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全面分析一间上市公司的价值,详细举例说明(如民生银行)
宏观经济面的分析:可以把我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了解供求关系 行业的分析:经济周期和行业分析,判断其类型 公司的分析:基本面的分析包括行业地位,公司经济区位,公司产品,经营能力,财务分析,会计报表的分析,公司财务状况,重大事项分析还有投资技术分析就是K线图分析,
![怎样全面分析一间上市公司的价值,详细举例说明(如民生银行)](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bb2ac79a4690a2a0?gV7vE.jpg)
二、如何认识和评估并购企业的价值
并购企业价值评估 :包括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并购企业自身价值评估、并购投资的价值评估。
而通常评估中说做的只有第一个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后两个并没有做,但是这两方面是评估师的职责范围,而且是最适合评估做的。
(一)目标企业自身价值评估:n 评估方法Ø 收益法Ø 资产基础法Ø 市场法n 评估思路: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 。
主要是要看目标企业的经营特点、资产状况以及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认识,从而来考虑使用什么方法评估。
1、市场法:在国内市场上类似的交易案例比较少,应用条件存在限制。
虽然由1300多家上市公司,但是市场没有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上市公司一般有70%的股份不流通,市场价格只是30%流通股的价值,所以简单运用市盈率倍数来修正被评估企业价值,其结论不可靠,而评估追求的就是可靠性,而不是精确性,所以更多的运用是成本法和资产基础法。
2、“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中提出不要单独运用某种方法,所以在未来并购中更多的是要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如果这两种方法的结论存在差异的话,就要检查两种方法路径是否可靠,才能判断其结论是否可靠。
如果两种方法的资料和路径是可靠的,那么一般来说两种方法的结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但在过去我们的认识是有误区的,特别是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原来提出以成本法为基础,收益法为验证。
使用成本法的时候,面对的客体的特征是:多的是资产,少的是效益,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前期不是为了改制,而是主要为获得现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上市公司上市后会发生变化,原因就是改制时就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要解决资产和效益问题的方法无非两条,一是剥离,把上市企业缩小,但部分剥离后就可能存在关联交易,而且即使这样的剥离也会存在着资产和效益的不匹配,就要求评估值不要太高,甚至有一点时间证监会要求净资产增值率不能超过20%,从而在使用成本法评估时,就会出现就低不就高。
二是一个企业要改制上市,起初要求是净资产利润率不低于10%,后来是不低于银行的存款利率,而评估值与利润之比还要追求一个高值,因为股票发行价格是每股净利润乘以市盈率,而在市盈率被证监会确定的情况下,只能提高每股净利润来扩大融资量。
按这样两种路径来评估,肯定是收益法的评估结果将会远远高于成本法的评估结果,但现象却是收益法评估结果与成本法评估结果是一致的,因为要用收益法验证成本法的结果,所以即使验证了,收益法的结果也是不用再看的。
因而目标和路径是存在问题的,在这样的前提和条件下,两种方法的应用是有限的。
然而“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的推出,使得在未来的并购企业的评估中,通常会是两种方法,如果两种方法存在差异,就要分析路径、判断、价值取得是否可靠。
3、收益法评估中的问题:(1)预测期的确定:除了有明确的规定,通常是3-5年,之后采用永续,但是却都没考虑内在约束条件:对并购企业来说,评估的是某时点目标企业资产规模不变的价值,而在资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未来收益的决定取决于成本减少和收入增加,即影响未来收益的是产量、价格和成本。
而任何企业都有不同的成长阶段,在资产规模一定的情况现,价格产量实现的规模都有一定的度,不可能无限增长,而预测3-5年就是预测资产规模不变的度。
(2)简单应用企业发展规划:一般企业的规划比较乐观,特别是作为被并购企业,为了卖得高价,是将所有的想法都溶于规划中,而并未考虑未来增长是由什么因素造成。
如果规划假设未来市场充分实现等等,这就需要分析收入增长是否是由于投资扩大引起。
![如何认识和评估并购企业的价值](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b9ddcb9ebe5d9aea?nlVcz.jpg)
三、上市公司并购的意义
第一,对被并购的企业来讲是注入优质资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第二,对并购方来讲是扩大企业规模,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第三,对中小投资者来讲等于弃暗投明。
第四,对整个行业来讲,优化资源配置。
第五,对普通员工来讲,工作环境以及待遇都是很大的改善啊。
![上市公司并购的意义](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4d5dc8859fada083?5SL8W.jpg)
四、如何说明并购对上市公司市值的影响
