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宁波有三宝宁波港宁波装宁波商帮
发布时间:2020-07-05 19:22:11 浏览:684次 收藏:20次 评论:3条
宁波有三宝:宁波港,宁波装,宁波商帮。于是,时至2020年07月05日推荐宁波有三宝宁波港宁波装宁波商帮,想学习的伙伴们一起来看。
宁波有三宝宁波港宁波装宁波商帮:
宁波临近东海,有得天独厚的海运资源。自古以来,宁波商人也多是从事海上作业,但是由于明清后期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导致宁波的海上贸易事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然而,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却打开了宁波贸易的大门,从此,也意外地成就了宁波商人的事业。
1842年,清政府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于是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江宁条约》,又称《中英南京条约》。而南京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即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
上海港是长江流域的终点,腹地深广,交通便捷,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而宁波港相对于上海港来说,条件比较不足,尤其在对外贸易上,由起初1844年的55万元,到1849年则减少了将近90%,那个时候,各省商帮都将目光投向了上海,而宁波与上海之间交通便利,轮船只需要一夜便可到达,所以,宁波商人在宁波本地商业保有绝对优势的基础上,逐渐将生意发展到上海,与已经在沪的宁波商人相结合,逐渐将生意渗透到上海的各个领域。发展到20世纪初,宁波商人在上海的势力大盛,在沪的宁波商人有5万多人,他们迅速在买办阶级中形成影响,并在棉、布、钱、五金等行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例如虞洽卿是德商鲁麟洋行买办,刘鸿生是英商开平煤矿买办,周崇良是德商谦和洋行和德浮洋行买办。
19世纪末,外国资本对华输出越来越严重,因此上海外资银行林立,宁波早前经常从事海上对外贸易,所以宁波商帮中一部分的买办通晓外语,并且熟悉金融业务和有一定的资产担保,所以,这其中,又有大部分人担任了银行买办,如法商麦加银行买办汪清源,华义银行买办厉树雄,美商友华银行买办傅筱庵等。金融与买办的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宁波商帮在上海经济界的地位,逐渐压倒了在沪的其他商帮,成为上海商界的首位。
大名鼎鼎的宁波装,也在这时出现在宁波人聚居的上海滩。裁缝,也就是成衣匠,这也是用沙船带过来的宁波手艺。不过宁波的成衣匠不是一些只会使用剪刀的寻常工匠,他们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红帮裁缝”。
宁波裁缝因为专门给当时被叫做红毛人的外国人做西装,因此就被称作“红帮裁缝”。据说他们的祖师爷宁波人张尚义,是一个在横渡杭州湾时翻船的幸存者。这位当年的宁波小裁缝因为抱住了一块破船板,经过数天的漂泊竟得以到达日本的横滨。在言语不通、满目都是陌生人的异国他乡,他居然凭手艺找到了自己的职业,为停泊在那里的俄国船员修补西装。心灵手巧的张尚义很快成了西装裁剪的高手,多年以后,他的儿子张有松回到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店——福昌西服店,并向宁波同乡广为传授手艺。
“红帮裁缝”作为一个群体,最早是依托上海滩才得以扬名,以后他们的足迹逐渐遍布了大江南北。这些出身卑微的宁波裁缝,成了中国近代服装改革的先驱,由他们所创造的中国服装史上的很多个第一,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第一套西服、第一套中山装,甚至第一部西服理论著作,都是出自宁波人之手。
中山装的设计者王宏卿之子王汝珍说:孙中山先生提出来了,(袋口)要用笔架形,那个时候我父亲问他,为什么要用笔架形,因为笔架形做起来比较麻烦啊,圆的做起来简单啊,他说呢,这里有意义的,什么意义呢?就是我们的革命要用知识分子,等衣裳全部做成以后,孙中山先生来了,(这种款式)称为国服,具体名字就以中山先生命名,就叫“中山服”。
宁波裁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垄断了各地的西服制作业,日后上海南京路上涌现的最有名的西服号,几乎都是宁波人所开。后来的事实证明,“红帮裁缝”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而消失,即使在1949年以后,新中国领导人身上的服装,也几乎都是由“红帮裁缝”的传人巧手制作的。今天,这个中国东部的城市,仍是名副其实的服装之都,在国产的每10件服装中,就有一件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
