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时候卖出股票
都说股市有泡沫,具体怎么有法,好像谁都清楚,但谁也说不准。
大家都知道股市早晚会跌,可是什么时候跌,跌多少又是屡猜屡错。
在多次卖出、踏空、高价追回后,投资者不禁会问:到底应该在什么时候卖出股票呢? 高人的说法是,在下跌之后卖出股票。
什么意思,就是不要去预测什么时候到顶,也不要预测什么时候会下跌,等待市场给出答案,当趋势出现转折后,再行操作,这叫右侧交易。
右侧交易就是做趋势的跟随者而不是预测者,在股市出现泡沫时不是频繁预测顶部,而是在顶部形成后用次高价格卖出股票,而不要追求最高价格,这个道理看起来很傻,可是实践检验确是最佳策略。
举个例子,如果你10元买入一只股票,当它上涨到12元的时候你担心大盘见顶,选择卖出股票。
但是股市还是继续上涨,这个股票也涨到了13元,你后悔,买回,股价还是上涨,到15元你又害怕了,还是逢高卖出,结果股价还是上涨,17元你又买了回来,然后股价到了20元,你又卖出,然后22元买回。
在后来股价开始下跌,到21元时你不舍得卖,20元你还不舍得卖,19、18……最后被套。
正确的做法是,10元买入后,在9元设置止损,当股价涨到12元时,将止损位提高到10.8元,股价涨到15元时,止损位提高到13.5元……当股价涨到22元时,止损位提高到19.8元,当股价往回跌到20元时,时刻准备着,跌破19.8元时,卖出股票,结束战役。
二、怎样才能判断股票最佳卖出时机
只要下列情况出现就是最佳买入时机。
1、市价创出近来新低位。
2、创出新低位后某一段时间之内,突然某一日价位上升,比前日收市价为高。
3、这日的全日价位波幅必定要少于下跌期之内波幅最大的一日的一半程度。
4、这一日的高低价都要在上日价位波动范围之内。
上述条件从图形看就是要符合4个条件:(1)创出新低价;
(2)跌幅收窄,显示抛售压力减少;
(3)创出了新低价之后出现上升,是反弹之相;
(4)再加波幅在上日范围之内,这一点十分重要。
因为如果昨日收市价虽然比上日高,但低位亦比上日低,就表明仍然有人看淡,悲观情绪仍然笼罩大市。
但如果低点也在上日范围之内,表示市价不肯创出新低,是短期到底迹象,这种种迹象都是入货信号,短线可以一搏。
上述条件如果全部相反就是短线出货或是最佳卖出时机: 1、股价创出近来新高或历史新高;
2、创出新高后,在某个交易日中价格下跌,且比前交易日收盘价低;
3、该交易日的全天股价波幅必定要大于上个交易日的波幅;
4、该交易日的高低价均低于上个交易日。
三、股票应该在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卖出
首先,股票应该在大盘环境稳定,有拉涨预期的时候购买;
其次要看个股是否也处于相对低点。
卖出的情况与上述相反。
如果您的问题得到解决,请给与采纳,谢谢!
四、何时及怎样卖股票
股票卖出原则:1、热点个股或领涨个股连续上扬涨幅达30-50%甚至翻倍,KD和RSI在高位钝化,股价远离均线,放出巨量后,量增价滞或价升量缩,或反抽至双顶附近徘徊,甚至无量快速突破创出新高,又告回落。
2、个股连涨至高位后放量,却以当天最低价收盘,这是开跌的征兆。
3、个股连涨至高位,上方出现层层大笔卖盘,而下方只有零星接盘。
这表明,主力出货意欲强烈。
4、个股处中高位时出现涨停板。
但成交量很大,此系主力在出货,至少应卖出一半,若第二天又是涨停板,但经常被打开,且量比较大,这是主力在采取少买(对倒)多卖的手法,诱骗买盘介入,必须果断清仓。
5、个股涨到高位时日成交量放大到5天均量的2倍,甚至2倍以上,则属顶部无疑。
6、处于高位的个股高开低走,盘中试图拉高,但卖压沉重,下方一有接盘就被炸掉,量急剧放出(对倒所为),但价不涨,甚至底部缓慢下移;
尾盘虽被拉高,但高度较前一日降低,直至最后无护盘动作。
7、大盘平稳,但个股在高位,开盘即深跌,且不见回升;
成交多为内盘价,此乃不祥之兆。
不是有个股利空,就是主力在出货或拔档子。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新手在不熟悉操作前不防先用个模拟盘去练习一段时日,从模拟中找些,如果技术不能达到稳定盈利的情况下不防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这样相对来说要稳妥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五、我是一名新手,我想知道在股市中股票什么时侯该买什么时候该卖啊?
和大市有关.行情好的话基本上都会涨的,多少问题(除非ST).不好的话质地很优良的股也会走势不佳,不过目前金融股已经有反弹要求,中国银行可以持有做中长线.
参考文档
下载:炒股怎么看什么时候卖出股票.pdf《股票为什么属于长期金融资产》《为什么股票回购具有稀释性》《为什么卖出股票的资金不能转出》《股票分红税是什么时候收的》《口子窖是哪里产的》下载:炒股怎么看什么时候卖出股票.doc更多关于《炒股怎么看什么时候卖出股票》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5143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