值对并购活动的影响 (一)市值与并购动因 按照Shleifer和Vishiny(2003)的模型,行为经济学假说认为并购交易的主要驱动力是并购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
该假说假定市场是非有效的,即市场对企业市场价值的评价存在偏差。
理性的管理者会以被市场高估的公司股票去购买被低估了的相关公司的资产。
并购的实质是并购企业价值被错误估价后,管理者为了获得错误估价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积极的保值策略。
按照其解释,在并购浪潮中一定会发生大量的换股并购(Stock Swap Merger)。
Harford(2004)对该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上述假说。
另外,为获取市值差额收益的投机心理,也是一些并购活动的重要动机。
在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市场的短期投机性较强,投资者热衷于炒作投资概念和题材。
并购公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财富效应,会引起相关企业股价的上涨。
一些投机资本家利用并购事件进行概念炒作,低买高卖,从中赚取超额收益。
(二)市值与换股并购 换股并购是指并购企业通过本公司股票换取目标公司股票的并购。
良好的市值表现可以提高并购企业股票的支付能力。
目标企业也更加容易接受换股并购的方案。
同时,换股并购也会对并购企业的市值产生影响。
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只有当管理层利用所拥有的私人信息意识到企业股价被高估时,并购企业才会选择换股并购。
因此,换股并购会让投资者产生并购企业市值被高估的预期,当并购消息公布时,并购企业的股价会因投资者的预期回归而趋于下降。
Andrade,Mitchell和Stafford(2001)的研究表明,换股并购的并购企业在事件宣告期前后会有显著的负面效应(-2%到-3%的非正常收益)。
三)市值与现金并购 现金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企业大多成长历史短暂,自有资金积累不足,因此需要向外部进行融资。
市值规模直接反映并购企业对社会资本的吸收能力。
首先,在公司股本不变的情况下,市值越大意味着股价越高,从而股权融资的能力就越强;
其次,公司市值越高,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越强,越容易得到更高的资信评级,融资成本也就越低。
现金并购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低成本融资,而市值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的高低。
对于市场而言,现金并购通常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表明并购企业的现金流较大,而且有能力充分利用并购所形成的投资机会。
选择现金并购的企业股票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使其股价上升、市值增加。
(四)市值与反收购 敌意收购指收购方在目标公司不情愿的情况下,通过大量购买目标公司股票取得控股权的收购行为。
这种做法会影响到上市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不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
在全流通条件下,由于所有股票都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流动,敌意收购的可能性将会增加。
市值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反收购能力的新标杆。
市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最容易成为敌意收购者的目标。
市值体现的并不仅仅是股价,而是公司综合实力的象征。
市值越大,表明上市公司并购其他企业的能力越强,反收购能力也相对越强。
![如何说明并购对上市公司市值的影响](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17895c95f93c6d80?ZkW0R.jpg)
五、如何评价上市公司的价值
研究上市公司,无论是分析其在行业中所处地位、营运状况及发展趋势,还是判断其股票的内在价值和投资收益,或者评价其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人们全部采用历史财会报表的数据,且往往强调这些指标的增长。
(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我们在评价上市公司时应当区分企业的“增长”和“发展”概念的不同含义。
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可持续发展的量化表现,经常情况下是一个“增长”的概念。
但是,企业“发展”是比单纯数量“增长”要求更高的概念。
需要防止以牺牲企业 “长远发展”的代价来换取企业“短期增长”的倾向。
发展经济学认为, 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表现为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钱纳里的话说,经济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
随着我国总体经济格局的转变,企业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大部分行业的竞争程度空前激烈,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市场竞争的考验。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立足的根本在于其产品的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新技术,降低成本,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管理。
