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购买股票超过发行总股本会怎样? 比如某只股票只发行了10亿股流通股本 但是买的人太多了 此时持有
1、超发的问题:您所说的情况不可能发生,公司发行股票的数量是在发行之前就确定下来的,不可能超发。
2、买不买得进的问题:股票在一级市场完成发行后,就要到二级市场上市交易,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随时买卖,不存在买不进或卖不出的问题。
只有在股票涨跌停板的特殊情况下,才存在你所说的问题。
二、股市里说的量比,能说明什么问题?
量比量比是衡量相对成交量的指标。
它是开市后每分钟的平均成交量与过去5个交易日每分钟平均成交量之比在观察成交量方面,卓有成效的分析工具是量比,它将某只股票在某个时点上的成交量与一段时间的成交量平均值进行比较,排除了因股本不同造成的不可比情况,是发现成交量异动的重要指标。
在时间参数上,多使用10日平均量,也有使用5日平均值的。
在大盘处于活跃的情况下,适宜用较短期的时间参数,而在大盘处于熊市或缩量调整阶段宜用稍长的时间参数。
一般来说,若某日量比为0.8-1.5倍,则说明成交量处于正常水平;
量比在1.5-2.5倍之间则为温和放量,如果股价也处于温和缓升状态,则升势相对健康,可继续持股,若股价下跌,则可认定跌势难以在短期内结束,从量的方面判断应可考虑停损退出;
量比在2.5-5倍,则为明显放量,若股价相应地突破重要支撑或阻力位置,则突破有效的几率颇高,可以相应地采取行动;
量比达5-10倍,则为剧烈放量,如果是在个股处于长期低位出现剧烈放量突破,涨势的后续空间巨大,是“钱”途无量的象征,东方集团、乐山电力在5月份突然启动之时,量比之高令人讶异。
但是,如果在个股已有巨大涨幅的情况下出现如此剧烈的放量,则值得高度警惕。
某日量比达到10倍以上的股票,一般可以考虑反向操作。
在涨势中出现这种情形,说明见顶的可能性压倒一切,即使不是彻底反转,至少涨势会休整相当长一段时间。
在股票处于绵绵阴跌的后期,突然出现的巨大量比,说明该股在目前位置彻底释放了下跌动能。
量比达到20倍以上的情形基本上每天都有一两单,是极端放量的一种表现,这种情况的反转意义特别强烈,如果在连续的上涨之后,成交量极端放大,但股价出现“滞涨”现象,则是涨势行将死亡的强烈信号。
当某只股票在跌势中出现极端放量,则是建仓的大好时机。
量比在0.5倍以下的缩量情形也值得好好关注,其实严重缩量不仅显示了交易不活跃的表象,同时也暗藏着一定的市场机会。
缩量创新高的股票多数是长庄股,缩量能创出新高,说明庄家控盘程度相当高,而且可以排除拉高出货的可能。
缩量调整的股票,特别是放量突破某个重要阻力位之后缩量回调的个股,常常是不可多得的买入对象。
涨停板时量比在1倍以下的股票,上涨空间无可限量,第二天开盘即封涨停的可能性极高。
在跌停板的情况下,量比越小则说明杀跌动能未能得到有效宣泄,后市仍有巨大下跌空间。
当量比大于1时,说明当日每分钟的平均成交量大于过去5日的平均值,交易比过去5日火爆;
当量比小于1时,说明当日成交量小于过去5日的平均水平。
(累计跌幅超过50% 强劲反弹)补充一点:还要关注整体的走势,如大多数个股或综指. 量比=现成交总手/(过去5日平均每分钟成交量×当日累计开市时间(分))
三、如果有人有几千个亿,把一支股票的流通股都买光了,以后会怎么样。
没有一股流通了
四、如果股票长期买入大与卖出那结果会怎样
一路上涨~~~~~~
五、如果股票净流入资金 外盘比内盘多的多 会怎样?
股票净流入资金,外盘比内盘多的话多数都会是上涨趋势。
股票资金净流入资金等于流入资金与流出资金的差额。
流入多看涨,流出多看跌。
外盘就是股票的买家以卖家的卖出价而买入成交,成交价为申卖价,说明买盘比较积极。
当成交价在卖出价时,将成交数量加入外盘累计数量中,当外盘累计数量比内盘累计数量大很多,表示很多人在抢盘买入股票,这时股票有股价上涨趋势。
外盘是以卖方卖出价成交的交易,卖出量统计加入外盘。
通常在国内股票软件中,红色B数字表示外盘。
所谓内盘就是股票在买入价成交,成交价为申买价,说明抛盘比较踊跃。
成交价在买入价叫内盘。
当成交价在买入价时,将现手数量加入内盘累计数量中,当内盘累计数量比外盘累计数量大很多,而股价下跌时表示很多人在强抛卖出股票。
投资者进入股市之前最好对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
可用个牛股宝手机行情软件去看看,里面有一些股票的基本知识资料值得学习,也可以通过里面相关知识来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识经验。
祝你投资愉快!
参考文档
下载:股票买入量多会怎么样.pdf《股票账户办理降低佣金要多久》《学会炒股票要多久》《基金多久更换一次股票》《农民买的股票多久可以转出》下载:股票买入量多会怎么样.doc更多关于《股票买入量多会怎么样》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1043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