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看待去寺庙求发财金
去寺庙求发财金而发财之人的比例,比玩儿股票发财的人还少得多。
求佛拜神发了财又被寺庙和尚当佛灵验来举的例子,几十年来就那么十几个,最多不过百。
而绝大多数求财不灵验的人是不会说的:他们一怕有人说他们迷信、二怕有人说他们心不诚、三是看到自己上当也想看看有多少和他们自己一样傻的人上当然后才可以找到心理平衡。
从佛法上说:如果你前世没有为世界有过付出,今生想通过偏门也捞不到钱。
所以,去寺庙求财是迷信。

二、怎样评价缠论对于炒股的作用和意义
每个人的心态、悟性、理解能力不同,应用缠论的效果也不同。
这不是缠论的缘故,而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
就好像佛法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每个人对佛法的理解都不同。

三、学佛人怎么看待彩票操盘手?
你问的问题换一个角度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如果你问学佛人怎样看待屠夫,那么一定是劝他改行,因为杀业重自然堕落地狱。
你的行业能够变相造作恶业,你也需要担负罪责,比如有人输光了自杀了,家破人亡。
阿弥陀佛

四、觉得人生就是一场宿命。
你既觉得人生就是一场宿命,如果真的完全相信一切都是被注定而无法扭转的,那怎么同时又相信这种宿命能被佛法所破?这不是矛盾吗?可见你的知见并不是很清晰。
学佛不是粗浅的信佛就可以,信佛只是让你常亲近佛法以免被世俗所转,堕落在世俗见中不得拔脱。
不用智慧去参究佛法,不认真观照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光会念佛,你终究还是得不到解脱的。
我看一个佛教电视剧《再世情缘》,里面有个师父他有宿命通,能知过去未来。
那天他正在泡茶,丫鬟进来撞了他一下,把茶杯撞翻在地上,茶杯碎了,茶水泼了。
如果他有预知未来的能力,那么他既然知道这杯茶将来是要泼的,是不是就不去泡茶了呢?其实,你也有宿命通,我们每个人都有宿命通,我们都能预知一件事那就是:我们来世间走一遭,将来都是要死的!那是不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就都不要活了,什么事都不要做了呢?未来的事是怎样其实并不是那么要紧,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事。
就好像那位师父对待那杯茶,茶不一定是用来喝的啊,它也可以用来当做道具来说明一个道理,所以茶被打翻了也不一定是坏事,你不一定要为它而悲伤,感到痛苦啊。
生命重要的不也在于过程吗?做同样的一件事,10个人心中有10个想法,10个不同的体验。
好比现在世博会排队,同样是排队,有的人心里焦急难耐,排队这件事对他来说就纯粹是苦的,有的人一边排队一边炒股票,他的心甚至不在排队里而在股票里,有的人借此机会和附近的人聊天结交朋友,他就不太急躁,有的人完全不在乎,只是体验着此刻自己和周围的一切,排队对他来说就是排队,又不仅仅是排队,他就在享受这个过程,学佛的人更要懂得利用一切机缘来修行……即使一切都是宿命,你不可以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你的心情,怎样改变心情?简单的说,转换一种思维方式,不执着于一种体验。
人生的顺境逆境,本来都是助缘啊,就看你怎么去看,怎么去利用了。
那位电视剧里的玉琳法师,他历经了很多苦难,但正是因为他经历了这些苦难,他才能了解更多的众生疾苦,自己饿过才知道别人饿是什么感受呀,但他不是沉沦在这些苦难里,他由苦难中发掘出了智慧和解脱之道,自度又能度人,这样看苦难岂不成了一件很好的事!如果你不但知道种种苦,还知道化解苦的方法,那你也就不再会在乎什么宿命了。
随他什么命尽管来吧!如果能做到这样,那真是非常好!我们虽然无始以来习气很重,被贪嗔痴蒙蔽而少有智慧,一时之间不能完全如此豁达,但从每件眼前的事做起,从我们能做到的事做起,很多事都是可以做到的,人就不会活的这么苦这么单一了,那时候生命会是美好的! --------------------不知道你的“宿命”涵盖范围是多少,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宿命,不仅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是,而且包括你的心理活动轨迹都是,情绪、思想、行动统统都是注定的,那“你”又在哪里,又是谁在受苦?如果宿命存在于你的身上,那它没道理只存在于你身上,必然同时存在于所有能运动能变化的事物上,存在于你所能感知的一切事物上,那么宿命又是什么?不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事物,而它们通通被你所含摄,因此统一于一体,你就是它们,它们就是你?这点我也要好好想想,验证,体会。
。
。