如果上市公司的经营机制转换不力,有的上市公司,特别是那些有着明确聘用期的总经理,为达到配股资格的衡量标准, 就会出现经营管理上的短期行为,而不去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傻事,他们就会靠扩大债务来支持企业的“增长”。
这债务包括帐面上的显性债务和应支未支、应提未提的隐性债务。
企业发展与利润最大化是矛盾的统一体,利润既是发展的手段, 又是发展的结果;
没有利润就谈不上发展, 发展也不一定非要牺牲全部利润不可。
然而即使以最大利润为目标,有时也要在短期内对利润加以限制,以便将来更多地盈利。
这两年盛行的资本经营, 正是中国企业管理从“实物管理”走向“价值管理” 的一次飞跃。
在这个飞跃中,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企业的“价值增值”,而不仅仅是净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的市值成为比传统概念的资产价值更重要的衡量指标。
(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在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下, 企业总价值最大化目标会使所有者与经营者追求的财务目标趋于一致,即崇尚真实的利润,追求企业的整体价值和长远发展。
![如何评价上市公司的价值](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f73a63d6fbcb888d?XWmpM.jpg)
六、如何分析上市公司并购价值
一、战略价值分析 战略价值是促使产业资本并购或者回购相应目标的主要因素,也往往是由产业资本战略目标不可逆转和上市公司独特资源的几乎不可替代性所决定的,是我们考虑的最主要方面。
独特资源往往是并购的首要目标,比如地产、连锁商业还有一些诸如矿类的资源,其往往具备不可替代性,其它试图进入该行业领域的产业资本必须或几乎要通过收购来切入。
而已经占有该资源的大股东也几乎不可随意放弃,可能采取回购股权的方式加强控制。
这类情况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门店、土地、渠道、品牌、矿产等一些具有较为明显垄断性的独特资产。
二、重置成本和市值比较 对于产业资本来说,如何尽量低成本收购实业资本也是其重点考虑的问题。
那么对比分析重置成本和市值之间的差距,就可较为清楚的分析这一因素。
市值较重置成本越低,则对产业资本的吸引力越大。
不同行业的重置成本都有较大差别,这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三、行业情况分析 策门槛和行业集中度是决定行业并购活跃度的主要因素。
1)策门槛 比如金融行业的并购就不容易发生,这是和策管制密切相关的。
一般情况下和国计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并购的策成本往往非常高,也很不容发生市场行为模式下的并购。
并购涉及的复杂因素多,不确定性较大。
而由于缺乏控制权竞争和争夺的压力,控股方回购积极性也会相应削弱。
2)行业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越低,则并购和控股权争夺一般情况下越容易高发,反之则不然。
四、股东和股本结构 股权结构和股东情况也往往是决定并购和回购活跃度的重要因素。
1)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越是分散,越容易产生各类并购行为,也越容易刺激大股东回购。
反之股权较为集中,或一致行为人持有集中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发生二级市场并购难度一般较大,控制权转移更多可能以股权协议转让为主。
另外,大股东有回购承诺或者表态回购意愿的也必须要关注。
2)其它大股东情况分析 大股东的资金紧张情况,或者该行业资金面普遍紧张,都可能会导致大股东方面愿意引入新的战略投资方,或者对恶性并购行为的抵抗力减弱从而引来其它产业资本关注。
3)股东行为 抛售或者增持的历史记录,从侧面来分析大股东对该公司实业价值的看法。
4)股本规模 一般而言,股本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有能力并购其的产业资本往往越多,并购所需的资金成本一般较小。
所以,小股本上市公司在同等条件下,更容易出现并购或者回购。
尤其是中小板中一些有价值的营企业龙头,其被并购的概率往往较大。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并购价值](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e449d4ed446812c5?nXrQZ.jpg)
七、如何进行并购业务分析?如何进行投资价值分析?
这个概念就很广泛了,首先公司都有投资规划,考量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目标市场,而目标市场由行业和地域组成,行业可参考下面3种:横向并购;
纵向并购;
混合并购;
地域考量的因素更多了:原材料、交通、税收、劳动力、金融等方面。
大的范围还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环境等等。
需要公司内部各部门做详细的尽职调查报告,包括法务、营销、财务等等部门的通力合作!
![如何进行并购业务分析?如何进行投资价值分析?](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569565182a4a13e8?npYOf.jpg)
参考文档
下载:谁知道如何分析上市公司并购价值.pdf《股票合并多久能完成》《股票冷静期多久》《股票交易后多久能上市》《股票上升趋势多久比较稳固》下载:谁知道如何分析上市公司并购价值.doc更多关于《谁知道如何分析上市公司并购价值》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book/4222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