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及其影响拜托各位大神
内部管理的需要,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判断出推测出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经营风险等。
财务报表分析是为公司高层提供的,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上市公司是如何分配利润的?
公司在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中 先弥补亏损 提取法定公积金 提取任意公积金 然后支付红利 优先股有优先分公司盈利和剩余财产的权利
三、上市公司的利润如何分配
弥补亏损后形成 可供分配利润。
五年尚未补足的年度亏损,可供分配利润= 净利润=年初 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其它转入。
四、上市公司的利润表怎么分析?
营业成本比率 =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在同行之间,营业成本比率最具有可比性,原因是原材料消耗大体一致,生产设备及工资支出也较为一致,发生在这一指标上的差异可以说明各公司之间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及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状况。
那些营业成本比率较低的同行,往往就存在某种优势,而且这些优势也造成了盈利能力上的差异。
相反,那些营业成本比率较高的同行,在盈利能力不免处于劣势地位。
营业利润率 =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税前利润率 = 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税后利润率 =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这几个指标都是从某一方面反应企业的获利能力。
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2/(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100% 资产收益率反应了企业的总资产利用效率,或者说是企业所有资产的获利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净资产×100% 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这个指标反应股东投入的资金能产生多少利润。
经常性净资产收益率 = 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股东权益期末数×100% 一般来说资产只能产生“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所以用这个指标来衡量资产状况更加准确。
主营业务利润率 =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一个企业如果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主营业务利润率处于同行业前列并保持稳定十分重要。
但是如果该指标异忽寻常地高于同业平均水平也应该谨慎了。
固定资产回报率 = 营业利润/固定资产净值×100% 总资产回报率 = 净利润/总资产期末数×100% 经常性总资产回报率 = 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总资产期末数×100%
五、利润分配表是干什么用的,和利润表有什么区别呢?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净利润的分配情况的,如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分配给股东的利润、弥补亏损等;
利润表是反映一个企业当年的经营结果的报表,里面包括收入、成本、费用、税金、利润总额、净利润情况。
六、关于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及其影响拜托各位大神
展开全部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 上市公司的年度及利润在扣除所得税和提取法定公积金后,回作出利润分配方案。
公司的分配政策关系到股东的直接利益,所以回引起股价的波动。
1.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方式 (1)送股或转增股。
送股是指公司利润不以现金方式回报股东,而采取送红股的办法。
转增股本是指公司提取资本公积金增加股本。
如果某只股票有送股或转增股分配方案,凡是在股权登记日登记在案的投资者都有享有送股权或转增股权。
送股和转增股都将通过证券交易所的系统,自动划入投资者帐户。
送股或转增股上市后即可交易。
(2)现金红利。
现金红利是以现金形式发放的股利,是上市公司常见的利润分配方式。
(3)配股和转配股 ①配股。
配股是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一句法律规定和相应的程序向投资者进一步筹措资金的行为。
上市公司的配股必须符合六条规定: 一。
配股募集资金的用途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
二。
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经募足,并间隔1年以上。
三。
公司在最近3年内净利润率每年都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能低于9%。
四。
公司最近3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
五。
本次配股募集资金后,公司预测的净利润率应达到同期银行个人定期存款利率。
六。
公司一次配股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公司前一次发行并募足股份后其普通股份总数的30%,如配股募集资金用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技术项目的,在发起人承诺足额认购其可配股份的情况下,可不受30%比例的限制。
配股价格要以每股净资产、二级市场股价定位和所用项目的规模来参考定价。
②转配股。
转配股是国家股股东或法人股股东将公司的配股权转让,社会公众须通过购买配股权证的形式来得到转配股。
这种转让是有偿的。
中国证监会规定,转配股部分暂时不能上市流通。
转配股的认购程序与认购一般的配股一样,只要到证券营业部办理认购手续,或通过电话委托方式认购。
建议你看看关于股票方面的书,里面介绍的很详细,我说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满意请采纳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chapter/40217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