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炒股究竟是怎样盈利的,赚的钱是从哪来的?
炒股盈利的本质是赚取股票的价格差,当股价上涨高于购买价,此时,股票持有者抛售股票就会实现盈利;
反之,当股价下跌低于购买价时,股票持有者抛售股票就会亏损。
炒股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证券市场的买入与卖出之间的股价差额,获取利润。
股价的涨跌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变化,之所以股价的波动经常出现差异化特征,源于资金的关注情况,他们之间的关系,好比水与船的关系。
水溢满则船高,(资金大量涌入则股价涨),水枯竭而船浅(资金大量流出则股价跌)。
扩展资料:判断卖出:1、阶段高位十字星和长上影线:上升通道的股票在一定涨幅后,会出现放量滞涨的情况,尤其当日K线出现十字星或长上影线的倒锤形阳线或阴线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这种图形一般说明有人选择在拉高出货,冲高回落的走势也说明下方承接买盘也不强,升势将尽,老道的投资者更多会选择卖出股票。
2、双头、多头排列:投资者经常会碰到M型头或者多头排列的K线图形,这也是重要的见顶抛出信号。
当股价经过一轮上涨回落后,再次反弹是不能有效突破前期高点时,往往就形成了第二个头,此时应选择卖出。
判断双头和多头的重要依据是波段高点和成交量。
M字形头部一般右峰低于左峰,有时也会有例外,关键看成交量,如果成交量不配合,可能为诱多,投资者一定要小心。
这种图形的演变还有头肩顶、三重顶、圆形顶等,但只要跌破颈线支撑都应及时卖出了结。
3、均线系统:均线系统是“势”的重要参考指标。
均线系统也是判断头部的重要依据。
上升通道的股票均线都是多头排列,短期均线在上,长期均线在下。
但如果一旦股价开始跌破诸如5日、10日等短期均线,而且短期不能收复时,就要引起警惕。
如果随后几天中长期的均线也被带量跌破,就更加确定头部迹象,此时应该坚定卖出。
均线空头排列一旦形成,下降趋势就开始确立,投资者应耐心等待持币观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炒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股票

二、股票赚的钱是哪里来的?
比如一只股票,您5元买入,6元买出,赚了1元钱。
但是也有人运气不好,5元卖了,6元又买了回来,多花了1元钱。
这一元钱其实被您赚走了。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买了股票后一直持有,那么他就赚不到价差。
但是股票每年都有分红,如果他持有10年,累积下来的红利也是可观的收入。
这种人是长线投资,赚的是公司的盈利,而不是短线的价差。

三、炒股赚来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炒股是中国人的特色说法,正确来说应该叫股票投资。
理论上来说,赚的钱最终应该来自于公司产生的利润。
但是就像任何商品投资一样,都会存在投资和投机,而且很难完全将他们分开。
比如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大蒜。
理论上讲,大蒜商应该赚取从农民那里买来的价格与卖给老百姓价格之差价,扣除经营成本后即为利润。
但是后来投机了,从农民那里买来后不去卖,囤积起来炒,几毛钱炒到几块钱,之中并不产生附加值,纯粹是击股传花,对炒家来说,只要出了手,他也赚钱了,但这是投机的钱,风险很大,因为总有最后一棒,哪怕对消费者而言也一样,花20元买平常只要2元的东西(而且不是因为地震等特殊原因),也是损失,只不过平摊到很多消费者觉察不出而已。
散户被套是一个道理,金额大小罢了。

四、炒股赚的钱是从哪来的?
炒股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证券市场的买入与卖出之间的股价差额,实现套利。
股价的涨跌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变化,之所以股价的波动经常出现差异化特征,源于资金的关注情况,他们之间的关系,好比水与船的关系。
水溢满则船高,(资金大量涌入则股价涨),水枯竭而船浅,(资金大量流出则股价跌)。
炒股就是买卖股票,靠做股票生意而牟利。
买了股票其实就是买了企业的所有权。

五、股票为啥会涨跌,当它涨的时候钱是从哪里出来的,那么当它跌时钱又去哪里了,那么多钱是不是瞬间蒸发了?了?
股票的价格变动是一个追求买卖平衡的过程。
比如说现在有100个石头分散在很多人手里,大家谁也不能用这些石头做什么。
可是这些石头可以拿出来交易。
有人要想10元一个向外卖1个,有人想9.99元买1个,这个时候价格就平衡这个位置。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觉得明天这个石头可以卖20元于是就决定买2个。
他花10元买了下了那1个石头,还想买1个但10元没人卖了,于是他又开价10.01元或10.02元……如果很多人现在都觉得明天真的可能会卖20元哦 ,于是大家都开价11元,15元买,这个时候算起来石头从10元涨到15元那么100个石头似乎是值1500元。
但元实际是大家并没有多投入500元进去。
是大家的信心在值钱。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拥有50个石头,有些是他10元买来的有11元买来的他觉得现在这个价钱可以赚一笔于是开始向外卖,卖了10个给想15元买的人,这时没有人开价15元买了,又卖了10个给14元想买的人。
这时没人开价14元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石头应该值不了那么多钱应该还会降价到13元。
于是那个人又卖了30个给12元想买的人。
这就是庄家赚钱的手法。
其实股市里面就是一个信心在值钱,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个石头应该只值1元钱一个10元、9元、3元、2元的向外卖他卖给了一个人,最后市值100元了,他们卖出得到的钱数是绝对不会有900元的。
所以说涨的时候能股票的总市值也只是一个说法只能给当时想兑换出来的少数人,不可能全部兑换出来的。

六、请问股票涨了所赚的钱是哪里来的,相反跌了的话,钱又去哪里了呢???
股市是零和游戏,除了国家收走的印花税外,券商提取很少的佣金,加起来不到千分之二。
还有挣了钱先退出的。
涨势中大家都赚钱,是因为看好的人多,有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买;
这是钱来之与愿意买的人。
股市跌,都亏,是因为你没出来。
而市场上有多数人即使赔钱也愿意以更低的价格卖。
使价格走低。
所以成本高且没买的人都亏钱。
总之,一旦上市流通,钱都来自买的人。
和实物市场一样的道理。
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
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
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
股票市场的前身起源于1602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桥上进行荷属东印度公司股票的买卖,而正规的股票市场最早出现在美国。
股票市场是投机者和投资者双双活跃的地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寒暑表,股票市场的不良现象例如无货沽空等等,可以导致股灾等各种危害的产生。
股票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时时刻刻都是变化的。
中国有上交所和深交所两个交易市场。

七、股票涨了,人们赚到的钱来自哪里?股票跌了,钱又去向哪里?
打个比方 比如一万块钱 在你手里只能换取银行利息 而放在其他人手里就可以产生百分之一百到二百的利润 比如出口贸易 然后变成了两万快钱 然后分给你百分之十的利润 也就是1000块钱 你挣钱了 就说明你分得了利润 而当上市公司赔了百分之三十 比如公司运营成本过高 导致利润下降 你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即赔钱了以上是个合理的解释 但如果该股票存在幕后交易 即庄家人为 自己买卖 导致股价上升 在上升阶段 所有人都没有赔钱 因为 就像黄金原来200一克 现在500一克 一克黄金就值500元 所有人都承认但是突然庄家撤出 没有了幕后买卖 所有人都认为该股不值那个价钱 导致股票狂跌 这时候最后持有股票的人即赔钱 庄家卷走炒起来的这个价格差。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chapter/268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