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原证券上如何看出股票是量价背离的现象
关于量价背离,有些趋势类、强弱类技术指标与股价走势可产生背离现象,成交量指标与股价的背离与否更是直观地研判主力进出的重要参考。
由于仅以大量为研究对象,所以诸如大K线小成交量的背离现象暂且不提,大量而股价涨跌有别(阳线与阴线的不同)归纳为量价阳背离与量价阴背离。
1.量价阳背离,是指阳线实体较小,而当日相对应的阳量却很大,比如某只股票一日成交300万股而上涨0.3元,再成交500万股K线实体为0.5元的中阳,这种价升量增的态势较为正常,当然可能股价越高,成交量越得放大,而且不一定同比例,因为有套牢区、重要阻力位等不同因素,但是,量价不能背离的离谱,比如还是那只股,有一天成交量放大为1000万股,股价却只涨了0.2元,你就得小心了,此即为量价阳背离。
2.量价阴背离,是指阴线实体较小,有的带有长下影或阴十字星等等,但对应的成交量是比较吓人的大阴量。
由于这种放量收小阴之时,股价一般未有很大升幅,还处相对低位,而区别于高位巨量的量价组合,因此,见此大阴量小阴线不必恐慌,很可能是庄家震仓洗盘所致,试想庄家如决心出货,仅收小阴是打不住的。
二、怎样股票中的底背离和顶背离
股票的背离,可以分为 大盘与大盘的背离 个股与大盘的背离 个股股价与指标的背离大盘与大盘的背离:在国内指的是 上证指数,与深圳成指走势相背离,比如说现在的行情就是上证创新高,深圳没有创新高,就是一种背离的走势,两个市场向背离就是选择方向的时候! 个股与大盘走势不一样,可以分辨个股的强弱!个股股价与指标的背离,指的是指标运行方向和价格运行方向不一致, 比如 股价不断抬升,指标开始转折向下,这就是顶部背离,容易产生下跌,相反就是底部的背离!·
三、怎么可以看出来股票背离?
底背离结构是市场上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
如果看到市场上涨了,必然能找到某个对应级别的底背离结构。
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个底背离结构,并不意味着市场一定上涨。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因为背离仅代表前面的一种趋势可能发生变化。
趋势分上涨、下跌和盘整三种,虽然一段下跌趋势结束了,接下来有可能运行上涨趋势,也可能运行盘整趋势,与一定会上涨没有必然联系。
这在个股中尤其普遍。
波浪分析中的底背离结构。
波浪理论中的5浪推动结构中存在着背离结构,即5浪底和3浪底必然出现背离结构,这从5浪和3浪形成的市场机理可以得到解释。
从MACD指标来说,在整个下跌5浪结构中,3浪底的dif值将超越1浪底的dif值将出现最低的极值,所以这一点可以作为判断5浪终结的一个依据。
大级别的底背离结构没有意义。
按照上一段的论述,在本轮大调整中,2990作为3浪底,和3768开始的5浪一直处在大周期大级别的背离结构中,如果你在2566的背离点入市,在不采用其它方法的情况下,将会是死无葬身之地的操作,事实是从2566到现在,下跌的股票有1500多支,腰斩的股票有500多支。
当然没有人会那么傻,只是为了说明问题。
有人或有机构会提前介入,那不是分析层面的问题。
有操作价值的底背离结构。
一句话:同一级别的完整的5浪结构形成的底背离。
关键词是“级别”和“结构的完整性”。
四、什么是量价背离?
量价背离 :当前的量价关系与之前的量价关系发生了改变,一般量价背离会产生一种新的趋势,也可能只是上升中的调整或下跌中的反弹。
价量背离通常是指当股票或指数在上升时成交量减少,或下跌时,成交量增大,被称为价量背离。
价升量减,谓之量价背离,被认为跌之前兆。
价跌量减,谓之量价背离,但不是升之前兆。
原因是,上升要量,下跌未必要量。
股价运行到了头部区间往往会出现很多背离现象与量价配合混乱现象!实战经验来看~真正具有上涨性质的阳线,其盘中量价配合极少背离。
而上涨不佳的阳线其量价多出现背离。
一般意义上讲股价的上涨幅度越高其成交量越大,且量价背离现象较多。
而股价初涨时成交量相对较小但量价配合完美个人感觉背离这种分析要依靠个人经验盘面感觉做基础,单纯依靠教科书式分析十有八九是错的,所以长期的时间积累非常重要
五、什么叫量价背离
正常股价上涨成交量放大,股价下跌成交量随着减小。
但如果价格上涨成交量缩小就会产生背离。
价格下跌成交量放大也产生背离。
但成交量不像价格需要肯很长一段走势才能看出趋势来。
但这可以通过量价摆动指标来解决这个问题。
量价摆动指标在量价没产生背离时可以紧随价格走势变化,一旦量价产生背离就会产生与价格走势不同的变化。
效果如图
参考文档
下载:如何看股票的量价背离.pdf《外盘股票开户要多久才能买》《股票改名st会停牌多久》《股票买多久没有手续费》《跌停的股票多久可以涨回》《股票要多久才能学会》下载:如何看股票的量价背离.doc更多关于《如何看股票的量价背离》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465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