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炒股票有庄户和散户之分,怎么能看出庄户和他在干什么
庄家与散户的最大区别是观念 有一段文字(铁索桥原创)值得思考——庄家和散户观念上的十个区别: 一、庄家用几个亿、十几个亿做一只股票,散户用十万、几十万做十几只股票。
二、庄家做一只股票要用上一年甚至几年,散户做一只股票只做几周甚至几天。
三、庄家一年做一两只股就大功告成,散户一年做几十只股、上百只股还心有不甘。
四、庄家喜欢集中资金打歼灭战,做一个成一个;
散户喜欢买多只个股作分散投资,有的赚,有的赔,最终没赚多少。
五、庄家在炒作一只股票前,对该股的基本面、技术面要作长时间的详细调查、分析,制订了周密的计划后才敢慢慢行动;
散户看着电脑屏幕,三五分钟即可决定买卖。
六、庄家特别喜欢一些较冷门的个股,将其由冷炒热赚钱;
散户总喜欢一些当前最热门的个股,由热握冷而赔钱。
七、庄家虽然有资金、信息等众多优势,但仍然不敢对技术理论掉以轻心,道琼斯理论、趋势理论、江恩法则等基础理论早已烂熟于胸;
散户连K线理论都没能很好地掌握,就开始宣扬技术无用论。
八、庄家总是非常重视散户,经常到散户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动向,做到知己知彼,并谦虚地说:现在的散户越来越聪明了;
散户总是对庄家的行动和变化不屑一顾,并说:这个庄真傻,拉这么高看他怎么出货。
九、庄家做完一只股票后就休假去了,说:忙了这么长时间了,也该让钱休息休息了;
散户做完一只股票说:又没赚多少,还得做,绝不休息。
十、庄家年复一年地做个股赚钱;
散户年复一年地看着指数上涨却赔钱。
这段文字应该对很多朋友都有所触动,至少我看了后觉得非常有道理。
我们一直苦苦追求“3000点有支撑、3800点有压力”之类虚无缥缈的技术分析,追求“XX股票有资金介入、XX股票面临重组”之类捕风捉影的消息,追求“业绩增长100%”之类真假难辩的业绩……这样,是把炒股说得太玄乎,似乎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一定要学会ABCD、甲乙丙丁,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好像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非得有经济学家兼会计师兼心理学大师兼统计专家兼政治家然后还要有军事家与谋略家的脑袋不可。
我们不管哪个方面,都是浅尝辄止,半桶水掉着,分析大半天都得不出一个有价值的结果。
分析方法是要学,但绝不是囫囵吞枣地什么都学。
与其什么都学,不如什么都不学,至少还落得一个清闲。
因此,我们说庄家和散户最大的区别,在于观念上的不同。
事实上,庄家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政治优势是我们不可改变的,而恰恰观念的改变是可以做到的。
因此,希望大家多看看上面十点,认真思考,一定能领悟到其中深层次的意义。

二、股票怎么跟庄
如果阁下真是新手,我劝你别去研究这个问题了。
这是个相当高深的,而且是有点虚无缥缈的东西。
你想想,股市里有六百多只基金,加上私募,券商,保险基金,企业年金,社保,超级散户,带头大哥等等,他们都在虎视眈眈,都想吃掉对方,当然包括散户。
你跟那个庄?你听我老股民一句话,没错的,你就选2--3个股票,要主营业绩好,市盈率低的中盘股,趁低买入,放好,看那天赚了个30--40%就把他卖了。
一年也就够了。
巴菲特平均每年才赚25% 我们也就知足了。
阁下认为如何?

