当股票上市后机构都会抛售,而股价一旦破发,接盘的人就十分少了,卖盘巨大,而买盘极少,就算有机构护盘也护不了多久,结果是一跌再跌。
另一种是庄家故意砸盘。
近段时间上市的很多创业板都出现了破发,这些大部分是庄家砸盘。
史上破发最有名的莫过于中石油了,全线套牢。
就目前的情况看,几乎是永不翻身了。
上市首日开盘48.62,最低跌到9.71,现在最新价9.94。
跌幅79.55%。
破发的股票其实有很多,破发的股票几乎都很难翻身,且会一跌再跌(除非不是自然破发)我只列几只,目前破发的有:601288、300115……
八、大消费股票有哪些
其实就是食品饮料、连锁商店、医药等消费板块,通俗点就是生产人吃喝用的公司,这些公司业绩不会因为经济大周期而又业绩波动,比较适合现在这种市场的投资方向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602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