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是价格移动平均线。ma5是5日价格移动平均线。其他依次类推。其数值为在相应统计日期内市场平均持股成本。
股识吧
  • 股票上面的ma是什么意思|股票的MA是什么意思

      阅读:2897次 点赞:74次 收藏:63次

    一、股票的MA是什么意思

    ma是价格移动平均线。
    ma5是5日价格移动平均线。
    其他依次类推。
    其数值为在相应统计日期内市场平均持股成本。

    股票的MA是什么意思


    二、股市中五条ma坐标各代表什么意思

    一般是代表5日平均价线,10日均价线,20日均价线,30日均价线,120日均价线.它们是股票技术派中重要的买卖依据.

    股市中五条ma坐标各代表什么意思


    三、股票volma什么意思

    “Volma”表示成交量均线:在股票的技术分析中价、量是技术分析的基本要素,一切技术分析方法都以价量关系为研究对象,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单日成交量(或成交额)往往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反映多空力量的真实情况。
    均量线(VOL)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它借鉴移动平均线的原理,将一定时期内的成交量相加后平均,在成交量的柱条图中形成较为平滑的曲线,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市场平均成交情况的技术指标。
    在时间参数的选择方面没有严格的限制,通常以十日作为采样天数,即在十日平均成交量基础上绘制,也可以选择二十日或三十日作为采样天数以反映更长周期的交投趋势。
    首先,用均量线指标进行技术分析必须结合价格的变动,重点在于量价的配合情况,通常以价格与均量变动趋向是否一致来判断价格变动是否具备成交量基础。
       一般情况下,当两种趋向一致时,表明价格走势得到成交量的支持,这种走势可望得到延续。
    在上涨行情初期,均量线随股价不断创出新高,显示市场人气的聚集过程,行情将进一步展开,是买入的时机。
    在此后过程中,只要均量线继续和股价保持向上态势,可继续持有或追加买入。
    当两种趋向发生背离时,说明成交量不支持价格走势,股价的运行方向可能发生转变。
    如下跌行情快结束时,虽然股价仍在创出新低,但均量线已经开始走平,甚至可能有上升迹象,出现量价背离,提示价格可能见底,上涨行情有望展开,是逢低买入的良机。
    指标的详细运用,你可以用牛股宝手机炒股去看看,里面有多项指标指导,每项指标都有说明如何运用,在什么样的形态下表示什么意思,该如何去操作,使用起来要方便很多,希望可以帮助到你,祝投资愉快!

    股票volma什么意思


    四、股市中的MA是什么意思?

    MA指标 
    
    均线的滞后性是均线系统的致弱点使得均线统系只有在大牛市中成立,从这点来讲均线系统对股市研究并无大益。
    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情况下的K线图上都有MA均线指标,并且MA的参数大多为5、10、20,其意思也非常明显,5日代表一周,10日代表半月,20日代表一个月,如果所有的人都用MA(5、10、20)为标准来看股市的话,只有在MA(5、10、20)正确地反应股市运行的,是股市运作的客观规律的情况下才可取,否则就是缘木求鱼越使用越坏事。
    我反对这种随大流的不假思索的治股态度。
    我们来看MA的计算原理就知道MA的值与其一定时期内历史交易收盘价有关。
    假设股价处于高位或低位并开始出现横盘时,每天新的收盘价与上一交易日收盘价变动不大,但MA计算中却要减去前期一个很低或很高的历史收盘价,这样就出现股价没发生多大的波动而MA指标却出现了不小的变化,也就是讲MA受到了历史收盘价的强烈干扰。
    这种干扰我们称之为系统干扰。
    这种系统干扰能否尽可能地避免呢?应当怎样去避免?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了,不然就没有必要在这提出问题来。
    避免的方法就是把这个参数调整到和为股价的波动周期相吻合,按股价的短、中、长期波浪的交易周期为标准。
    这样一来不管什么时候的MA均线都相应地包会了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MA就能尽可能地避免相邻周期内的系统干扰。
    从目前的股市分析和股市研究来看。
    所谓均线的压力和支撑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被广大机构及股民所认可。
    但许多时候都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其压力和支撑作用。
    均线指标在指示上因其算法而存在最大的弱点那就是它的指示滞后于股价的波动。
    当看到所谓的金叉、托、井、死叉和压时股价已经上涨或下跌了一大节。
    MA的参数值越大它的滞后性越强。
    MA指示就是用损失其实时性换得稳定性。
    这样在大牛和大熊时才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是事先又怎样了解这一次是大牛、大熊还是反弹或回调?这样一来MA指标就从整体上失去了指导意义。
    再者大家试想哪一次牛市起动不是冲破重重均线压力而昂头向上,又有哪一次熊市不是起源于打破层层支撑而一泻千里的?因此我们就要了解为什么均线有压力和支撑?所谓压力和支撑不是随意作一根线就行的而且即使相邻两个交易日的压力和支撑也不一样。
    均线MA的本质就是代表了本周期前N个周期内的交易平均价格(如大致地认为这几个交易日内的成交量是均匀的),那么均线就代表了这N个交易日的参与买入者的持仓成本。
    也就因此而产生了压力与支撑的效应。
    好了,我们再回到前面的问题,既然牛市和熊市都要冲破这个压力与支撑,那么什么情况下地才能更容易引发行情的改变呢?也就是什么情况下压力与支撑最薄弱,易被重重冲破?使我不由地想起兵法上两军对垒时只有在对方兵力分散时才有利于各个击破。
    这就是讲各条均线和股价均匀分布时最易转势、反弹或回调。
    例如:用MA(5、10、20)的话,当5日、10日、20日均线之间及收盘价与5日均线之间等距离时,压力和支撑作用较为薄弱易从此展开新行情。
    利用这一特点也可以弥补均线的滞后性。
    这样做的弱点就是在大牛,大熊中途易出现一定的误判断。