五、怎样看待去寺庙求发财金

六、老和尚炒股 微型小说 文学评论
老和尚炒股 从前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是个佛法高深的主持。
庙在山上,山下不远有一个证券公司,两边遥遥相对。
一天,庙里来了许多炒股的香客,在菩萨面前烧了许多香,苦苦哀求,要菩萨保佑他们脱离苦海。
老和尚心善,问是怎么回事。
香客们说,股票大跌,我们深度套牢,赔进了许多钱,不知怎么才能脱离苦海。
老和尚心想股票真是个坏东西,害了这么多人,我佛慈悲,以救人为怀,快把那些人救出来吧。
于是他就倾庙中所有的香火钱,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出来解救众生,慷慨地接入了所有散户卖出的一切筹码,买进股票,结果接入后,股市大涨了起来;
好多日子过去了,香客们又来庙中烧香,一个个都情绪激动,眼里放出狼一般的光亮,求股票快涨多涨,还有的人抱怨自己买不到股票,老和尚不明白了,怎么股票又成了好东西了?既然善男信女都要股票,那赶快卖给他们吧,于是来到股票市场,把所有股票都卖个精光,其后股市大跌. 几个来回,老和尚赚了很多钱,大家纷纷向老和尚讨教炒股秘诀。
老和尚说:“哪有什么秘诀,我只是无欲无求,抱着一颗善心而已!” 评论: 投资也正是抱着一颗为善之心,赢得的是“为富之果”! 《老和尚炒股》是一篇很耐读的哲理小说。
此文标题就很吸引人。
原本“四大皆空”的“老和尚”怎么会去炒股呢?是不是也经受不住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和尚炒股与佛旨如何相谐?其结果又会怎样?读者想知下文,当然就要往下读了。
读过此文,掩卷三思,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妙构思。
作者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理念糅于作品中,让人启思。
作品把“没什么经济头脑”的“老和尚”引入股海,而且让他大赚了一把,结果弄得股民要其弃佛经而讲股经--这是矛盾的对立方面。
“老和尚”因嫌“某银行行长”所捐的“20万元”香火钱“不干净”,用它“做件善事,救股市股民于水火之中”,最后又将股票让给“那些买不上的人”,“名扬四海”后的他“对着‘九头鸟’大喇叭说:‘《佛经》即《股经》,慈悲为怀!阿弥陀佛!’”这是矛盾的统一方面。
它既还“老和尚”的“本来面目”,又让佛道(慈悲)与俗道(名利)和谐统一。
文章收放自如,阐理深刻,让人“大彻大悟”。

七、佛教如何看待炒股这一行为的?
炒股是将本求利,只要是不伤害别人利益的行为,我佛都是不反对的,只是不要过于执着就好

参考文档
下载:佛法怎样看待炒股.pdf《西部建设股票怎么样》《股票周线强是指什么》《怎么区分题材股概念股》《基金场内场外哪个好》下载:佛法怎样看待炒股.doc更多关于《佛法怎样看待炒股》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chapter/30800889.html
林群梦
发表于 2023-07-21 02:33回复 金范整容:听闻佛法怎样得到最大的利益 听闻佛法最大的利益就是在闻思修时都可以很轻松,很容易的走过,但是我们自己观察一下,有没有得到这种利益呢?还有, 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不是还在轻慢佛法的状态下,而且用佛法培养自己的慢心呢?
郑型敦
发表于 2023-03-10 20:36回复 陈扬菱:你老是放不下,把这件事记这么清楚这么牢,那就没有不上火的。在佛法中,没有什么经咒可以让人一听就可以不上火。烦恼都是自己找来的,解铃还需系铃人,你自己放不下,就是佛陀亲至也是枉然。你那大姨的儿子分明就是。
白骸漫画
发表于 2023-02-23 13:39回复 薛进文:中华儿女能有此博大胸怀来看待事情,方能使一个民族的精神长盛不衰。此外,佛教文化虽然来自异域,但进入中国后,已经被中国文化全面改造。可以说现在中土的佛教与其它地区的佛教尊得是同样的佛,但表现的内涵却差异很大。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