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MA1,MA2,MA3,MA4,MA5各指标线都是什么意思,怎么个用法
ma1是五日均线ma2是十日ma3是一个月ma4好像是3个月ma5半年均线让你看趋势,这个有些软件也可以自设,你想要几日就用公式设置几日均线
二、股市中的MA是什么意思啊
MA指标 均线的滞后性是均线系统的致弱点使得均线统系只有在大牛市中成立,从这点来讲均线系统对股市研究并无大益。
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情况下的K线图上都有MA均线指标,并且MA的参数大多为5、10、20,其意思也非常明显,5日代表一周,10日代表半月,20日代表一个月,如果所有的人都用MA(5、10、20)为标准来看股市的话,只有在MA(5、10、20)正确地反应股市运行的,是股市运作的客观规律的情况下才可取,否则就是缘木求鱼越使用越坏事。
我反对这种随大流的不假思索的治股态度。
我们来看MA的计算原理就知道MA的值与其一定时期内历史交易收盘价有关。
假设股价处于高位或低位并开始出现横盘时,每天新的收盘价与上一交易日收盘价变动不大,但MA计算中却要减去前期一个很低或很高的历史收盘价,这样就出现股价没发生多大的波动而MA指标却出现了不小的变化,也就是讲MA受到了历史收盘价的强烈干扰。
这种干扰我们称之为系统干扰。
这种系统干扰能否尽可能地避免呢?应当怎样去避免?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了,不然就没有必要在这提出问题来。
避免的方法就是把这个参数调整到和为股价的波动周期相吻合,按股价的短、中、长期波浪的交易周期为标准。
这样一来不管什么时候的MA均线都相应地包会了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MA就能尽可能地避免相邻周期内的系统干扰。
从目前的股市分析和股市研究来看。
所谓均线的压力和支撑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被广大机构及股民所认可。
但许多时候都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其压力和支撑作用。
均线指标在指示上因其算法而存在最大的弱点那就是它的指示滞后于股价的波动。
当看到所谓的金叉、托、井、死叉和压时股价已经上涨或下跌了一大节。
MA的参数值越大它的滞后性越强。
MA指示就是用损失其实时性换得稳定性。
这样在大牛和大熊时才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是事先又怎样了解这一次是大牛、大熊还是反弹或回调?这样一来MA指标就从整体上失去了指导意义。
再者大家试想哪一次牛市起动不是冲破重重均线压力而昂头向上,又有哪一次熊市不是起源于打破层层支撑而一泻千里的?因此我们就要了解为什么均线有压力和支撑?所谓压力和支撑不是随意作一根线就行的而且即使相邻两个交易日的压力和支撑也不一样。
均线MA的本质就是代表了本周期前N个周期内的交易平均价格(如大致地认为这几个交易日内的成交量是均匀的),那么均线就代表了这N个交易日的参与买入者的持仓成本。
也就因此而产生了压力与支撑的效应。
好了,我们再回到前面的问题,既然牛市和熊市都要冲破这个压力与支撑,那么什么情况下地才能更容易引发行情的改变呢?也就是什么情况下压力与支撑最薄弱,易被重重冲破?使我不由地想起兵法上两军对垒时只有在对方兵力分散时才有利于各个击破。
这就是讲各条均线和股价均匀分布时最易转势、反弹或回调。
例如:用MA(5、10、20)的话,当5日、10日、20日均线之间及收盘价与5日均线之间等距离时,压力和支撑作用较为薄弱易从此展开新行情。
利用这一特点也可以弥补均线的滞后性。
这样做的弱点就是在大牛,大熊中途易出现一定的误判断。
三、均线怎么看,什么意思,看不太懂,对股票有什么意义吗?
