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只股票短线最少持有几天才有成果
股票是单向的,比较表示适合做长线,做短线的话几天有成果,就要看你选的这只股票的波动了,波动越大,所需持有的天数就越少,不过由于股票是T+1的,当天买至少隔天才能买,所以最少持有的天数是一天
![一只股票短线最少持有几天才有成果](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a8720d92d1c7ae69?7RTDA.jpg)
二、股票应该持有多长时间
正常情况下股票当天买入第二个交易日就可以卖出,应该持有多长时间这个是没一个准确的定义,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在于投资者自身的,而不在于别人的意见。
毕竟每个人做股票都有自己的方式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1326334,靠别人帮你决定,这并不是个好的投资习惯。
为了适应多变的股市行情,操作方式不应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较理想的做法是适时将投机与投资方式选择使用,其操作原则如下: 1、在股价跌幅较深、所选择的股票市盈率偏低时,采取投资方式,可较长时间持有。
2、在股价高涨、某些股票市盈率较高时,采取投机方式,可选择短线操作。
3、在股价不上不下时,如未能肯定其未来走势将上或将下时,最好采取观望的态度,如果不准备观望,仅能采取投机方式。
4、在股价强势向上、采取投资方式时,也可以采取投机方式短线做多,以增加短线的收益。
5.、在股价走势向下、采取观望态度之前,也可以采取投机方式,先高抛短线做空,等到差价有利可图时再买进。
6、买卖之初应先决定是投资或投机操作,绝对不可临时改变,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困扰。
当前市场分歧很大,这就意味着近阶段变盘(或确定反转)将要出现,没有相当的风险评估和防范能力以及承担风险的经济和心理的充分准备的投资者不宜参与,旁观并用心分析行情细节,会使涉市未深的投资者提高日后入市的胜率。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炒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经验与技巧,这样才能保持在股市中盈利,新手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防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里面的牛人去操作,这样要稳妥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股票应该持有多长时间](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1fa74ec30e7f7b3d?HCkVO.jpg)
三、
四、一只股票拿一年不动,会怎么样?
一年时间太短暂了。
一年时间拿一只股票,50%的可能是亏损,50%的可能是赚钱,两者几率相等。
但是,根据统计,只要公司的经营不出现下滑或亏损,能保持正常的盈利(净资产收益率每年保持在10%以上),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在5年以上,即使买在6100点的最高点,每年也能最少赚16%左右,而且是复利。
长线的威力很大的。
![一只股票拿一年不动,会怎么样?](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b35b57e82ed0fcc4?iA9Or.jpg)
五、主力从吸货拉升到出货一个周期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真正的庄家都是比较长的,要经历建仓,拉升,出货这大致流程。
如果是做的题材概念等炒作股,或者是一些内部价值不大的股,周期比较短,三个月内足够。
因为这些股本来投资价值不大,不借助行情出货套利,后市难以操作。
而对于一些绩优股,核心价值优秀的股可能一个周期下来要1年多,可以不断震荡出货,再低买高抛套利。
主力出货是指以基金、券商、保险、信托、私募、大户联合等为代表的,能够主导股价走势或者能够对股价走势产生较大影响的资金在拉高股价后,有计划、有策略地,或者分批或者集中性卖出股票的行为。
![主力从吸货拉升到出货一个周期一般需要多长时间?](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931be5ce81518594?bTBW6.jpg)
六、主力是怎么操作一只股票的
这个就太复杂了。
只举个例子吧。
吸筹阶段,主力觉得某个股票值得操作,就会暗地里买入股票,但主力的买单会推动股价上涨的,主力为了在低价位吸收足够的筹码就要再打压,迫使散户卖出,这些股票都是主力买走了。
试盘阶段,主力在拉升之前,为了保护自己要试盘,通过打入买卖单,看成交请款来判断上方压力。
拉升阶段,试盘结束以后就是拉升阶段。
主力拉抬股价,让散户追涨,股价就大幅度的上涨。
出货阶段,到了主力觉得达到盈利目标,就开始出货,把手里的股票卖给追涨的散户。
这过程中因为卖出会打低股价,主力为了保住胜利过失,往往是一边拉一边卖。
调整阶段,调整阶段包含在整个操作的全程。
吸筹时候会调整,让散户卖出股票。
拉升一段会调整,让获利的散户走人,而让看好的散户进来。
出货阶段会调整,散户觉得横盘很长时间,可能要涨了,也会买进。
![主力是怎么操作一只股票的](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e24906ccdc26384f?ZEWgR.jpg)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15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