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看股票筹码分布??
它把每日收盘价上、下各10%的筹码加起来作为活跃的市场筹码。
这个设计来自一个市场假设,即当前价位附近买入股票的人是最不稳定的,最容易将股票拿出来参与交易。
远远在高位建仓的筹码处于套死状态,不容易参与交易;
而获利较大的低位筹码很多是市场主力的,锁定性也比较好。
所以在当前股票价位附近买入股票的散户最容易浮躁卖出股票。
算法: 收盘价上下10%的筹码所占的比例。
实际操作中好像没有看出所以然来.

二、股票筹码集中度怎么看的
打开K线图状态,就会看到最右下角有一个“筹”字,点击,显示有火焰山样的状态,其中焰峰最高处就是筹码的集中度情况。
基它焰火低的就是非集中情况!

三、怎样判断个股筹码集中度
判断持股分布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通过上市公司的报表,如果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简单,只有国家股和流通股,则前10名持股者中大多是持有流通股,有两种判断方法:一将前10名中所持的流通股累加起来,看掌握了多少,这种情况适合分析机构的介入程度。
二是推测10名以后的情况,有人认为假如最后一名持股量不低于0.5%则可判断该股筹码集中度较为集中,但庄家有时亦可做假,他们保留前若干名股东的筹码,如此以来,就难以看出变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假如第10名持股占流通股低于0.2%,则后面更低,则可判断集中度低。
2、通过公开信息制度,股市每天都公布当日涨跌幅超过7%的个股的成交信息,主要是前五个成交金额最大的营业部或席位的名称和成交金额数,如果某股出现放量上涨,则公布的大都是集中购买者。
如果放量下跌,则公布大都是集中抛售者。
这些资料可在电脑里查到,或于报上见到。
假如这些营业部席位的成交金额也占到总成交金额的40%,即可判断有庄进出。
3、通过盘口和盘面来看,盘面是指K线图和成交量柱状图,盘口是指即时行情成交窗口,主力建仓有两种:低吸建仓和拉高建仓。
低吸建仓每日成交量低,盘面上看不出,但可从盘口的外盘大于内盘看出。
拉高建仓导致放量上涨,可从盘面上看出,庄家出货时,股价往往萎靡不振,或形态刚好就又跌下来,一般是下跌时都有量,可明显看出。
4、如果某只股票在一两周内突然放量上行,累计换手率超过100%,则大多是庄家拉高建仓,对新股来说,如果上市首日换手率超过70%或第一周成交量超过100%,则一般都有新庄入驻。
5、如果某只股票长时间低位徘徊(一般来说时间可长达4-5个月),成交量不断放大,或间断性放量,而且底部被不断抬高,则可判断庄家已逐步将筹码在低位收集。
应注意的是,徘徊的时间越长越好,这说明庄家将来可赢利的筹码越多,其志在长远。

四、股票 筹码分布怎么看
筹码分布像一座旋转90度角的山峰,这样就可以看到山尖对应的价位就是密集成交区的价位,如果股价在此价位的上边,此价位就是这只股票的支撑价格,如果股价在此价位的下边,此价位就是这只股票的阻力的价格。

五、筹码密集分散在哪能看到?
 ;
 ;
 ;
 ;
在打开股票软件的情况下,按下数字键盘右边的“+”字键,直到出现筹码分布图。
与此同时,还可以移动鼠标(并不要点击),查看以往任何一个交易日的筹码分布的情况,以及筹码分布变动的情况。
 ;
 ;
 ;
 ;
一般来说筹码分布的低位会有支撑,在高位将会有上行压力。
股价和股指处在密集区的区间,将会有反复震荡、上下波动的格局。

六、股票筹码怎么分析 主力筹码分布怎么看
如果是真正的筹码分析而不是所谓的筹码指标分析,我教你一点基础知识。
第一是看最新季报的十大流通股东持股的集中程度,如果前五股东持股超过70%可以视为集中,反之则不能。
第二是看季报股东人数变化,比前几个季度甚至几年,股东人数是增加还是减少,如果大幅度减少,代表筹码集中,因为股票被少数特定人吸走,这少数人一定不会是散户,要么是大股东,要么是市场派资金主力,要么是大户牛散,但如果股东人数增加,就是主力出货给散户持有的直接证据,特定少数人只有出货给散户,股东才会变多。
第三,根据投资者关系活动表,大宗交易,龙虎榜,季报十大股东名单推断这只股票的主力具体是谁,有什么意图。

七、股票中筹码比例是怎么算出来的
公式说明编辑当浮筹比例很小,小到百分只几,甚至零点几的时候,怎么看呢?浮筹比例是当前股价上下10%的空间的筹码数量(asr:(winner(c*1.1)-winner(c*0.9))/winner(hhv(h,0))*100;。
也就是说(以收盘价*1.1计算的获利盘比例-以收盘价*0.9计算的获利盘比例)/以0日内最高价的最高值计算的获利盘比例*100),当股价经过一轮暴跌后,上面堆积了大面积的套牢盘。
下跌过程中,只要浮筹比例还有不小比例的值出现,通常是15-30%左右,就说明下跌动能没有释放殆尽,就还有下行空间,因为不断有人忍受不住割肉,被抢反弹的人承接,成为新的套牢者。
但随着股价的加速下跌,这时获利比例几乎为0,也就是满盘皆套!如果这时所有的人不再抛售,产生惜售心理,股价下跌就开始缩量了,做空动能已经充分释放,表现出浮筹比例很小!如果维持几天的话,就说明终于跌无可跌了。
成交极度萎缩!浮筹比例极小。
扩展资料:指标筹码分布指标(CYQ)是将市场交易的筹码画成一条条横线,其数量共100条,该横线在价格空间内所处的位置代表指数或股价的高低,其长短代表该价位筹码数量的多少。
该指标由陈浩于1997年发明,并被投资者所知。
一、适用范围1、长期牛市中。
2、用于中线行情第一主升浪最好。
3、中线、短线,高位、低位均可使用。
二、主要作用1、判断大盘及个股的底部及顶部区域。
2、监测庄家进货及出货。
3、判断个股主力是强庄还是弱庄。
4、判断主力炒作中各阶段的持仓量。
5、预测个股涨升的目标位。
6、预测股价上升或下跌过程中的阻力或支撑位。
参考资料来源:股票百科-浮筹比例

八、股票里面筹码有分散的趋势是什么意思
筹码有分散的趋势是说持股的人多了;该股利润水平非常优秀是说每股收益高;
公司业绩是指赢利状况;
空头是看跌;
多头是看涨

九、股票中的筹码分布图怎么看?有什么用?
筹码图一般看两个数据,第一是筹码的分布,看的是纵轴上筹码分布,纵轴跨度越小,表示筹码的空间越集中。
第二是看筹码的集中,看的是横轴上筹码的长度,越长表示越集中。
一般最好的形态就是纵轴的分布短,横轴的集中长,这样的股票拉升起来,既不会受到纵轴上高位套牢盘的压力,也不会受到庄家筹码不够集中时形成打压吸筹。
其他的形态都会往这个最好的模型靠拢,市场的筹码一定是由分散到集中,再分散。
也只是股票在运行阶段中,筹码不断在散户和庄家手里换手来计算的一种技术分析图。

参考文档
下载:股票筹码分散是怎么看出来的.pdf《南方电网下属上市公司有哪些》《股票开户为什么要填学历》《股票的五个档位代表的是什么》《股本账户属于什么科目类别》《板块市盈率在哪看》下载:股票筹码分散是怎么看出来的.doc更多关于《股票筹码分散是怎么看出来的》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2470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