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股申购是时如何知道自己可以申购多少股
新股申购沪市每10000市值一个号,一个号1000股,深市每5000市值一个号,一个号500股。
一般交易软件会自动计算好,在加以软件里输入申购股票代码,会自动显示可申购股份
二、如何查询新股可申购额度?
1.在各应用商店下载同花顺2.点击交易在弹出的窗口输入账号、密码和验证码,登陆自己的证券账户3.登陆系统后默认是在“资金股票”的界面,可以看到左边一栏当中有一个叫“新股申购”的项目,双击它4.下面会弹出两栏新的选项,查询可申购额度就是选择最下面的“查询配售权益”选项,双击它5.这个时候右边的页面则会显示你的账户当前可申购新股的额度,即“配售额度”一栏,上海和深圳市场的额度是分开的
三、怎么算自己新股申购数量?
投资者单股票的网上新股申购数量最高不得超过单股票的申购上限且不得超过对应市场可申购的额度。
单股票申购上限您可根据新股所属市场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查询上市公司公告了解。
网上新股申购额度是根据投资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持有的非限售A股市值计算的,您可根据您账户实际情况按以下市值标准计算网上新股申购额度,沪深市场新股申购市值计算规则包含以下内容:1、投资者持有的市值以投资者为单位,沪深市场的市值标准为:沪市:T-2日(T日为发行公告确定的网上申购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账户中上海非限售A股股票的日均持有市值在1万元以上(含1万元),每一万市值对应1000股申购额度。
深市:T-2日(T日为发行公告确定的网上申购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账户中深圳非限售A股股票的日均持有市值在1万元以上(含1万元),每一万市值对应1000股申购额度。
2、 投资者持有多个证券账户的,多个证券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
(深圳市场)投资者的同一证券账户多处托管的,其市值合并计算。
3、确认多个证券账户为同一投资者持有的原则为证券账户注册资料中的“账户持有人名称”、“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号码”均相同。
证券账户注册资料以 T-2 日日终为准。
4、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证券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到该投资者持有的市值中。
5、不合格、休眠、注销证券账户不计算市值。
投资者相关证券账户开户时间不足 20 个交易日的,按 20 个交易日计算日均持有市值。
6、非限售 A 股股份发生司法冻结、质押,以及存在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限制的,不影响证券账户内持有市值的计算。
7、投资者相关证券账户持有市值按其证券账户中纳入市值计算范围的股份数量与相应收盘价的乘积计算。
参考资料:《上海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发行实施细则》、《深圳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发行实施细则》
四、东莞证券在哪里可以查看新股申购的数量?
东莞证券查看新股申购数量方法:打开东莞证券电脑客户端→新股通→新股上限查询附上东莞证券新股申购方法:方法东莞证券新股申购(打新股)要在正常交易时间下委托。
东莞证券委托手续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方式相同,只是代码有区别。
沪市规定每一申购单位为1000股,申购数量不少于1000股,超过1000股的必须是1000股的整数倍,深市规定申购单位为500股,每一证券账户申购委托不少于500股,超过500股的必须是500股的整数倍,且不能超过发行公告中所规定的申购数量上限,否则视为无效申购。
东莞证券温馨提示:单一证券账户只能申购一次,一经申报不能撤单。
同一账户的多次申购委托,除第一次申购外,均视为无效申购。
东莞证券打新股流程 投资者申购(T日):投资者在申购时间内缴足申购款,进行申购委托。
资金冻结(T+1日):由中国结算公司将申购资金冻结。
验资及配号(T+2日):交易所将根据最终的有效申购总量,按每1000(深圳500股)股配一个号的规则,由交易主机自动对有效申购进行统一连续配号。
摇号抽签(T+3日):公布中签率,并根据总配号量和中签率组织摇号抽签,于次日公布中签结果。
资金解冻(T+4日):对未中签部分的申购款予以解冻。
五、广发证券手机版如何查询新股申购额度
【新股申购额度查询路径】:1、广发证券金融终端:(普通账户)股票-新股申购-新股申购额度查询,(信用账户)信用-新股申购-新股申购额度查询;
2、广发证券至诚版:(普通账户)股票-新股申购-新股申购额度查询,(信用账户)信用-信用新股申购-新股额度查询;
3、广发证券至易版:(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新股-深市配额、沪市配额(点击上方进行普通账户和信用账户切换);
4、手机易淘金:交易-普通-新股申购-申购查询-新股申购额度查询(通过点击上方的普通账户和信用账户进行切换);
5、电话委托:“2查询-6查新股信息-1查新股额度”
六、新股申购是时如何知道自己可以申购多少股
七、网下申购个股的申报数量怎么确定
额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35260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