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0年,1991年为什么出现股票?
因为当时出现股票的各种条件具备,成熟了。
瓜熟蒂落....就像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样。
二、炒股的人,当初为何炒股?
这个问题很简单,可以分两种情况分析: 1. 你10元买的时候,是合理价格(不说一定是低价,就当是不高不低),它跌到1元的话,那就属于价值被严重低估,也就是说将来一定会涨回10元。
是的,你等它涨到高于10元再卖,能赚到钱。
而这时,需要再分两种情况:股价迅速回升,也就是你没等多长时间,就等到涨了,卖出实现盈利;
股价极慢回升,你等了好几年才涨到能够卖的价格。
如果第二种情况的话,你实际上是亏损的,因为货币有时间成本,现实中货币有可能贬值。
2. 你10元买进时,是不合理价格(就是股票涨到10块,已经是虚高价格),它跌到1元,就不属于价值严重低估了,将来不一定能涨回到10元。
是的,你可以等,但也许需要等10年,也许不到10年这支股票的上市公司因为管理不善退市了。
这时,无论如何,都属于选股错误,一开始就注定了亏损。
所以,股票是一个有风险的投资品种,投资的时候,有必要事先做一定量的细致研究。
买错股票,注定赔钱;
买错价格,也会少量亏损。
三、炒股是怎么回事
就是你把钱交给人家去赚钱,人家赔了你也跟着赔,人家赚了分大头,你吃残羹剩菜
四、股市有400年的厉史,请问当初是怎样炒股的。
各国的市场都是经历从投机到投资,投机市场逐步向成熟市场转变的.都一样的.
五、炒股是怎么回事
就是你把钱交给人家去赚钱,人家赔了你也跟着赔,人家赚了分大头,你吃残羹剩菜
六、90年代为什么都炒股
92年买个房子才2-10万,现在买个房子35-100万。
通账倒致90年代炒股的人多,当时环境挣钱的很多。
现在大部都是老板。
现在大多数炒股挣钱的少,打工的多。
70年代的轻松。
80年代的惨。
90年代的嫩。
七、股市有400年的厉史,请问当初是怎样炒股的。
各国的市场都是经历从投机到投资,投机市场逐步向成熟市场转变的.都一样的.
八、90年代为什么都炒股
92年买个房子才2-10万,现在买个房子35-100万。
通账倒致90年代炒股的人多,当时环境挣钱的很多。
现在大部都是老板。
现在大多数炒股挣钱的少,打工的多。
70年代的轻松。
80年代的惨。
90年代的嫩。
九、炒股是怎么回事
你是初学者,更要小心谨慎。
股市诱人,但风险并存,初期买少些,先学着看盘,分析走势。
在开盘时首先要看集合竞价的股价和成交额,看是高开还是低开。
就是说,和昨天的收盘价相比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
它表示出市场的意愿,期待今天的股价是上涨还是下跌。
成交量的大小则表示参与买卖的人的多少,它往往对一天之内成交的活跃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然后在半小时内看股价变动的方向。
一般来说,如果股价开得太高,在半小时内就可能会回落,如果股价开得太低,在半小时内就可能会回升。
这时要看成交量的大小,如果高开又不回落,而且成交量放大,那么这个股票就很可能要上涨。
看股价时,不仅看现在的价格,而且要看昨天的收盘价、当日开盘价、当前最高价和最低价、涨跌的幅度等,这样才能看出现在的股价是处在一个什么位置,是否有买入的价值。
看它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之中。
一般在下降之中的股票不要急于买,要等它止跌以后再买。
上升之中的股票可以买,但要小心不要被它套住。
一天之内股票往往要有几次升降的波动。
你可以看你所要买的股票是否和大盘的走向一致,如果是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盯住大盘,在股价上升到顶点时卖出,在股价下降到底时买入。
这样做虽然不能保证你买卖完全正确,但至少可以卖到一个相对的高价和买到一个相对的低价。
而不会买一个最高价和卖一个最低价。
通过买卖手数多少的对比可以看出是买方的力量大还是卖方的力量大。
如果卖方的力量远远大于买方则最好不要买。
现手说明计算机中刚刚成交的一次成交量的大小。
如果连续出现大量,说明有多人在买卖该股,成交活跃,值得注意。
而如果半天也没人买,则不大可能成为好股。
现手累计数就是总手数。
总手数也叫做成交量。
有时它是比股价更为重要的指标。
总手数与流通股数的比称为换手率,它说明持股人中有多少人是当天买入的。
换手率高,说明该股买卖的人多,容易上涨。
但是如果不是刚上市的新股,却出现特大换手率(超过50%),则常常在第二天就下跌,所以最好不要买入。
经过一天的交易,如果当收盘价的实际价格比算出来的价格高,就称作填权,反之,如果实际收盘价比计算出来的价格低,就称作贴权。
这往往与当时的市场形势有很大的关系,股价上升时容易填权,股价下跌时则容易贴权。
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人们往往愿意买入即将配股分红或刚刚除权的股,因为这时容易填权,也就是说,股价很容易在当天继续上涨,虽然收盘时可能看上去股价比前一天低,而实际上股价却是上涨了。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chapter/18344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