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息入账为什么减持股数
就是分红到账了 肯定都有提示,什么时间除息。
什么时间到账 钱直接打到你的交易账户里
二、同济堂4亿多 减持股为什么计入流通股为什么
你好,限售股期满后才可以减持,期满后自然就成为流通股本了
三、上市公司为什么要高送转
原因主要有以下七点: 一、再融资的需要。
公司通过高送转,吸引资金炒作,借机帮助增发机构撤离,从而为再融资做准备。
二、大股东减持的需要。
一定要清楚大股东不会做赔本的事情,也不会等到减持那一天,股票反倒下跌了很多,试问,哪一个大股东爱做这种让自已倒霉的事情,如股价翻番后,我再减持是多么得意的事。
三、为参加增发被套的参与者创造解套和盈利机会。
四、资产注入的需要。
如果原来的“壳”股本太小,日后注入资产时很容易影响到股权结构,这就需要扩大股本。
这在一些央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前夕经常可以看到。
五、通过高送转达起到降低股价,提高股票流动性的目的。
作为一个散户买股价100元的股票一手就需要1万元,多数情况下患有“恐高症”的散户是不情意去买的。
而买股价降低的股票同样的钱会获得更多的股数,也会使此股票在市场上的流动性明显增强。
六、送转股是上市公司股本扩张的一种需要。
从其本意来说,上市公司发展了,公司的股本规模自然也要跟上发展的步伐,从而使上市公司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
若公司具有很好的成长性,高送转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迅速扩大股本,这也是很多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获得银行贷款,还是进行股权融资,注册资本和股本规模都是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
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持有股份3年后才能流通交易,因此通过高送转方式进行股本扩展,等到可以流通时,所持股份会随着公司成长而增值。
七、与现金分红相比公司的送股相当于没出一分钱,因此多数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进行高送。
由于送股是将上市公司的利润以股份的形式向投资者支付,对上市公司来说,无须为此向投资者支付一分钱,只要进行账务调整即可,将应分配利润转为公司股本的增加。
四、股权分置改革支付的对价可税前扣除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分置试点改革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03号)文件规定,对于接受对价补偿的流通股股东,可以暂免征收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同时,因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而发生的股权转让,双方暂免征收印花税。
假如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法人股东决定支付对价5000万元,其中减持股份4000万元,支付现金1000万元。
非流通股法人企业进行账务处理为:借记“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5000万元,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40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科目1000万元。
对5000万元“股权分置流通权”支出能不能税前扣除这个问题,可以进行如下分析:对价的补偿支付是双方股东之间的约定,如果因此把它看成是一种赠与行为的话,则税收上视同捐赠行为,而且属于非公益救济性捐赠,按照税法规定,捐赠方不可税前扣除。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分析,支付对价尽管是股东之间的约定,但支付对价的法人股东是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的,这种行为不是一种无偿的捐赠,而是为了使不能流通的股份获取流通资格从而获得更大利益和报酬的行为,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一项必须支出,该项支出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中规定的税前扣除应遵循的相关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从性质和根源上必须与取得应税收入相关。
所以,该项支出可以税前扣除,或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计税成本。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后一种观点是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非流通股东股权分置改革中列支的5000万元对价应该可以税前扣除。
五、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成本法--减资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解析:其实你的疑问是很符合逻辑的,也是合理的。
但是,在这里,长期股权投资的准则,就是这样规定的,我们必须按规定执行,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按规定执行,那就是错误的了。
当然,规定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由于权益法因持股比例下降而形成成本法后,投资方所持有的份额就会很小了,那么这样其实质上于假定进行调整后的差额并不会很大,就不具有重要性原则了,而且调整工作的成本是很大的,并且有些以前年度的数据是不好找的,最终也可能调整出来的数据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也就是说,经过了很大的调整成本,最后调整出来一个数据还是错误的或是不准确的,并且具有不重大的数据,那就失去了调整的意义了,所以在这里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就做出了这样的简化处理规定。
这是一个简化的处理规定!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参考文档
下载:股票减持怎么做账.pdf《创业板注册成功后上市下一步流程怎么走》《新债每签获利怎么算》《股票追涨停可以晚上挂单吗》下载:股票减持怎么做账.doc更多关于《股票减持怎么做账》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21737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