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天大盘的最低点及最高点分别为多少?
【大盘进入短线反弹高点,累果压枝;
大多个股开始走弱回调,见好就收】 16日,沪市以3027.51点小幅低开,此后股指维持低位整理态势,多空双方数度攻守3000点大关,低见2960.59点,最终失守3000点并收跌,险守5日均线。
至收盘,上证综指报在2999.71点,跌幅1.12%,全日成交937亿元,较昨日放大5%。
个股涨跌家数比接近5:7,不计ST股,沪市有16家个股涨停,没有个股跌停。
盘面显示,沪市个股今日分化明显,以金融和钢铁为主的大盘蓝筹股全面走软,上证50仅2家个股上涨,上证180仅40余家个股上涨,而中小盘股走势强于大蓝筹。
就拿最常用的KDJ指标来说,上证指数已经明显进入高位区域,并且J值已经开始拐头向下,这就证明在持续涨升的背后,上涨所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前市低点上来,有了百分之十二的升幅,后市因此无法维持大盘持续地上行,有个欲振乏力的势头。
原因也很简单——量能的不足和短线获利筹码的累积。
大盘从其短线低点反弹上来,已经有了百分之十二的升幅,盘中强势个股,有的有了接近百分之三十的升幅,预计短线后市,将会上摸3060点,就处在绝对短线高点,大盘到时面临回调,将会不可避免。
但是,大盘在回调到本轮反弹幅度的67%之后,就将会迎来二度反弹。
大盘的中线走势,将不排除进行一系列的收敛的箱体震荡,其底部将会逐步抬高。
至于今年5月27日形成的向上跳空缺口,只剩4.45未能回补,就只有当作“历史遗留问题”,留待以后去回补了。
接下来几天的盘中震荡行情,是投资者调仓换股,汰弱留强的机会,投资者可逢高卖出主力出货股,减少损失,在回调到位的后市,逢低布局业绩成长股,等待后市大涨挽回损失。
尤其今年再见新高的可能性只会是为零。
尤其是当前市场的环境较上半年已有所不同,不会再有那种单边上扬的走势,操作上仍宜谨慎,而在短线反弹高点之前,大盘的震荡将会加剧。
另有,上半年的市场行情,是为资金推动型,而年内高点出现之后的市场行情,将会是业绩支持型的,这不能不说是在炒作特点上的战略性的转移。
再加上盘中个股也已经是百分之九十八的比例,先后有了年内高点,后市就将难有新高。
即使做多,也还要回避正在回调的、短线反弹到位的品种,重点关注回调到位的短线底部蓄势充分的个股。
建议关注:002219 独一味。
该股除权日过后,有了多个交易日的走红蹿高,低点上来,已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升幅,但近有三个交易日横盘震荡,现价25.93,预计后市还将大幅上冲,短线将会上行到30.00,中线将会震荡走高到35.50。
建议介入看多,看好该股后市填权的走势 。
满意请采纳
二、这波股市最低点
会破2000点
三、怎么查看哪些股票现在处于历史低点
大盘调整期暴露出来的问题最多、最明显,同时也是借市场调整来检验个股能否走牛的有效时机。
那么在近期的市场调整中,该如何来选股呢? 下面笔者将重点谈谈以下七点技巧供投资者学习之用: 1、看调整的时间是否充分,调整周期一般以一到两年为好。
2、创近一年新低的股票应引起关注,如果创出历史新低后股价企稳,则更应密切关注。
因为牛股大都是从创新低后开始步入上升的。
3、关注业绩能否保持稳定,及现金分红情况。
是否进行现金分红是检验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最好的方法。
4、在较低价位时,是否有相关的新题材出现,如重组、业绩大幅提升等。
5、观察走势是否摆脱底部进入上升通道。
应注意,抄底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无法判断此处是否就是底部。
有些投资者总是以能抄到底而沾沾自喜,这其实风险很大,不值得提倡。
6、观察短期均线是否呈多头排列,K线在周均线上是否站稳。
7、通过成交量的变化判断机构进出及其运作的状况是关键。
因为如果在最高价位没有最大成交量出现,而进入横盘整理,意味机构运作失败,无法出逃,已成"死庄",一旦资金链断裂,股价将下跌。
四、这波股市最低点
今天大盘2068点构成三重底反弹阳包阴。
五、目前哪些股票价格已经到达历史低点
跌破2300点到那时,大部分股票都会是低点 我这段时间操作的感受和建议,应该对你的问题是否有帮助, 你先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借鉴: 现在空仓的可以逢低在2300附近注意少量加仓, 手中持有股票的是最无奈的,只能在逢瞬间冲高时坚决减仓, 不跌破2300点坚决不加仓。
宁可错过,不能做错。
错过后就右侧安全操作更稳健 亏损的此时病急不能乱投医,不要冲动,逢高卖出,跌破3200在少量加仓。
空仓的 不要错过此时是 少量逢低买入的最好时机。
六、这波股市最低点
早盘高开震荡,临近收盘,多头放量反击,收在2100点上方,个股活跃,高送转是主流。
午后大盘有继续上攻的动力,压力2112点,注意突破情况及状态。
七、股市的最低点是多少
1、不是太明白你想问的是什么,是说今年吗,我个人认为低点已过2132。
63是今年最低;
2、理论低点0点,即全部股票价格为0元时的指数点位。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book/5970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