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票分红派现,划算吗?
而一只从来不支付股利的股票,对投资者而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有投资者对分红派现存有疑问:股票分红派现金之后除权,可是要交纳10%的税金。
换句话说,亏了10%的派现分红。
派的越多,亏的越多? 真是这样吗?首先,从本质上来说,投资股票,就是为了得到分红。
而公司挣了钱回报股东,也属天经地义。
想象一个极端,倘若一家公司永远都不分红,那股东投资它作什么?难道永远只能依靠在二级市场上低买高卖来从中获益? 实际上,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就取决于股东能从持有这只股票获得多少现金流回报,这其中包括现金红利和卖出股票的所得。
而卖出股票所得,要看下一个买入者所支付的价格。
下一个买入者支所付的价格,也必将是此后持有该股所能获得的红利和卖股所得——后者仍然要看下下个买入者的出价……,以此类推的最终结果,会得出“当前的股价取决于未来一连串的股利”这个结论,这就是财务学中有名的估计股价的“股利折现模型(DDM)”。
不纠缠于模型的细节,单说其中的思想:若一家公司现在不支付股利,至少将来总有一天会支付(如微软公司的所作所为)。
而一只从来不支付股利的股票,对投资者而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相当于只圈钱不花钱的“黑洞”公司)。
其次,对于公司什么时候应该支付股利、以及应该支付多少,不要说许多人存在疑惑,这实际上也是财务学中的一个难题,也叫“股利之谜”。
解释它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纷争:其中,支持支付股利的,有“鸟理论”,秉承“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古训,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红利,对该理论的拥护者来说,胜过遥远不定的资本利得。
认为是否支付股利要看情况而定的,有“追随者效应”理论,若公司的投资者多属一些年纪大、需要现金支付的投资者(俗称“孤儿寡母”型投资者),公司应当多支付股利;
反之,若公司的投资者是更看重长远收益的青壮年,则少支付股利。
反对支付股利、如篇首的投资者那样思考的,有“税差学派”:若支付股利,投资者马上就要缴纳所得税;
若拖延支付股利,则投资者相当于受到延期纳税的好处。
另外,还有支不支付股利无所谓的“股利无关论”。
若公司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增长迅速而投资收益丰厚,显然把钱留在公司手里而不作为股利分发,对股东来说更加划算(股东虽然没有得到股利,但从股价上涨获益)。
因为股东个人很难获得公司那样的投资机会。
反之,当公司的投资效益很差,增长速度缓慢,则还不如把钱分给股东,让股东去寻找更高收益的投资机会(这样的公司即使股价有增长,也是极其缓慢的)。
通过上述分析得到一般推论是,新的、成长期的公司应当少支付或不支付股利,而成熟、衰退阶段的公司,应当更多支付股利。
最后,考虑到若管理层掌握的“自由现金流”太多,有可能引发乱投资、或为私人牟利的“道德风险”,为降低这一“代理成本”,削减公司多余的现金流用于支付股利(或股票回购)也是有必要的。
总之,分红派现花不划算,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股票分红派现,划算吗?](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38372aa256d03f25?hqQoa.jpg)
二、股票派现是什么意思
股票派现就是说该股票进行现金分红,那些现金分红一般是从上市公司的未分配利润那里进行股票派现的主要来源资金。
![股票派现是什么意思](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77a082ef117c64ee?c4ESl.jpg)
三、股票10转12并派现0.1是什么意思
朋友你好:这是股票的一种增发策略:1. 股票10转12,比如您有1000股某公司的股票,转送以后,股票总数变成2200股2. 转增后股票的总价值不会变,只是数量增多了3. 股票10股派现0.1元,就是说,您有1000股票某公司的股票,派现10元现金4. 派现的现金是含税的,实际到账的现金没有那么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
![股票10转12并派现0.1是什么意思](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8e85abdce65439e4?qPkHg.jpg)
四、股票派现如何计算?
有点长:资料显示,上市公司往往在分配利润时将送股与派现捆绑在一起,这是基于国税发[1997]198号文件的政策背景——对属于个人股东分得再投入公司的部分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上市公司在有关部门批准派发股票股利、股东会审议通过后代扣代缴。
198号文要求,该部分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税基为送股以及现金红利的数目。
因此,如今年年中10送15派1.7元的中联重科,其每10股的征税额度为1.7*10%+15*10%=1.67元,公司代缴所得税后每股仅分得红利3厘——派现明显是为了代扣代缴所得税之用。
相信对你有帮助
![股票派现如何计算?](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f52ed0eb289382bc?EPQuO.jpg)
五、股票的公积金.有什么用?
