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把握股市的板块效应
1.板块的轮动都会按照最新的国家和行业发展情况,新的社会现象,新的国家政策,板块新题材,以及主力对市场和政策等预测上涨或下跌,不会出现排队轮动的现象。
如重大国家政策如4万亿投资会带动基建、通信等板块的活跃。
行业的重大政策或者明显复苏也会造成板块的活跃,如产业振兴规划或者行业拐点的确立。
2. 不同时间启动的板块,其持续能力不一。
一般来说,率先启动的板块,其持续时间比较长,反弹能力也会比较大,而后启动的板块持续时间和力度会比较弱,尤其到后期,某个突然启动的热点可能是盘中一现。
3. 行情启动初期,确定热点板块有一种简单方法,就是热点板块先于大盘见底,拉动大盘见底上涨。
4. 当行情处于涨升阶段,市场的热点会比较集中,增量资金也多汇集在几个重点板块,从而带动市场人气,吸引更多资金,推动行情进一步发展。
5. 行情涨升阶段捕捉龙头板块,可以通过盘面和成交量捕捉热点板块。
一般来说,一般来说在大盘涨幅榜前列,出现某一板块有三只以上股票或者当天三只以上股票底部放量上攻,可能成为热点板块。
6.板块轮动的传导现象。
热点板块轮动尤其是在涨升阶段会出现明显的传导现象,带动其他板块活跃。
例如房地产板块的持续升温会带动建材、钢铁等板块的活跃。
7.当各板块轮番活跃过后,会有一次再度轮回的过程,但是此时的持续力度和时间都会减弱,轮动的速度也会加快。
8.在板块轮动的后期,轮动将加大投资者的操作难度,影响资金的参与热情,对大盘的反弹形成负面效应。

二、什么叫比价效应?
新股的炒做方法很多,但“比价效应”却是新股炒做中最简捷有效的方法。
那么究竟什么是比价效应呢?在新股的炒做过程中又如何来予以运用呢?一般来说,所谓“比价效应”就是指与同类型公司之间通过诸如经营业绩、流通股本、募集资金所投入项目等方面进行直观比较后,来影响二级市场中的股价最终定位,目前在二级市场中新股的比价炒做方法一共分为两种:一是点对面的比价;
二是点对点的比价。
前一种比价方法相对宽松,主要是在新上市公司与整个行业所有公司之间展开,寻求的是与行业内上市公司平均股价的一种平衡。
后一种比价方式相对较为狭隘,主要是在两家公司之间展开,寻求的是两者之间的共振。
下面我们就用一些实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1:99年上市的福日集团,上市初总股本25600万,流通盘7000万,99年预测业绩是0.17元,公司主要从事电视机的生产,属于家电行业,由于在99年长虹等家电类公司已经沦落为市场中的没落贵族,因此对于这么一个同样以家电生产为主,未来没有太大发展前景、经营业绩又比较差的公司,普遍抱以嗤之以鼻的态度,上市首日股价就呈现出了一路走低的局面,两天内按开盘计算跌幅达到将近30%,然而市场投资者却同时忽视了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比价效应”,尽管家电类公司已经没落,但贵族气质却无法予以磨灭,99年家电类股票的股价仍基本定位在10元以上,当时长虹最低为12元,康佳最低为15元,厦华最低为11元,即使进入ST的熊猫和黄河也都停留在8元以上,平均价格达到10元以上,这样当时股价才5元出头的福日集团显然价格被低估了,日后其股价在2个月内越过10元,实现翻番,该股的成功炒做可以说是点对面比价效应最佳典范。
此外西水股份作为“明天资源”系列的一成员,在华资实业、明天科技股价均定位在15元以上后,12元绝对不是其最后的股价定位,随后该股7连阳的拉升也可以视作为点对面比价效应成功炒做2:至于点对点的比价效应最佳范例,则是周三上市的九龙电力,该股与凯迪电力之间的比价分析在周三的神光观点中已经详细的阐述过,这里就做省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比价效应”是在新股中寻找黑马的最犀利工具,在未来新股大量上市流通的时候,会员可对此加以灵活运用。

三、经济金融学里什么叫做“比价效应”?研究它有什么用?
你好 很多的 如:金融世界。
微金融。
。
。
求采纳

四、论文题目《板块效应与股票投资策略》,请高手指教思路。
板块内做一个有效组合,计算这个组合相对于股指的贝塔系数,然后用股指期货做杠杆,策略是期现套利。
光就板块效应来讲没什么可说的了,股指期货赶时髦,算系数有数量分析能装大尾巴狼,套利策略显得稳健给人印象好。
论文还不就是沽名钓誉么,呵呵。

