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bv指标详解怎样用
SUM(IFELSE(CLOSE>;
REF(CLOSE,1),VOL,IFELSE(CLOSE
二、如何计算分析OBV
OBV指标其实并不能作为股票买卖点的判断依据,但OBV能够通过市场成交量的积累反映市场上涨和下跌的能量,所以可以通过指标与股价的“背离”对股价未来走向作出预测。
应用此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股价上升而OBV线下降时,表示买盘无力,股价可能会回跌;
2.当股价下降而OBV线上升时,表示买盘旺盛,逢低接手强股,股价可能会止跌回升;
3.OBV线缓慢上升时,表示买气逐渐加强,为买进信号;
4.OBV线急速上升时,表示力量将用尽,为卖出信号;
5.OBV线最大的用处在于观察股市盘局整理后,何时会脱离盘局,以及突破后的未来走势。
OBV线变动方向是重要参考指数,其具体的数值并无实际意义。
三、股票中的BIAS,OBV,DMI,BOLL,MIKE,VR分别指什么?怎么解释看懂?
BIAS、OBV、DMI、BOLL、MIKE、VR指标应用原则如下: 做股票用不着同时看这么多指标,一般个人比较看好使用KDJ、BOLL就行了。
中文全名:乖离率(BIAS) 指标应用法则: 1.本指标的乖离极限值随个股不同而不同,使用者可利用参考线设定,固定其乖离范围。
2.当股价的正乖离扩大到一定极限时,股价会产生向下拉回的作用力。
3.当股价的负乖离扩大到一定极限时,股价会产生向上拉升的作用力。
中文全名:累积能量线 英文全名:On Balance Volume(OBV) 指标应用法则: 1.股价一顶比一顶高,而OBV一顶比一顶低,暗示头部即将形成。
2.股价一底比一底低,而OBV一底比一底高,暗示底部即将形成。
3.OBV突破其N字形波动的高点次数达5次时,为短线卖点。
4.OBV跌破其N字形波动的低点次数达5次时,为短线买点。
5.OBV与ADVOL、PVT、WAD、ADL同属一组指标群,使用时应综合研判。
中文全名:趋向指标 英文全名:Directional Movement Index(DMI) 指标应用法则: 1.+DI向上交叉-DI,买进;
+DI向下交叉-DI,卖出。
2.ADX在高于50的地方向下反折时,应小心股价随时有反转的可能。
3.ADX小于DI时,意味股价将进行盘整,此时不宜买卖及使用技术指标。
4.ADXR介于20到25之间时,应用CDP及TBP系统进行买卖。
5.DMI、VHF、CSI、DX四种指标构成一组指标群,经常被合并使用。
中文全名:布林线 英文全名:Bollinger Bands(BOLL) 指标应用法则: 1.股价上升穿越布林线上限时,回档机率大。
2.股价下跌穿越布林线下限时,反弹机率大。
3.布林线震动波带变窄时,表示变盘在即。
4.BOLL须配合%BB、WIDTH使用。
中文全名:麦克指标 英文全名:Mike Base(MIKE) 指标应用法则: 1.MIKE指标共有六条曲线,上方三条压力线,下方三条支撑线。
2.当股价往压力线方向涨升时,其下方支撑线不具参考价值。
3.当股价往支撑线方向下跌时,其上方压力线不具参考价值。
中文全名:成交量变异率 英文全名:Volatility Ratio(VR) 1.VR>;
450,市场成交过热,应反向卖出。
2.VR<;
40,市场成交低迷,人心看淡之际,应反向买进。
3.VR由低档直接上升至250,股价仍为遭受阻力,此为大行情的前兆。
4.VR除了与PSY同指标群外,尚须与BR、AR、CR同时搭配研判。
四、如何应用obv指标
1、当股价上升而OBV线下降,表示买盘无力,股价可能会回跌。
2、股价下降时而OBV线上升,表示买盘旺盛,逢低接手强股,股价可能会止跌回升。
3、OBV线缓慢上升,表示买气逐渐加强,为买进信号。
4、OBV线急速上升时,表示力量将用尽为卖出信号。
5、OBV线对双重顶第二个高峰的确定有较为标准的显示,当股价自双重顶第一个高峰下跌又再次回升时,如果OBV线能够随股价趋势同步上升且价量配合,则可持续多头市场并出现更高峰。
相反,当股价再次回升时OBV线未能同步配合,却见下降,则可能形成第二个顶峰,完成双重顶的形态,导致股价反转下跌。
6、OBV线从正的累积数转为负数时,为下跌趋势,应该卖出持有股票。
反之,OBV线从负的累积数转为正数时,应该买进股票。
7、OBV线最大的用处,在于观察股市盘局整理后,何时会脱离盘局以及突破后的未来走势,OBV线变动方向是重要参考指数,其具体的数值并无实际意义。
五、OBV指标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SUM(IFELSE(CLOSE>;
REF(CLOSE,1),VOL,IFELSE(CLOSE
六、obv指标是什么意思?怎么看?