随着宁波商人北渡上海,并从上海辐射到北京、天津、汉口等各大城市,药材商的足迹也如海鸥逐浪般地流向四方。宁波商人经营的著名药铺,如上海的童涵春、冯存仁、蔡同德,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达仁堂,都是这些城市的药业名店。今天我们仍可以看到这些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未见丝毫褪色。
京城名店“同仁堂”,是宁波乐氏于康熙年间(1662—1722)创办的药号。同仁堂“有方皆法古,无物不藏真”。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现在还陈列着慈禧吃剩的两枚“乌鸡白凤丸”,上面有光绪年间同仁堂制作的印记。
宁波商人在自己的发迹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
1897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华人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中国传统金融业迈向现代的响亮信号。而真正独立创办以一个城市为标志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四明商业储蓄银行,1908年成立的时候,董事会、总经理,全部都是宁波人。
正如早期的宁波商人转而发展钱庄一样,在上海的宁波商人已经看到了资本运作的巨大拉动力,他们从商业领域大踏步地转向了资本运作领域。这预示着宁波商人的经营理念已经得到了巨大提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在华的势力一度松懈,宁波商人迅速抓住机遇,在一年之内就创办了上海煤业银行、民新银行、日夜银行、中华劝业银行等十余家银行。同时,又接盘创办了中国垦业银行,中国企业银行等多家新式商业银行。以宁波金融家为主体的上海银行家队伍,一时被誉为“江浙财团”。宁波籍人士创办的金融业,对在上海的宁波工商业者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了金融界的财力支持,宁波商人们纷纷踏上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道路。宁波商帮中的朱葆三投资兴办了中法航运公司、华商人寿保险公司、华兴水火保险公司、中兴面粉厂、吉邦橡胶公司、中日合营绢丝公司,还在汉口、广州办自来水厂等;叶澄衷以在沪开设五金杂货店起家,先后开设钱庄、经营房地产,并在汉口投资办造布厂、火柴厂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刘鸿生,任英商开平煤矿买办后,先后投资创办了火柴厂、水泥厂、毛纺厂、煤矿以及银行、保险等工商企业,集轻工、重工、商业、运输与金融业于一身,形成全国性的刘氏企业集团;虞洽卿创办三北轮船公司、宁绍轮船公司等,投资共达450万元,至1935年已拥有大小轮船65艘,载重量共达9万吨,占当时全国轮船总吨位的13%,成为全国民办商轮的巨子,可以说,这时的宁波商人势力囊括了上海的大部分行业,真正的做到了上海商业的龙头老大。
在上海这片开阔的“滩头”里,宁波人成了引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的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第一家机器染织企业、第一家灯泡制作厂、最早的民营仪表专业厂,甚至最早的保险公司、房地产公司、证券交易所,都在宁波人的努力中创建。在传统行业中站稳脚跟的宁波商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更多的新兴产业。
宁波商人黄楚九,最早是从中药行业起家的,后来又介入了西药业。但他真正成名是发明了“艾罗补脑汁”。黄楚九在药业上有所获利后,就转而开拓娱乐市场,他在1912年创办“新新舞台”,第二年又在舞台顶层开设了中国第一家“屋顶花园”,其后,又开设新世界游艺场,几经操作,成为业内高手。1917年,黄楚九出资80万元,建成了“大世界”游艺场,一时震动大上海。但黄楚九并未因此罢手,再于1924年创建中华电影公司,成为大上海跨门类的商界奇才。
20世纪初,当“电影”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的时候,更多的人还只是惊叹于这种“西洋镜”所具有的神奇魅力,而又是那些精明的宁波人率先觉察到了其中的商机。早在黄楚九之前,宁波人就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自主制片的影片公司——幻仙影片公司,拍摄并执导了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这批宁波籍的早期电影人,后来被写入了中国的电影史册,他们中包括中国电影的早期拓荒者张石川,以及创办了天一影片公司和邵氏兄弟影业公司的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邵逸夫等著名人物。
1933年,二十几岁的董浩云离开当时属于宁波的舟山定海,到上海发展。几经挫折,几经奋斗,终于成为中国的第一位世界船王。董浩云和稍后的包玉刚,都成了国际航运界令人瞩目的骄子。
假如看了上文,我觉得各位朋友应当掌握宁波有三宝宁波港宁波装宁波商帮了吧,早已在上述文章为大伙儿作出了解读,坚信大伙儿在看了上文以后应该可以懂了吧。
查看更多操盘手法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