    股市中的MA是什么意思?


    五、股票:K线上方的MA是什么意思

    MA表示移动平均线,简称均线,在K线图中白线、黄线、紫线、绿线依次分别表示5日、10、30、60日平均移动线,但这并不是固定的,会根据设置的不同而不同,MA5,白色的曲线代表5日均线,表示的即是该股票近5天的平均收盘价格;
    以此类推。
    移动平均线运用法则: 1、上升行情初期,短期移动平均线从下向上突破中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的交叉叫黄金交叉。
    预示股价将上涨:5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
    10日均线上穿3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均为黄金交叉。
    2、当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下跌破中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的交叉叫做死亡交叉。
    预示股价将下跌。
    5日均线下穿1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
    10日均线下穿3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均为死亡交叉。
    3、在上升行情进入稳定期,5日、10日、30日移动平均线从上而下依次顺序排列,向右上方移动,称为多头排列。
    预示股价将大幅上涨。
    4、在下跌行情中,5日、10日、30日移动平均线自下而上依次顺序排列,向右下方移动,称为空头排列,预示股价将大幅下跌。
    5、在上升行情中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走多头排列的均线可视为多方的防线;
    当股价回档至移动平均线附近,各条移动平均线依次产生支撑力量,买盘入场推动股价再度上升,这就是移动平均线的助涨作用。
    6、在下跌行情中,股价在移动平均线的下方,呈空头排列的移动平均线可以视为空方的防线,当股价反弹到移动平均线附近时,便会遇到阻力,卖盘涌出,促使股价进一步下跌,这就是移动平均线的助跌作用。
    7、移动平均线由上升转为下降出现最高点,和由下降转为上升出现最低点时,是移动平均线的转折点。
    预示股价走势将发生反转。
    新手的话可以参阅下有关方面的书籍系统的去了解下,同时结合个模拟盘去练练,这样理论加以实践可快速有效的掌握技巧,模拟软件可用牛股宝看看,个人感觉还不错,里面有多项指标指导,每项指标都有详细的说明如何运用,在什么样的形态下该如何去操作,使用起来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股票:K线上方的MA是什么意思


    六、股票里面MA的那条线代表什么意思?

    展开全部那几条不同颜色的线都是移动平均线(MA).旁边的数字就是其移动平均线的价格.MA(moving average)均线的特点:1、追踪趋势;
    2、滞后性;
    3、稳定性;
    4、助涨助跌性;
    5、支撑压力性;
    MA(moving average)的应用法则:葛兰维尔法,为三种买入和三种卖出信号,其成功率相当高。
    个人认为高达95%以上。
    买入法则:1、MA从下降开始走平,价格从下向上穿过移动平均线;
    2、价格连续上升远离移动平均线后突破下跌,但在移动平均线附近再度上升;
    3、价格跌破移动平均线,并连续暴跌,远离平均线时。
    卖出法则:1、移动平均线从上升开始走平,价格从上向下穿过移动平均线;
    2、价格连续下降远离移动平均线,突然上升,但在移动平均线附近再度下降;
    3、价格下穿移动平均线,并连续暴涨,远离移动平均线。

    股票里面MA的那条线代表什么意思?


    参考文档

    下载:股票上面的ma是什么意思.pdf《股票持有多久合适》《一只刚买的股票多久能卖》《股票盘中临时停牌多久》《一只股票从增发通告到成功要多久》《股票定增多久能有结果》下载:股票上面的ma是什么意思.doc更多关于《股票上面的ma是什么意思》的文档...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