展开全部 均线一般指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简称MA,原本的意思是移动平均,由于我们将其制作成线形,所以一般称之为移动平均线,简称均线。
它是将某一段时间的收盘价之和除以该周期。
比如日线MA5指5天内的收盘价除以5 。
移动平均线是由著名的美国投资专家Joseph E.Granville(葛兰碧,又译为格兰威尔)于20世纪中期提出来的。
均线理论是当今应用最普遍的技术指标之一,它帮助交易者确认现有趋势、判断将出现的趋势、发现过度延生即将反转的趋势。
移动平均线常用线有5天、10天、30天、60天、120天和240天的指标。
其中,5天和10天的短期移动平均线。
是短线操作的参照指标,称做日均线指标;
30天和60天的是中期均线指标,称做季均线指标;
120天、240天的是长期均线指标,称做年均线指标。
对移动平均线的考查一般从几个方面进行。
股民朋友在选股的时候可以把移动平均线做为一个参考指标,移动平均线能够反应出价格趋势走向,所谓移动平均线就是把某段时间的股价加以平均,再依据这个平均值作出平均线图像.股民朋友可以将日K线图和平均线放在同一张图里分析,这样非常直观明了。
移动平均线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比较证券价格移动平均线与证券自身价格的关系。
当证券价格上涨,高于其移动平均线,则产生购买信号。
当证券价格下跌,低于其移动平均线,则产生出售信号。
之所以产生此信号,是因为人们认为,移动平均线"线"是支撑或阻挡价格的有力标准。
价格应自移动平均线反弹。
若未反弹而突破,那么它应继续在该方向上发展,直至其找到能够保持的新水平面。
应用范围 现货、期货、股票、基金、其他衍生金融产品 基本特点 1)追踪趋势。
注意价格的趋势,并追随这个趋势,不轻易放弃。
2)稳定性。
因为MA的变动不是一天的变动,而是几天的变动,一天的大变动被几天一分摊,变动就会变小而显不出来。
3)滞后性。
4)助涨助跌性。
5)依靠性。
6)支撑线和压力线的特性
四、股市中ma5.ma11.ma27分别指的是什么
在股票的K线图中MA表示移动平均线指标,MA5表示表示该股票近5天的平均收盘价;
MA11表示近11日的平均收盘价,MA27表示近27日的平均收盘价。
移动平均线运用法则: 1、上升行情初期,短期移动平均线从下向上突破中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的交叉叫黄金交叉。
预示股价将上涨:5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
10日均线上穿3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均为黄金交叉。
2、当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下跌破中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的交叉叫做死亡交叉。
预示股价将下跌。
5日均线下穿1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
10日均线下穿3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均为死亡交叉。
3、在上升行情进入稳定期,5日、10日、30日移动平均线从上而下依次顺序排列,向右上方移动,称为多头排列。
预示股价将大幅上涨。
4、在下跌行情中,5日、10日、30日移动平均线自下而上依次顺序排列,向右下方移动,称为空头排列,预示股价将大幅下跌。
5、在上升行情中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走多头排列的均线可视为多方的防线;
当股价回档至移动平均线附近,各条移动平均线依次产生支撑力量,买盘入场推动股价再度上升,这就是移动平均线的助涨作用。
6、在下跌行情中,股价在移动平均线的下方,呈空头排列的移动平均线可以视为空方的防线,当股价反弹到移动平均线附近时,便会遇到阻力,卖盘涌出,促使股价进一步下跌,这就是移动平均线的助跌作用。
7、移动平均线由上升转为下降出现最高点,和由下降转为上升出现最低点时,是移动平均线的转折点。
预示股价走势将发生反转。
股市有风险,新手前期可以先买几本书看看,然后结合模拟炒股学习,目前的牛股宝模拟版还不错,里面许多功能足够分析大盘与个股,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五、股票中macd线指的是什么,金叉线意味着什么
MACD称为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是从双移动平均线发展而来的,由快的移动平均线减去慢的移动平均线, MACD的意义和双移动平均线基本相同, 但阅读起来更方便。
当MACD从负数转向正数,是买的信号。
当MACD从正数转向负数,是卖的信号。
当MACD以大角度变化,表示快的移动平均线和慢的移动平均线的差距非常迅速的拉开,代表了一个市场大趋势的转变。
MACD是Geral Appel 于1979年提出的,它是一项利用短期(常用为12日)移动平均线与长期(常用为26日)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聚合与分离状况,对买进、卖出时机作出研判的技术指标。
六、股票的曲线中的MA4.MA3.MA2.MA1.ATR.MATR是什么意思
股票的曲线中的MA4.MA3.MA2.MA1是K线的标志,1-4分别代表5、10、20、60等均线,各股票软件的设置不一样,比如同花顺,他就是M5、M10等ATR : MA(TR,N)ATR上真实波幅,波动区间收缩背景:许多技术派已经注意到大幅价格运动往往出现在价格平静的横盘整理之后。
通过比较短期ATR和长期ATR可以非常容易的鉴别出价格平静的横盘整理区间,比如当10期ATR小于等于0.75倍50期ATR时,就表明近期市场不寻常的平静。
这就是一个背景条件,表明关键的入场时机就在眼前。
算法: 今日振幅、今日最高与昨收差价、今日最低与昨收差价中的最大值,为真实波幅,求真实波幅的N日移动平均。
七、股票里面MA的那条线代表什么意思?
.使用MA通常是对不同的参数同时使用,而不是仅用一个。
按各人的不同,参数的选择上有些差别,但都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类MA。
长、中、短是相对的,可以自己确定。
在国内股市中,常利用的移动平均线组合为5日(黄色)、10日(紫色)、20日(绿色)、60日(白色)、120日(蓝色)、250日(红色)线。
其中250日长期移动平均线作为牛市与熊市的分界线。
参考文档
下载:股票ma100均线是什么意思.pdf《今天买入股票最快多久能打新》《联科科技股票中签后多久不能卖》《买股票要多久才能买到》《一只股票停盘多久》下载:股票ma100均线是什么意思.doc更多关于《股票ma100均线是什么意思》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chapter/1575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