三、在哪里可以看到整个股市当天成交量中散户买入量、散户卖出量、机构买入量、机构卖出量的数据?
如何可以看到整个股市当天成交量,机构和散户买入和卖出量: 双击当天收的月线,这时会弹出一个小窗口,再小窗口的下方,会看到:操作,在单击,在点:分时区间统计;
如果想查询机构散户买入卖出量,资金进出量可以上凤凰财经网;
如果想查询每天股票涨跌家数可以上查股网。

四、高手是怎样发现牛股建仓
发现牛股建仓方法如下: 发掘个股,消息灵通是主力的优势,当看到股票上涨很多时,利好也就出来了。
这时候进去风险很大,那么我们何不在主力准备前进,方法很简单,就是选择在大盘在调整时,应该说大盘指数在大幅回调最好观察,正所谓大浪淘金。
在这种很多股民都处于一种极度的恐慌之中,主力建仓就很快达到他们的目的,选择的条件: 1、优先选择涨幅不大,个股基本独特,所做行业上市公司不多。
或者有股权转让,引入外资,重组股,资产注入,等题材股。
2、一定是要跟大盘分时走势刚好想反的,最好是大盘尾市跳水,而你所发现有一批个股会逆势放量上涨了。
出来连续的千手大单。
那就是主力进场标志。
从中优选出来。
重点关注它后面的走势,这就是异常,主力操纵的痕迹就已经露出来了。
好的股票都是跟大盘走得不一样的。

五、股票中的 “操盘”与“超级散户”是什么意思??谢谢!!
操盘就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对某只股票进行技术性买进和卖出的操作为目的,具体表现为通过盘口资金进出的表现方式和大盘环境,准确的判断目标的运行特征、价格趋势以及其中主力的操作思路,并依据这一判断按照原计划有预谋的做出技术性的买进或卖出,这就是操盘!超级散户一般要有足够的资金操作小盘股价,往往拥有“非常人”的眼光,冒着退市的风险重仓涌入一只只绩差股,赌的就是重组翻身。
目前已有个别的超散被证监会开了罚单!

六、股市怎么发现主力???
资金连续净流入,并且探底后震荡但不破支撑就说明主力要控盘拉升了

七、怎样才能发现股票市场中的黑马?
第一,辩证看待抗抗跌明星。
弱市中连续走强的股票非常耀眼,因为缺乏赚钱效应,极易吸引市场的眼球。
抗跌股票中确实蕴育着新热点的火种,但是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一轮真正的中级调整甚至转势行情里,绝大多数股票最终难以抗拒重压。
调整后期,越是抗跌股票越容易补跌,而一旦补跌起来往往跌幅巨大。
资金流决定于人的意志,当场内资金发现对大势判断有误时,就会立即掉头反做,惨酷地清洗盘面,甚至于出货,谁也没必要在弱市里硬撑着为其他资金抬轿子。
参与此类股票应在大盘跌势趋稳甚至反转向上时,因为能够最终抗得住抛压的股票,才能成为领涨明星。
个股K线形态上,一般逆市报收大阳的股票更易摧折,而那些小阳、小阴强势整理或者连续碎步上移,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股票成功概率更大。
第二,重点把握箱体运行的股票。
所谓箱体,是指股票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价格区域,上升时没有突破前期头部,而下跌时低点高于或等于前次调整的低点。
箱体理论的心理基础是:在股价跌至前期底部时,场内资金由于对反弹(反转)抱有希望而不愿出局,场外资金由于看好底部支撑而重新入场,两方面资金合力导致股价在此止跌并引发上升。
在大势未明时,箱体操作是最好的策略,风险小——下破支撑位可以止损,收益大——上涨概率远远大于下跌概率。
箱体操作的买入要求比较简单,只要股价在前期低点处拒绝下跌即可视为止跌信号,可以试探性参与。
卖出原则相对复杂,需要考虑大势的影响。
当大势仅仅产生反弹行情时,反弹结束即应卖股,而不管反弹价格是否触及前期箱顶;
如果大盘就此反转,则可一路持有,亦可在触顶回落时卖出。
第三,细心观察资金流向。
按目前的机构资金规模,即便是在大熊市中,也有星星亮点,机构的持股比例决定了他们必须进行适当的股票配置,不可能完全清仓,也不可能长时间持有大比例现金。
弱市中资金持续流入的对象,酝酿着新行情的热点。
那些提前于大盘见底,行业基本面出现拐点的股票,应该进行深入研究,并纳入自选股范围重点跟踪。
在大盘趋势未明时,胆大的投资者可以采取分批介入的方式,随着涨势的确立而逐步加仓;
谨慎的投资者可以在大势完全扭转时介入,此时尽管已有一定升幅,但领龙羊的角色决定了它们以后仍会有可观表现。
(转)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22435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