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你现在作为审计人员正在审计一家上市的钢铁企业,你如何运用比较法和分析法
对财务报告前后两个年度比较用得上比较法,比较以后发现问题追踪时需要用分析法;
钢铁企业能源消耗是重点,关注环比和定比吨钢综合能耗比、钢铁比就是比较法和分析法的连续运用。

二、什么是主要条款比较法?
主要条款比较法,是通过比较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主要条款,以确定套期是否有效的方法。
如果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所有主要条款均能准确地匹配,可认定因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可以相互抵销。
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主要条款”,包括:名义金额或本金、到期期限、内含变量、定价日期、商品数量、货币单位等。

三、简述比较法的操作步骤
1、 选择标准岗位。
在因素比较法中,标准岗位的选择是一项既困难又重要的操作。
因为评价结果的的可靠性是以所选择的标准岗位为依据的。
选择标准岗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些岗位必须具有代表性。
这些岗位能表现出工作岗位的等级,并充分显示每一因素重要程度的不同等级;
同时在确定的范围内能够准确的给予定义。
2、 根据这个标准岗位建立起来的等级必须能被大家所接受。
即能成为建立全新的工作等级工资制的标准,并且其工资同当地劳动力市场上相同工作的工资不能差别太大。
在实际采用因素比较法时,标准岗位数量的选取要恰当。
如果太多,通过该方法对工作岗位进行排列所耗费的时间会很多;
如果太少,测评结果的误差就会相对高些。
一些专家认为,实行因素比较法至少要选择30个标准工作岗位。
3、 将标准岗位按照选定的因素进行排列。
标准岗位被确定后,按照所选定的因素按相对重要程度依次排列,制定出标准工作分级表。
排列工作由评定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分别进行分级,然后将分级结果提交给评定小组做综合分析。
4、 将标准岗位按照选定因素确定工资额。
对标准岗位进行排列之后,因素比较法直接对每一岗位确定工资额,即根据每个因素在该工作中的重要程度,按一定比例确定其相应的工资值。
并据此对工作重新进行排列。
5、 对其他岗位进行排列。
企业中尚未进行评定的其他岗位,与现有的已评定完的标准岗位进行对比,某岗位的某因素相近,就按相近条件的岗位工资分配计算工资,其累计后就是本岗位的工资。

四、什么是参考企业比较法?
参考企业比较法是指通过对 资本市场 上与被评估 企业 处于同一或类似 行业的 上市公司 的 经营 和 财务 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适当的价值比率或 经济指标,在与被评估企业 比较分析 的基础上,得出评估对象 价值 的 方法。
即根据收集的具有可比性的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的基础上, 计算适当的比率,经过分析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

五、论比较法上的公司类型及其对我国公司类型的影响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以下一系列差异:(一)理论依据不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
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
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
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
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
(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
(五)分期损益不同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只与当前销售量有关,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这也说明了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并不随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在当期全额扣除,税前净利的多少仅与当前的销售量呈线性关系。
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本期生产成本取决于本期产量,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已销产品和期末结余存货间分配(当有未完工产品时还需在已销产品、期末存货和未完工产品间分配),由此二者税前净利产生差异。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chapter/71369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