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送红股、派现金会降低股票的价格
股票现金分红或送转赠股票后股价为什么要除权?这是因为送红股或转赠股都只是通过把每股净资产中的可分配利润或资本公积金转化为股本送给全体股东,只是增加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东权益并不会因为股本的扩张而增加,假设送股前,每股净资产为3.00元,10送10后,每股净资就是1.50元.而送现金的原理跟送转股的原理差不多,送现金的直接把公司的可分配利润拿出来分给全体股东,公司的股东权益会相应的减少,每股净资产也会因此而减少.如果实行了送转股或现金分红,而股价却不除权的话,就会导致股价虚高,一样会引来股价的大幅下跌,因为投资者不会笨到用同样的价钱,去买价值已经减少的东西,而除权只是给出一个参考的开盘价,投资者如果继续看好该公司,股价就会填权,如果不看好,那就会贴权,这跟每天的股价涨涨跌跌的原理是一样的;
如果没有除权机制,其一,就会误导很多不了解的投资者逢低买进,造成不公平;
其二,就会让公司的大股东频频送转赠股,然后在二级市场获利,最后受伤的还是无知的小散户,造成更大的不公平.所以送股后要除权就算是在国外的成熟市场也是一样存在,很难说对那方更有利,这是一种对双方都公平的一种制度.*://wenwen.sogou*/z/q768293791.htm
二、股票分红后为什么股票市值为大幅下降?
股票分红后,就要按股票份额的一定比例除权,除权股票股票市值为大幅下降。
分红的意义不在于让持股人真的赚钱,而是让持股人对这个公司的未来前景看好,更愿意持有其股票,算是一种信号,是公司为股东的利益考虑所采取的行为。
分红是股份公司在赢利中每年按股票份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投资者的红利。
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投资回报。
分红是将当年的收益,在按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公益金等项目后向股东发放,是股东收益的一种方式。
通常股东得到分红后会继续投资该企业达到复利的作用。
三、送红股后,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总额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总股本增大了,同时每股净资产降低了。
为帮你理解,举例来说明:比方,你有房屋一套,值80万元,还有其他实物价值10万元,手头还有现金(包括银行存款)10万元,另外,你还有未还的债务5万元。
则你的净资产等于 80+10+10-5=95万元。
现在你拿着现金去旅游或吃喝,花了2万元。
则你的净资产当然是少了2万元(其他情况没变,现金少了2万。
10-2=8万元)。
公司向股东分了红利,相当于公司花掉了这笔称之为“红利”的钱,假如其他情况没发生变化,当然公司净资产减少了。
反之,有人送了你2万元现金,你没花,则你的净资产就多了2万元(其他情况没变,现金是12万元了)。
四、上市公司分红送股后股价下降的不解
必须搞清楚,送股前后每个人的持股比例并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所享受的份额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样一来岂不多此一举!?答案不尽然!首先需要明白送股的前提,每股净资产和资本公积金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有资格送股,对于那些每股净资产和资本公积金低于2.0元的股票几乎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稍微解释下:每股净资产代表公司的总资产摊薄到每股的价值;
资本公积金代表公司的累计每股净赢利。
常言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整个市场是具有一个平均净资产和资本公积金、股价、赢利能力。
股本扩大的同时,虽然上面的指标会下降,但是未必比其他股票差,因为好股票才有资格进行送股。
而且由于股份变多,对于别的股票来说价格就不那么刺眼了,也方便各路资金参与买卖,就拿深万科来说,如果没有送股这样一来的股本扩张,每股最高恐怕早就上千元了,您可以想象有多少人愿意参与?!为什么要除权,其实除权是为了保证除权前后股票的市值近似不变,以达到维护股东的权益尽量一致,但是收盘价是什么?那只代表当前成交的价格,是临时的,也不能代表股票的价值,就算您认为帐面上没有改变,没有体现股东利益,但是如果是好股何必担心这个临时的报价不会上涨!?事实上,经常提到的填权就是由于股票优良,市场认可,对除权进行的修正!所以除不除权只是表象而已,最重要的还是行业和公司本身以及宏观经济环境,把握好了那些实质性的东西,将真正有利于获取最大利润,而不是纠缠于除权的这个技术操作规定。
同样的道理实用于现金分红,在需要交税时甚至出现分红利后整体市值下降的尴尬局面,但是想通了就简单了:比如某只股票的价格是10元,分红能力是每年1元,是不是10年后经过除权就变成0了呢?极端的假设就算是!那么你将看到回报率:第一年:1/10第二年:1/9第三年:1/8...........第十年:1/0=无穷大!!!那大家都会疯抢,最终价格必然飙升!!!希望您能看得明白!
五、股票涨了 总资产却变少了
是否你好久没看帐户了,以前跌了不少,现在涨一点当然总资产少了,要不然遇鬼了。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254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