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一只股票是否具有成长性?
主要看他的行业.还有没有发展前途.再看它现在的规模到了什么程度.也就是在它的主业还有没有快速扩张的市场.简单的说就是看它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扩大它的生产能力.并且扩大生产能力后.也能销售出去.业绩也能跟上.如果以上能符合的话.它就是一只高成长性公司
![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一只股票是否具有成长性?](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b3ced71aa682aabe?MX7B5.jpg)
二、如何计算股票的成长性 详细
我从财务的角度考虑,应主要考虑以下指标:1、p/e ratio:市价/每股收益2、dividend yield:每股股利/每股市价3、dividend cover:息税前利润/股利作为股东来说,收益包括两方面:1、股息收益 2、股票市价升值收益。
当dividend cover 高时,说明企业获利能力较强,有长远的股价上升趋势,以后支付高股利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当p/e ratio 尚处于低位,且每股收益较高时,一般说明市价具有上涨空间。
当每股股利较高时,要结合企业盈利情况和以往分配股利情况进行分析,一般来说,说明公司现金流量较充裕。
![如何计算股票的成长性 详细](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225bd46b4d2828a2?e2c7r.jpg)
三、如何判断出股票的成长性
怎么判断股票成长性?在判断股票是否具有成长性的时候,主要有三个指标:一是E增长率,二是PEG,三是销售收入增长率。
这三个指标是检验股票是否具有成长性的试金石,也是一般机构衡量个股成长性方面的三大核心指标。
一、增长率一家公司每股收益的变化程度,通常以百分比显示,一般常用的是预估E增长率,或过去几年平均的E增长率。
E增长率愈高,公司的未来获利成长愈乐观,使用方法有:该公司的E增长率和整个市场的比较;
和同一行业其他公司的比较;
和公司本身历史E增长率的比较;
以E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的比较,衡量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
二、PEG预估市盈率除以预估E增长率的比值,即成为合理成长价格,合理PEG应小于1。
由于用单一的E增长率作为投资决策的风险较高,将成长率和市盈率一起考虑,消除只以市盈率高低作为判断标准的缺点,适用在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如高科技股因未来成长性高,PE绝对值也高,会使投资者望之却步,若以PEG作为判断指针,则高市盈率、高成长率的个股也会成为投资标的。
使用时,可将目标公司的PEG与整个市场、同一行业其他公司相比较,来衡量在某一时点投资的可能风险和报酬。
例如,去年王府井(600859)的E为0.03元,今年的预测E为0.15元,则预测PE为40.6倍(以10月21日的6.09元计算),PE增长率为400%,看起来预期PE依然较高,但PEG仅为0.10,在与整个大盘以及商业板块中,都处在极低的水平,因此,可发现该股的成长性颇佳。
三、销售收入增长率一家公司某一段时间销售收入的变化程度,一般常用的是预估销售收入增长率,或过去几年平均的销售收入增长率。
通常销售收入增长率愈高,代表公司产品销售量增加、市场占有率扩大,未来成长也愈乐观,如宝肽股份(600456)预期今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为80%,而同期同行业平均25%,今年预测E为0.80元,则E增长率为135%,说明该股E的增长,是与销售收入的增大密不可分,成长性具有坚实的基础。
![如何判断出股票的成长性](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de29721d08d96ef5?BI1fq.jpg)
四、如何判断一支股票是否具有成长性?
在判别个股的成长性方面,主要有三个指标:一是EPS增长率;二是PEG;三是销售收入增长率; EPS增长率:一家公司每股收益的变化程度,通常以百分比显示,一般常用的是预估EPS增长率,或过去几年平均的EPS增长率.EPS增长率愈高,公司的未来获利成长愈乐观,使用方法有:该公司的EPS增长率和整个市场的比较;和同一行业其他公司的比较;和公司本身历史EPS增长率的比较;以EPS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的比较;衡量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一般而言,EPS增长应伴随着营业收入的成长,否则可能只是因为削减成本或一次性收益等无法持续的因素造成. PEG:预估市盈率除以预估EPS增长率的比值,即成为合理成长价格,合理PEG应小于1.由于用单一的EPS增长率作为投资决策的风险较高,将成长率和市盈率一起考虑,消除只以市盈率高低作为判断标准的缺点,适用在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如科网股,因未来成长性高,PE绝对值也高,会使投资者望之却步,若以PEG作为判断指针,则高市盈率、高成长率的个股也会成为投资标的.使用时,可将目标公司的PEG与整个市场,同一行业其他公司相比较,来衡量在某一时点投资的可能风险和报酬. 销售收入增长率:一家公司某一段时间销售收入的变化程度,一般常用的是预估销售收入增长率,或过去几年平均的销售收入增长率.通常销售收入增长率愈高,代表公司产品销售量增加,市场占有率扩大,未来成长也愈乐观.
