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虚增产量的话可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吧!虚减的话可能为了少缴税吧
股识吧

国有上市公司虚报营业额怎么办亏损企业出现虚报亏损问题如何处理

  阅读:5892次 点赞:18次 收藏:43次

一、企业虚报产量

如果是虚增产量的话可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吧!虚减的话可能为了少缴税吧

企业虚报产量


二、公司虚增利润目的何在?虚增的利润不得交税吗?

虚增利润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有时候即使交税也要做

公司虚增利润目的何在?虚增的利润不得交税吗?


三、拟上市公司虚假出资一般应该怎么解决?最后有案例。

典型案例 
 
投机不成蚀把米 虚假出资遭刑罚
 
    甲公司是香港某电子集团下属两家子公司——乙(香港)有限公司、丙(广州)电子有限公司在某省某市某空调器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于1999年12月16日合资重组成立的空调企业,注册资本6800万元。
其中,某市某空调器有限公司出资1298.8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9.l%;
某市丁有限公司出资741.2万元,占10.9%;
丙 (广州)电子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3060万元,占45%;
乙(香港) 有限公司出资等值人民币1700万元的外汇,占25%。
甲公司的最大股东当属香港某电子集团旗下的乙(香港)有限公司和丙(广州)电子有限公司,合计持股高达70%。
但这两家公司以1059万元应收票据出资,涉嫌虚假出资。
从某市工商局查询的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01年3月23日对广东甲公司所作的验资报告显示:甲公司的注册资本为6800万元。
截至2001年2月28日,甲公司已收到其股东投入的资本6800万元中,由乙 (香港)有限公司和丙(广州)电子有限公司投入的资本中有1059万元是应收票据。
该案经检察院起诉,法院认定乙(香港)公司和丙(广州)公司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依法判处乙公司和丙公司罚金各25万元人民币,对两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判处3年有期徒刑。

拟上市公司虚假出资一般应该怎么解决?最后有案例。


四、公司虚报人数

具体要看经理拿到钱以后是怎么支配的:1、用于公司支出,涉及税务上的问题,现在很多小企业采用这种方式提出现金;
2、如果用于其人支出,且公司其他股东及相关领导、负责人不知情,则可能涉嫌犯罪;
3、如果公司其他股东及相关领导、负责人知情,且以这种方式作为该经理的收入的一部分,涉嫌偷逃个人所得税,数额较大的话也涉嫌涉税犯罪。
还有其它情况。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我看你所说的金额控制在1600元以下,可能是为了少交个人所得税。

公司虚报人数


五、如果是虚增利润要怎么去分配利润

不懂你的意思,虚增利润的话无非两条路,增收入或减费用,可以每个月相应做点就不那么显眼

如果是虚增利润要怎么去分配利润


六、亏损企业出现虚报亏损问题如何处理

对企业故意虚报亏损的,在行为当年或相关年度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适用《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
对企业依法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年度或处于亏损年度发生的虚报亏损行为,在行为当年或相关年度未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适用《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
据此,如被税务部门检查出存在虚报亏损并造成少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应按《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处理,即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亏损属于虚报亏损,但未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适用《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亏损企业出现虚报亏损问题如何处理


参考文档

下载:国有上市公司虚报营业额怎么办.pdf《今天买的股票多久才能卖》《股票抛股要多久》《股票成交量多久一次》《场内股票赎回需要多久》下载:国有上市公司虚报营业额怎么办.doc更多关于《国有上市公司虚报营业额怎么办》的文档...
我要评论
程家维
发表于 2023-05-15 19:22

回复 郑楠:根据法律规定,被列入严重不合法企业名单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董事、监事、高管的相关信息将纳入信用监管体系,任职资格相关事项受到限制,三年内不得担任其他商事主体的董事、监事及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

薇丝露
发表于 2023-04-30 17:08

回复 张志信:公司破产,股票也会消失。公司破产以后,股票的流向:1、在上市公司宣布破产后,它所购买的股票消失了,因此亏损了。但是在中国股市,退市股票在完全退市前将在三板市场交易。原在本所流通的股票,由拟任股票转让代表人的证券。

蔡宜蓁
发表于 2023-04-20 21:59

回复 林汀汀:这种情况并不合法,上市公司不能向事业单位索要发票。发票是由事业单位自行开具的,如果上市公司需要开具发票,应该向事业单位提供相应的购买合同或服务协议,并按照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进行付款。如果上市公司坚持索要发票,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