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加应力:Δp=p-σcd=170-20=150Kpa2、压缩模量:Es=(1+e1)/a=(1+0.8)/0.25=7.2Mpa3、最终沉降量:s=Δp*H/Es=150*1.2/7.2=25mm得出基础最终沉降量
股识吧

最终沉降量对应的孔隙比怎么算基础面积相同,基底附加应力也相同,但埋置深度不同,对于两基础,最终沉降量有何区别? A. 埋深大的比埋深

  阅读:6728次 点赞:49次 收藏:17次

一、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

1、附加应力:Δp=p-σcd=170-20=150Kpa2、压缩模量:Es=(1+e1)/a=(1+0.8)/0.25=7.2Mpa3、最终沉降量:s=Δp*H/Es=150*1.2/7.2=25mm得出基础最终沉降量为25mm

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


二、3.某厚度为10m的饱和粘土层,初始孔隙比e0=1,压缩系数a=0.2MPa-1,在大面积荷载p0=100kPa作用下,

这个题简单啊。
就是大面积荷载作用且作用面积远大于地基土可压缩层厚度。
最终沉降量S=PoH/Es。
Es=1+eo/a。
就可以算出来了!

3.某厚度为10m的饱和粘土层,初始孔隙比e0=1,压缩系数a=0.2MPa-1,在大面积荷载p0=100kPa作用下,


三、关于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最终沉降量如何确定?

除设计图纸有规定外 一般是稳定后最后10天的平均速率小于规定值0.3mm,统计所有整个周期内的所有值,即为最终沉降量,同时规范在《JGJT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有相关要求。

关于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最终沉降量如何确定?


四、计算负荷地基最终沉降量

应该是基底下i层土的压缩模量

计算负荷地基最终沉降量


五、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三角形荷载怎么算

1、这个问题不是三句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没有三五页纸,搞不定。
2、简单说下吧,若果你会均布矩形荷载下的沉降量计算,那么三角形分布矩形荷载的计算就比较简单,因为这二者的差别只是在查表的时候,一个查的是均布矩形荷载的表格,另一个查的是三角形分布矩形荷载的表格,其余的都是完全一样的;
3、若你现在不会均布矩形荷载条件下的沉降量的计算,那么建议你随便找一本土力学的书来看看,在附加应力这一节,一般都会详细讲解均布矩形荷载的沉降量计算的,将这个看懂了,再来这个三角形分布矩形荷载的沉降量计算,就很简单了。

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三角形荷载怎么算


六、ep曲线法沉降计算的主要步骤

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
你直接找“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不要找那种经过改进的方法,直接找最原始的分层总和法,就是你需要的计算步骤。
大致步骤就是1、确定计算深度;
2、分层;
3、计算各层的自重应力,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
4、根据上一步计算出的两个应力,在曲线上查到每一层的与应力相对应的孔隙比e;
5、根据孔隙比计算出每一层的沉降量,然后累加,就得到总沉降量。

ep曲线法沉降计算的主要步骤


七、基础面积相同,基底附加应力也相同,但埋置深度不同,对于两基础,最终沉降量有何区别? A. 埋深大的比埋深

用分层总和法考虑每一层的沉降量是det s=Po*det H/Es这里的Po是附加应力,和自重应力是没关系的。
所以两个基础虽然埋置深度不同,但是只要取基础下面相同的层厚计算,沉降量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还需要考虑计算深度的问题,计算深度的判别式是附加应力=0.2自重应力。
两个基础往下面取一段相同的层厚,由于埋置深度大的基础自重应力在层底肯定比埋置深度小的大,但是两个基础这里的附加应力相同(附加应力系数只与l/b,z/b有关,这里的z是相对深度),所以埋置深度小的基础最先满足计算深度判别式(因为自重应力小)上面是取了相同层厚的土层,结果埋置深度小的基础最先满足计算深度判别式,所以埋置深度大的基础的计算深度比埋置深度小的计算深度大。
所以埋置深度大的基础沉降大。
不懂可以继续追问

基础面积相同,基底附加应力也相同,但埋置深度不同,对于两基础,最终沉降量有何区别? A. 埋深大的比埋深


八、在建筑工程中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较常见的方法?

分层法,规范法计算

在建筑工程中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较常见的方法?


九、强夯地基和强夯置换地基做静载实验,沉降量如何规定?在什么范围内是合格的?承压板如何选取?

不管什么桩静载实验沉降量都是一样的,四公分以内算合格

强夯地基和强夯置换地基做静载实验,沉降量如何规定?在什么范围内是合格的?承压板如何选取?


参考文档

下载:最终沉降量对应的孔隙比怎么算.pdf《香港上市的股票多久可以卖掉》《股票退市多久能拿到钱》《股票违规停牌一般多久》《股票大盘闭仓一次多久时间》下载:最终沉降量对应的孔隙比怎么算.doc更多关于《最终沉降量对应的孔隙比怎么算》的文档...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