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股利政策会影响股价,为什么股利政策会影响股价
股票价值就是未来每年的股利折现到当期的价值之和,而股利政策直接影响到未来的股利,自然会影响到股价。
二、发放股票股利为什么能增加实收资本
股票股利对公司来说,并没有现金流出,也不会导致公司的财产减少,而只是将公司的留存收益转化为股本。
但股票股利会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股数),同时降低股票的每股价值。
它不会改变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但会改变股东权益的构成结构。
从表面上看,分配股票股利除了增加所持股数外好像并没有给股东带来直接收益,事实上并非如此。
因为市场和投资者普遍认为,公司如果发放股票股利往往预示着公司会有较大的发展和成长,这样的信息传递不仅会稳定股票价格甚至可能使股票价格上升。
另外,如果股东把股票股利出售,变成现金收入,还会带来资本利得在纳税上的好处。
因为相对于股利收入的纳税来说,投资者对资本利得收入的纳税时间选择更具有弹性,这样,即使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收入没有税率上的差别,仅就纳税时间而言,由于投资者可以自由向后推资本利得收入纳税的时间,所以它们之间也会存在延迟纳税带来的收益差异。
所以股票股利对股东来说并非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毫无意义。
三、为什么说股票价格总是等于未来股利的现值,而不是未来利润的现值,这两者有什
首先这有个假设,就是你是打算长期当股东,永远不卖出股票。
在这个假设前提下,股票价格当然是未来股利的现值,而不是未来利润的现值。
因为对于你而言,企业利润其实跟你关系不大,你就是一个小虾米类型的小股东,企业利润大也只是企业利润,并不能转移到你手中,你唯一能拿到的实际上就是股利。
所以是未来股利的现值。
四、股票价值计算公式详细计算方法
内在价值V=股利/(R-G)其中股利是当前股息;
R为资本成本=8%,当然还有些书籍显示,R为合理的贴现率;
G是股利增长率。
本年价值为: 2.5/(10%-5%) 下一年为 2.5*(1+10%)/(10%-5%)=55。
大部分的收益都以股利形式支付给股东,股东无从股价上获得很大收益的情况下使用。
根据本人理解应该属于高配息率的大笨象公司,而不是成长型公司。
因为成长型公司要求公司不断成长,所以多数不配发股息或者极度少的股息,而是把钱再投入公司进行再投资,而不是以股息发送。
拓展资料成长股股票价值评估不是用股利来计算的,而是用EPS和EPS的增长率计算的。
这是本人分析经验而已。
只有配息率高的才会用上面那条公式计算。
如果根据分析公司内在价值做投资时,记得内在价值不是绝对如此,而是含糊数字,需要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才能买入,不然按照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亏损或者浮亏可能性超级大。
参考资料股票估值-搜狗百科
五、为什么发放股票股利会对公司股票的市价产生影响?
无论是发放股票股利还是现金股利,都会对公司股票的价格产生影响。
例如,公司原来股本为1亿股,每股市价为10元,现公司每股送一股的比例实施,则该事实完成后企业实际价值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总股本增加到2亿股,也就是说转增股本后的两股相当于此前的一股所代表的企业价值,每股盈利变为0.5元,其市价应相应除权,调整为5元。
这样,除权前后企业的市价总值不变,都为10亿元。
如果企业不是决定转增股本,而是决定将每股盈利1元全部作为红利派发,那么实施送红利之后,每股实际价值将减少1元,应当对其市价除息,相应调整为9元。
虽然发放股票股利后,公司的市值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高的分配方案往往象征着公司赢利能力优秀,后市看好。
六、股票价值计算公式详细计算方法
内在价值V=股利/(R-G)其中股利是当前股息;
R为资本成本=8%,当然还有些书籍显示,R为合理的贴现率;
G是股利增长率。
本年价值为: 2.5/(10%-5%) 下一年为 2.5*(1+10%)/(10%-5%)=55。
大部分的收益都以股利形式支付给股东,股东无从股价上获得很大收益的情况下使用。
根据本人理解应该属于高配息率的大笨象公司,而不是成长型公司。
因为成长型公司要求公司不断成长,所以多数不配发股息或者极度少的股息,而是把钱再投入公司进行再投资,而不是以股息发送。
拓展资料成长股股票价值评估不是用股利来计算的,而是用EPS和EPS的增长率计算的。
这是本人分析经验而已。
只有配息率高的才会用上面那条公式计算。
如果根据分析公司内在价值做投资时,记得内在价值不是绝对如此,而是含糊数字,需要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才能买入,不然按照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亏损或者浮亏可能性超级大。
参考资料股票估值-搜狗百科
参考文档
下载:算股票价值为什么加上股利.pdf《股票持有多久合适》《法院裁定合并重组后股票多久停牌》《股票卖完后钱多久能转》下载:算股票价值为什么加上股利.doc更多关于《算股票价值为什么加上股利》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200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