![如何判断一支股票是否具有成长性?](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de29721d08d96ef5?q3otJ.jpg)
五、如何判断出股票的成长性
大体上讲,基本面涉及所有会影响一家公司投资价值变动的数据和资讯。
与技术分析依赖股票的交易信息和历史表现来指导操作不同,基本面分析注重最本质的公司质地的研究,基于对公司经营的全面了解,估算出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再对照当前股价来决定买入或卖出。
投资者通过对公司财务状况的把握,如现金流、负债、利润率和资产回报率等指标来分析公司的基本面是否诱人,是否能为股东创造价值。
此外,公司所在行业、整体经济状况以及公司管理层的素质也都是影响投资者判断公司价值的因素。
我们可以把股票市场理解成为一个汽车交易市场,股票就是这里销售的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汽车。
使用技术分析方法的购车者不关心产品的性能,而是研究市场的人气,如果发现某款汽车展台前人声鼎沸,他们就会认为这是款好车,就会决定购买,期待高涨的需求推动该款汽车价格的提升。
而使用基本面分析方法的购车者会根据一些客观的标准对感兴趣的汽车精挑细选,比如他们会看某款的配置、使用什么样的发动机和多少价钱的轮胎、车内音响和装饰是什么档次,由此来确定这辆车是否物有所值,这就如同研究公司的账面价值或清算价值一样,首先要清楚公司最底线的价值是多少。
接下来,使用基本面分析方法的购车者还会考察这款车的性能,它的百公里油耗是多少、最大扭矩和车速是多少、操控性能如何,再通过亲自试驾来测试验证,这就好比分析公司的损益表,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如何。
最后,使用基本面分析方法的购车者还要了解这款车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它是否开了一年后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历史上检修的频率有多高、车辆制造厂提供什么样的技术保障和售后服务、其他开过这款车的人的评价如何,等等,这就如同分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公司财务是否健康稳定,是否有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一样。
当使用基本面分析方法的购车者全面了解了车的配置、性能和质量,对比同类车型后会形成一个心理价位,如同给公司股票估值一样,如果车的售价低于心理价位,则决定购买;
如果认为不值这个价钱,就会等待其降价或重新寻找。
虽然,这样购车会比较辛苦,但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不会成为盲目的消费者,开着自己了如指掌的车心里更加踏实和满足。
股票市场上的基本面分析就是帮助投资者成为理性成熟的玩家,面对市场风云变幻有自己的主见,更加从容自如。
![如何判断出股票的成长性](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0abb9119b5535bff?HU4g2.jpg)
六、如何判断一支股票是否具有成长性?
在判别个股的成长性方面,主要有三个指标:一是EPS增长率;二是PEG;三是销售收入增长率; EPS增长率:一家公司每股收益的变化程度,通常以百分比显示,一般常用的是预估EPS增长率,或过去几年平均的EPS增长率.EPS增长率愈高,公司的未来获利成长愈乐观,使用方法有:该公司的EPS增长率和整个市场的比较;和同一行业其他公司的比较;和公司本身历史EPS增长率的比较;以EPS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的比较;衡量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一般而言,EPS增长应伴随着营业收入的成长,否则可能只是因为削减成本或一次性收益等无法持续的因素造成. PEG:预估市盈率除以预估EPS增长率的比值,即成为合理成长价格,合理PEG应小于1.由于用单一的EPS增长率作为投资决策的风险较高,将成长率和市盈率一起考虑,消除只以市盈率高低作为判断标准的缺点,适用在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如科网股,因未来成长性高,PE绝对值也高,会使投资者望之却步,若以PEG作为判断指针,则高市盈率、高成长率的个股也会成为投资标的.使用时,可将目标公司的PEG与整个市场,同一行业其他公司相比较,来衡量在某一时点投资的可能风险和报酬. 销售收入增长率:一家公司某一段时间销售收入的变化程度,一般常用的是预估销售收入增长率,或过去几年平均的销售收入增长率.通常销售收入增长率愈高,代表公司产品销售量增加,市场占有率扩大,未来成长也愈乐观.
![如何判断一支股票是否具有成长性?](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de29721d08d96ef5?c7ugi.jpg)
参考文档
下载:如何评估股票成长性.pdf《a股股票牛市行情持续多久》《股票型基金需要多久》《股票变st多久能退市》《股票订单多久能成交》《股票多久能买能卖》下载:如何评估股票成长性.doc更多关于《如何评估股票成长性》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342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