公积金可以用于:购房贷款、付首付、还房贷;
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有住房;
支付房租;
低保的家庭用于补贴家用;
患病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可用于支付医疗费。
![股票的公积金.有什么用?](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3c376806ccc05505?fXBVd.jpg)
六、股票派现对次日股价有什么影响?
股票派现不会影响股价。
送股后股价会发生改变,因为要除权。
比如原价20元的股票,经过10送10后股价就变为10元。
求采纳
![股票派现对次日股价有什么影响?](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1603ec3ea14ca961?czo9A.jpg)
七、上市公司派现对投资者有什么好处
上市公司派现说明上市公司资金充足,现金流量表利好,财务状况良好,投资者获得现金股利,股票价值会上升
![上市公司派现对投资者有什么好处](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6917a6c2925c175f?WpO07.jpg)
八、股市10转10股派现2.6是什么意思
10转10是用公司的资本公积金转换成股票,你持有的每10股,就会再增加10股。
派现2.6的意思是你每有10股,公司会将2.6元钱打到你的股票账户,这就如同银行的存款利息,在股票市场叫股息。
综合:假设你有10000股,10转10股派现2.6后,你账户会有20000股和2600元现金。
![股市10转10股派现2.6是什么意思](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c7eedb275c5e2730?IoUFQ.jpg)
九、股票派现如何计算?
而一只从来不支付股利的股票,对投资者而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有投资者对分红派现存有疑问:股票分红派现金之后除权,可是要交纳10%的税金。
换句话说,亏了10%的派现分红。
派的越多,亏的越多? 真是这样吗?首先,从本质上来说,投资股票,就是为了得到分红。
而公司挣了钱回报股东,也属天经地义。
想象一个极端,倘若一家公司永远都不分红,那股东投资它作什么?难道永远只能依靠在二级市场上低买高卖来从中获益? 实际上,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就取决于股东能从持有这只股票获得多少现金流回报,这其中包括现金红利和卖出股票的所得。
而卖出股票所得,要看下一个买入者所支付的价格。
下一个买入者支所付的价格,也必将是此后持有该股所能获得的红利和卖股所得——后者仍然要看下下个买入者的出价……,以此类推的最终结果,会得出“当前的股价取决于未来一连串的股利”这个结论,这就是财务学中有名的估计股价的“股利折现模型(DDM)”。
不纠缠于模型的细节,单说其中的思想:若一家公司现在不支付股利,至少将来总有一天会支付(如微软公司的所作所为)。
而一只从来不支付股利的股票,对投资者而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相当于只圈钱不花钱的“黑洞”公司)。
其次,对于公司什么时候应该支付股利、以及应该支付多少,不要说许多人存在疑惑,这实际上也是财务学中的一个难题,也叫“股利之谜”。
解释它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纷争:其中,支持支付股利的,有“鸟理论”,秉承“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古训,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红利,对该理论的拥护者来说,胜过遥远不定的资本利得。
认为是否支付股利要看情况而定的,有“追随者效应”理论,若公司的投资者多属一些年纪大、需要现金支付的投资者(俗称“孤儿寡母”型投资者),公司应当多支付股利;
反之,若公司的投资者是更看重长远收益的青壮年,则少支付股利。
反对支付股利、如篇首的投资者那样思考的,有“税差学派”:若支付股利,投资者马上就要缴纳所得税;
若拖延支付股利,则投资者相当于受到延期纳税的好处。
另外,还有支不支付股利无所谓的“股利无关论”。
若公司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增长迅速而投资收益丰厚,显然把钱留在公司手里而不作为股利分发,对股东来说更加划算(股东虽然没有得到股利,但从股价上涨获益)。
因为股东个人很难获得公司那样的投资机会。
反之,当公司的投资效益很差,增长速度缓慢,则还不如把钱分给股东,让股东去寻找更高收益的投资机会(这样的公司即使股价有增长,也是极其缓慢的)。
通过上述分析得到一般推论是,新的、成长期的公司应当少支付或不支付股利,而成熟、衰退阶段的公司,应当更多支付股利。
最后,考虑到若管理层掌握的“自由现金流”太多,有可能引发乱投资、或为私人牟利的“道德风险”,为降低这一“代理成本”,削减公司多余的现金流用于支付股利(或股票回购)也是有必要的。
总之,分红派现花不划算,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股票派现如何计算?](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3c376806ccc05505?QMkDt.jpg)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book/6252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