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判断macd的背离是否有效
可以通过KDJ是否背离,VOL的量大不大结合做判断。
二、股票中那个指标是看底背离的?
这个术语就是只股票和各各指标的走势,当股价继续创新低,而技术指标没有跟着创新低,这就叫底背离,这时短线可能有机会,当然选择的时间越长准确率也就越大,比如,15 分钟 走势比 5 分钟的准确,30 分钟比15分钟准。
顶背离正好和这个相反。
三、怎么用同花顺找到macd底部背离的股票
点击同花顺的:选股:地址就一目了然
四、怎么判断MACD是真背离还是假背离?
你好,关于如何判断MACD是真背离还是假背离步骤:首先,MACD技术指标背离是指MACD技术指标的走势变化与市场价格的走势变化,形成反方向趋势运行,从而出现市场投资参考信号,通常分为顶背离和底背离形态。
在市场中,被投资者称为MACD假背离形态指的是出现背离投资参考信号,但后续并未出现信号应有的走势,导致参考信号失效的情况。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MACD技术指标日线顶背离时,那么15分钟、30分钟或者60分钟这些分钟级别周期K线上涨区间逐步变小,成交量处于难以正向往上突破的形态,从而提升背离技术形态的参考有效性。
反之,如果出现MACD技术指标日线底背离时,那么15分钟、30分钟或者60分钟这些分钟级别周期K线下跌区间逐步变小,成交量处于逐步正向增量形态,从而提升背离技术形态的参考有效期。
其实,任何技术形态信号没有百分之百的正确,因此就不存在MACD假背离的说法。
投资者要知道任何指标或者技术形态都会有部分的误导信息。
都需要结合其他情况和市场环境以及个股状态进行参考。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
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五、如何识别MACD柱线和股价底背离买入形态
MACD指标中的MACD柱线可以表示股价涨跌的内在动力。
位于零轴上方的MACD红色柱线越长,说明股价上涨动能越强。
位于零轴下方的MACD绿色柱线越长,说明股价的下跌动能越强。
当股价在持续下跌过程中连创新低的同时,如果其MACD柱线没有创出新低,反而出现了一底比一底高的上涨形态,二者就形成了底背离形态。
MACD柱线和股价底背离形态说明虽然股价还在下跌过程中,但是其内在的下跌动能已经越来越弱,未来股价有见底反弹的可能。
第一买点:第二次底背离完成当MACD柱线和股价连续两次底背离完成后,说明市场上的下跌动能已经很弱。
此时投资者可以先试探性地少量买入股票,逐步建仓。
第二买点:股价突破前期高点如果未来股价见底反弹,突破前期高点,说明上涨行情已经开始,此时投资者可以积极加仓买入,完成建仓。
止损位:股价再创新低如果买入股价后,投资者可以将止损位设定在前期股价下跌的最低点位置。
如果股价跌破了这个价位,说明下跌行情仍在继续。
此时投资者应该卖出手中的股票止损。
操作要点:1、MACD柱线的底背离形态往往会先于DEA曲线的底背离出现,按照MACD指标的底背离形态,投资者可以更早地抄底买入股票,但也需要更加重视对风险的控制。
2、如果在MACD柱线和股价底背离的同时成交量逐渐萎缩,未来股价见底反弹时成交量逐渐放大,说明空方力量衰退,多方力量增强。
该形态的看涨信号会更加可靠。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在股市中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战术,只有合理的分析。
每个方法技巧都有应用的环境,也有失败的可能。
新手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防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这样稳妥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六、怎么用macd指标判断股市背离
就是MACD还死叉股价开始上涨。
。
。
七、股票macd指标背离怎么看
一,判断股票技术指标MACD背离的方法:1. 所谓MACD背离,指的是指数(个股)创出新高或者新低,但MACD值并未随着创出新低新高,也就是(新高时的红柱比上次相对高点还低,新低时的绿柱比上次低点时还高)。
2. 通过MACD顶底背离判断见底或者见顶。
股价涨时而MACD红色柱减少或绿色柱增长,叫顶背离;
 ;
3. 股价时跌而MACD红色柱增长或绿色柱缩短,叫底背离;
 ;
4. 当出现两个股价波峰时,如第二个波峰比第一个高,而第二个股价波峰对应当MACD的红色波峰比第一个股价波峰相对应的MACD红色波峰低,或第二个股价波峰相对应的MACD地绿色低谷比第一个股价波峰所对应当MACD绿色低谷深,叫隔谷顶背离;
 ;
5. 当出现两个股价低谷时,如第二个低谷比第一个低,而第二个股价低谷对应当MACD的红色波峰比第一个股价低谷相对应的MACD红色波峰高,或第二个股价低谷相对应的MACD地绿色低谷比第一个股价低谷所对应当MACD绿色低谷浅,叫隔谷底背离。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22360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