五、什么叫比价效应?
新股的炒做方法很多,但“比价效应”却是新股炒做中最简捷有效的方法。
那么究竟什么是比价效应呢?在新股的炒做过程中又如何来予以运用呢?一般来说,所谓“比价效应”就是指与同类型公司之间通过诸如经营业绩、流通股本、募集资金所投入项目等方面进行直观比较后,来影响二级市场中的股价最终定位,目前在二级市场中新股的比价炒做方法一共分为两种:一是点对面的比价;
二是点对点的比价。
前一种比价方法相对宽松,主要是在新上市公司与整个行业所有公司之间展开,寻求的是与行业内上市公司平均股价的一种平衡。
后一种比价方式相对较为狭隘,主要是在两家公司之间展开,寻求的是两者之间的共振。
下面我们就用一些实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1:99年上市的福日集团,上市初总股本25600万,流通盘7000万,99年预测业绩是0.17元,公司主要从事电视机的生产,属于家电行业,由于在99年长虹等家电类公司已经沦落为市场中的没落贵族,因此对于这么一个同样以家电生产为主,未来没有太大发展前景、经营业绩又比较差的公司,普遍抱以嗤之以鼻的态度,上市首日股价就呈现出了一路走低的局面,两天内按开盘计算跌幅达到将近30%,然而市场投资者却同时忽视了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比价效应”,尽管家电类公司已经没落,但贵族气质却无法予以磨灭,99年家电类股票的股价仍基本定位在10元以上,当时长虹最低为12元,康佳最低为15元,厦华最低为11元,即使进入ST的熊猫和黄河也都停留在8元以上,平均价格达到10元以上,这样当时股价才5元出头的福日集团显然价格被低估了,日后其股价在2个月内越过10元,实现翻番,该股的成功炒做可以说是点对面比价效应最佳典范。
此外西水股份作为“明天资源”系列的一成员,在华资实业、明天科技股价均定位在15元以上后,12元绝对不是其最后的股价定位,随后该股7连阳的拉升也可以视作为点对面比价效应成功炒做2:至于点对点的比价效应最佳范例,则是周三上市的九龙电力,该股与凯迪电力之间的比价分析在周三的神光观点中已经详细的阐述过,这里就做省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比价效应”是在新股中寻找黑马的最犀利工具,在未来新股大量上市流通的时候,会员可对此加以灵活运用。

六、什么叫比价效应?
新股的炒做方法很多,但“比价效应”却是新股炒做中最简捷有效的方法。
那么究竟什么是比价效应呢?在新股的炒做过程中又如何来予以运用呢?一般来说,所谓“比价效应”就是指与同类型公司之间通过诸如经营业绩、流通股本、募集资金所投入项目等方面进行直观比较后,来影响二级市场中的股价最终定位,目前在二级市场中新股的比价炒做方法一共分为两种:一是点对面的比价;
二是点对点的比价。
前一种比价方法相对宽松,主要是在新上市公司与整个行业所有公司之间展开,寻求的是与行业内上市公司平均股价的一种平衡。
后一种比价方式相对较为狭隘,主要是在两家公司之间展开,寻求的是两者之间的共振。
下面我们就用一些实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1:99年上市的福日集团,上市初总股本25600万,流通盘7000万,99年预测业绩是0.17元,公司主要从事电视机的生产,属于家电行业,由于在99年长虹等家电类公司已经沦落为市场中的没落贵族,因此对于这么一个同样以家电生产为主,未来没有太大发展前景、经营业绩又比较差的公司,普遍抱以嗤之以鼻的态度,上市首日股价就呈现出了一路走低的局面,两天内按开盘计算跌幅达到将近30%,然而市场投资者却同时忽视了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比价效应”,尽管家电类公司已经没落,但贵族气质却无法予以磨灭,99年家电类股票的股价仍基本定位在10元以上,当时长虹最低为12元,康佳最低为15元,厦华最低为11元,即使进入ST的熊猫和黄河也都停留在8元以上,平均价格达到10元以上,这样当时股价才5元出头的福日集团显然价格被低估了,日后其股价在2个月内越过10元,实现翻番,该股的成功炒做可以说是点对面比价效应最佳典范。
此外西水股份作为“明天资源”系列的一成员,在华资实业、明天科技股价均定位在15元以上后,12元绝对不是其最后的股价定位,随后该股7连阳的拉升也可以视作为点对面比价效应成功炒做2:至于点对点的比价效应最佳范例,则是周三上市的九龙电力,该股与凯迪电力之间的比价分析在周三的神光观点中已经详细的阐述过,这里就做省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比价效应”是在新股中寻找黑马的最犀利工具,在未来新股大量上市流通的时候,会员可对此加以灵活运用。

七、经济金融学里什么叫做“比价效应”?研究它有什么用?
你好 很多的 如:金融世界。
微金融。
。
。
求采纳

八、股票怎样计算比价关系
目前A股市场上股票上市的定价方法是建立在企业的预测利润基础上,比过去采用前三年利润的平均值来确定股价相对科学一些。
目前国内A股股票上市价格计算公式为: 发行价格P=每股利润EPS*市盈率R 其中每股利润=发行当年预测利润/发行当年加权股本数 股票比价,即:对市场全部现有流通股票交易现价位高估、低估(错杀)之纵向、横向之比较。
纵向比:不同市场同类型股票之比;
横向比:同一市场同类型股票之比。
“比价”是判断股票二级市场现有股票交易现价是否高估、低估(错杀)之标杆。

参考文档
下载:如何利用板块比价效应买股票.pdf《周五股票卖出后钱多久到账》《公司上市多久股东的股票可以交易》《股票违规停牌一般多久》下载:如何利用板块比价效应买股票.doc更多关于《如何利用板块比价效应买股票》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chapter/455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