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价又涨了,物价会不会也跟着他跑了???
物价是与货币供应量相关的,如果货币供应总量不变,油价上涨,会让其他物价下跌。
比如世界只有两种商品,石油和粮食,货币总量是100亿元:石油总价是50亿,粮食总价也是50亿,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石油单价上涨导致总结上涨到60亿,那么粮食的相对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到40亿。
所以弗里德曼等货币学派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结论是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一个货币现象,也只是货币现象。

二、物价、利率和货币供给的关系?
经济学还是一门不成熟的社会科学,其中学说理论的成立条件都是严格限制的,假设情况不同,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建议你看看两个效应的假设前提是什么! 这两者其实不冲突,两者正好相反!第一个是在经济不景气时,一个是在经济繁荣发展时 利率效应在低物价水平情况下导致利率降低,说明此时经济情况不景气,有通货紧缩的危险!但是,第二个情况,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时候,经济应该是属于蓬勃发展的高涨期(由于投资机会多,而且投资前景好,人们对货币就有很高的需求,而流通中货币量在短期内又相对有限,自然会拉动利率上扬),利率自然会比较高!

三、经济学问题,物价和货币供应量
你的表述有些问题,应该没有理论认为可以同时用货币政策来同时达成“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只有一些理论认为央行可以在这两个目标中有所取舍。
这个问题和其他宏观问题一样,要分时期探讨。
就长期而言,绝大多数(据我所知是所有)流派对长期经济中货币中性是有共识的,古典二分法在长期的有效性基本上可以说是可以信赖的。
经验的证据可以用罗伯特巴罗教材中的这样一句话来佐证:没有哪个国家是靠印钞致富的。
更为具体的经验性证据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存在(就是回归之后的系数不显著),就是通货膨胀和产出在长期不存在取舍问题。
短期,新凯恩斯和货币主义都认同货币非中性(尽管这两个流派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货币政策建议),证据在于引入适应性预期或者理性预期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回归结果,当然还有弗里德曼的名著《美国货币史》。
新古典坚持短期的货币中性,证据在于利率的轻微顺周期(这个顺周期证据我记忆有些模糊了,不太确定,而且抱歉的很,现在实在是没有精力去查证了,所以只能请你存疑了。
。
)另外说句题外话,基本上所有的央行都已经不再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政策手段了,因为现代货币这个概念实在是太暧昧了。

四、为什么名义货币供给量M除以物价水平P就等于实际货币供应水平?
名义货币供给量是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供给量,表现为通货净额与存款净额之和。
一般说来,决定一国名义货币供给量的是该国的中央银行。
因为这个只是货币的直接的数量统计,根据存有的数据便于计量。
但应用到实际的话有比较大的缺陷。
比如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00亿,不考虑其他因素,当商品价格水平上升100%时,同样的货币量的购买力直接下降为一般,实际货币供给量只能算作50亿。

五、油价又涨了,物价会不会也跟着他跑了???
前者,对货币的需求量下降,在货币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下降,推低利率。
后者,则是货币需求大于供给,利率上扬。

六、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是实际总产出和物价水平变动的基本原因这句话对吗
不知道,下面是猜。
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无关,与实际总产出有关。
但是,如果货币印多了,超出与总产出的比例,物价就上涨,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book/6604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