OBV的英文全称是:On Balance Volume,该指标通过统计成交量变动的趋势来推测股价趋势。
OBV线下降,股价上升,说明主力虚拉股价,暗中在出货,应该是卖出信号。
OBV线上升,股价下降时,说明主力虚打,正在逢低介入,应该是买入信号。
当OBV横向走平超过三个月时,说明有资金在悄悄吸纳,需注意随时有大行情出现。
OBV又称为能量潮,也叫成交量净额指标,是通过累计每日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并予以数字化,制成趋势线,然后配合证券价格趋势图,从价格变动与成交量增减的关系,来推测市场气氛的一种技术指标。
计算公式:当日OBV=前一日OBV+今日成交量。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当日收盘价高于前日收盘价取正值,反之取负值,平盘取零。
当OBV指标持续横盘整理超过三个月的时候,多方可能已经积攒了充足的力量。
此后一旦OBV指标向上突破,就形成看涨买入信号。
当股价下跌的时候,如果OBV指标上涨,就形成OBV指标底背离,这是看涨买入信号。
当股价上涨的时候,如果OBV指标下跌,就形成OBV指标顶背离,这是看跌卖出信号。
当OBV指标和股价一起上涨的时候,表示市场处在良性上涨区间,这是上涨趋势还将继续的信号。
当OBV指标加速上涨的时候,如果股价上涨的速度没有加快,就形成看跌卖出信号。
当OBV出现超过一个月以上,大致上接近水平的横向移动时,代表市场正处于盘整期,大部分没有耐心的投资者已经纷纷离场,此时正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大行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七、股票中的OBV是什么意思?如何使用?
OBV(能量潮) 一.用途: 该指标通过统计成交量变动的趋势来推测股价趋势。
OBV以“N”字型为波动单位,并且由许许多多“N”型波构成了OBV的曲线图,我们对一浪高于一浪的“N”型波,称其为“上升潮”(UP TIDE),至于上升潮中的下跌回落则称为“跌潮”(DOWN FIELD)。
二.使用方法: 1.OBV线下降,股价上升,表示买盘无力为卖出信号, 2.OBV线上升,股价下降时,表示有买盘逢低介入,为买进信号, 3.当OBV横向走平超过三个月时,需注意随时有大行情出现。
三.使用心得: 当OBV出现超过一个月以上,大致上接近水平的横向移动时,代表市场正处于盘整期,大部分没有耐心的投资者已经纷纷离场,此时正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大行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四.计算公式: OBV的计算公式很简单,首先我们假设已经知道了上一个交易日的OBV,就可以根据今天的成效量以及今天的收盘价与上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的比较计算出今天的OBV。
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今日OBV=昨天OBV+sgn×今天的成交量 其中sgn是符号的意思,sgn可能是+1,也可能是-1,这由下式决定。
Sgn=+1 今收盘价≥昨收盘价 Sgn=―1 今收盘价成交量指的是成交股票的手数,不是成交金额。
八、obv指标详解怎样用
能量潮(obv)是将成交量数量化,制成趋势线,配合股价趋势线,从价格的变动及成交量的增减关系,推测市场气氛。
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市场价格的变化必须有成交量的配合,股价的波动与成交量的扩大或萎缩有密切的关连。
通常股价上升所需的成交量总是较大;
下跌时,则成交量可能放大,也可能较小。
价格升降而成交量不相应升降,则市场价格的变动难以为继。
以某日为基期,逐日累计每日上市股票总成交量,若隔日指数或股票上涨,则基期OBV加上本日成交量为本日OBV。
隔日指数或股票下跌,则基期OBV减去本日成交量为本日OBV。
一般来说,只是观察OBV的升降并无多大意义,必须配合K线图的走势才有实际的效用。
由于OBV的计算方法过于简单化,所以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OBV的准确性,可以采取多空比率净额法对其进行修正。
多空比率净额= [(收盘价-最低价)-(最高价-收盘价)] ÷( 最高价-最低价)×V 该方法根据多空力量比率加权修正成交量,比单纯的OBV法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九、OBV的计算公式,OBV计算结果是必然和股价同时上涨和下跌的,那么所说的背离(股价上涨,OBV下降)怎么回事
该指标通过统计成交量变动的趋势来推测股价趋势。
OBV以“N”字型为波动单位,并且由许许多多“N”型波构成了OBV的曲线图,我们对一浪高于一浪的“N”型波,称其为“上升潮”,至于上升潮中的下跌回落则称为“跌潮”。
OBV线下降,股价上升,表示买盘无力为卖出信号参考,OBV线上升,股价下降时,表示有买盘逢低介入,为买进信号参考,当OBV横向走平超过三个月时,需注意随时有大行情出现。
所说背离是一种趋势,即股价一浪比一浪高,而OBV则一浪比一浪低,这就呈背离状态;
背离形态不能以某一天来看,要从一个时间段来看。
参考文档
下载:股票obv指标怎么计算.pdf《股票多久才能开盘》《股票一般多久买入卖出》《股票abc调整一般调整多久》《一只股票停盘多久》下载:股票obv指标怎么计算.doc更多关于《股票obv指标怎么计算》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chapter/24194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