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收益率提高,贴现率高为什么股票反而会跌
期望收益率”的存在,其实就是risk aversion的结果。
换一个股票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逗逼的市场,里面只有一支股票和一支国债。
这只股票现在值10元,一年之后,有两种情况:公司牛逼了,涨到20块。
有60%的概率;
公司傻逼了,破产,0元滚粗。
概率40%。
那支一年期的国债的收益率为10%。
也就是说,国债现在值10块,一年之后值11块,无风险。
如果,我给股票的定价方法是“先取期望值,然后按照无风险收益率折现”,那股票价格应该是这等同于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也为10%。
但是跟上面扔硬币的例子一样,我明明可以通过买国债这种方式获得10%的收益率,我完全没有必要承担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
想要我承担风险,可以,股票收益率得更高一些,也就是说当前价格要更低一些。
所以投资者给这支股票的定价为10元,而不是10.91元,因为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情绪压低了风险资产的价格

二、市场收益率提高,贴现率高为什么股票反而会跌
期望收益率”的存在,其实就是risk aversion的结果。
换一个股票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逗逼的市场,里面只有一支股票和一支国债。
这只股票现在值10元,一年之后,有两种情况:公司牛逼了,涨到20块。
有60%的概率;
公司傻逼了,破产,0元滚粗。
概率40%。
那支一年期的国债的收益率为10%。
也就是说,国债现在值10块,一年之后值11块,无风险。
如果,我给股票的定价方法是“先取期望值,然后按照无风险收益率折现”,那股票价格应该是这等同于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也为10%。
但是跟上面扔硬币的例子一样,我明明可以通过买国债这种方式获得10%的收益率,我完全没有必要承担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
想要我承担风险,可以,股票收益率得更高一些,也就是说当前价格要更低一些。
所以投资者给这支股票的定价为10元,而不是10.91元,因为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情绪压低了风险资产的价格

三、为什么股票买入价格高.显示价格低呢
因为你卖出了5200股,如果是获利的情况下,成本会降低(因为你赚钱了)相反,如果你卖出的股票是亏钱的,则持股成本会增加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10元买入1000股股票 总成本1万元假设这个股票涨到了20元一股,你的总市值是2万元,这个时候,你卖出5000股,你是不是收回了你的成本了啊?剩余的1万都是你纯赚的,这个时候你的成本价就变为0了 这样解释能听懂吗?希望可以采纳-- 我是龙头泰山 更多股票免费交流请点击我的直播室*://live.9666.cn/1553

四、股票 为什么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的股票价格很低
股本多啊,当然价格低,你算算看市值!!!如果换成小盘股,那不上万了啊。
浦发银行总股本43亿,而中国银行是2538亿,所以如果换算成浦发的股本,中行每股价格300多元了,懂了吗?大盘股为什么便宜,就是股本多啊。

五、巴菲特在计算内在价值时为什么使用9%的贴现率?如果用低于9%的贴现率那么风险会更低而内在价值会更大?
我们先看一下巴菲特选择贴现率的思路: 在1994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说道: “在一个长期债券利率为7%的世界里,我们当然希望我们把税后的现金流至少用10%的折现率折现。
但是,这也取决于我们对业务的确信程度。
我们对业务越确信,就越愿意投资。
我们必须对任何业务感觉相当确信才会对之产生兴趣。
但是,确信也是有不同程度的。
如果我们相信我们会取得30年极为确定的现金流,我们就会用较低的折现率,低于我们用于折现预期会有意外或者有很大的可能有意外的业务的折现率。
” 在1998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又说道: “为了计算内在价值,你需要把预期产生的现金流折现为现值——我们用的是长期国债收益率。
这个收益率并不能提供所需的足够高的回报率。
但是,你能用长期国债收益率折现所得出的现值作为一个通用标尺来衡量所有的业务。
” 关于折现率,巴菲特特意做了说明: “别担心沃顿商学院所教的风险。
风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通过/不通过的信号。
如果有风险,我们就不会继续。
我们不用9%或者10%的折现率来折现未来的现金流。
我们用的是美国国债收益率。
我们只做我们非常确定的业务。
你无法用高的折现率来弥补风险。
” 所以,与其找到巴菲特所用的折现率,倒不如理解他的整体思路。
他是通过对现金流的确定来控制风险。
而折现率则是作为衡量不同业务的通用标尺。
折现率并不是为了平衡风险。
“高的折现率并不能弥补风险”,这在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中早就有非常明确的解释。
理解了巴菲特的思路,就不会舍本逐末,纠结于巴菲特到底用的是10%还是6%的折现率,而应该把精力放在尽量确定未来的现金流上。
如果现金流确定了,你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国债收益率来衡量所有的投资。
当然,千万不要忘记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安全。
针对不同企业的不确定性或者风险程度,确定不同的安全边际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方法。
欢迎到我的博客或者微博交流,百度廖寒星即可。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2143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