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票上涨一般分几浪?
是股票波浪理论的术语。
波浪理论的基本观点: 1.股价指数的上升和下跌将是交替进行的。
推动浪和调整浪是价格波动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
2.推动浪由5个上升浪组成,即五浪上升模式模式。
在市场中价格以一种特定的五浪形态,其中1、3、5浪是上升浪,2浪和4浪则是对1、3浪的逆向调整。
3.调整浪由A、B、C三浪组成,即三浪调整模式。
五浪上升运行完毕后将有A、B、C三浪对五浪上升进行调整,其中A浪和C浪是下跌浪。
B浪是反弹浪。
4.一个完整的循环由五个上升浪和三个调整浪组成,即所谓的八浪循环。
5.第一浪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属于构筑底部,另一种则为上升形态;
第二浪有时调整幅度较大,跌幅惊人;
第三浪通常最具爆发力,是运行时间及幅度最长的一个浪;
第四浪经常以较为复杂的形态出现,以三角形调整形态的情况居多。
如二浪是简单浪,则四浪以复杂浪居多;
如二浪是复杂浪,则四浪以简单浪居多。
四浪不应低于第一浪的顶。
第五浪是上升中的最后一浪,力度大小不一。
6.A浪对五浪上升进行调整,下跌力度大小不一;
B浪是修复A浪下跌的反弹浪,升势较不稳定,C浪下跌的时间长、幅度大,最具杀伤力。
艾略特的模式的基本采样数据取材于美国的道琼斯指数,从先天上,就决定了其应用的局限性,也许在道市上,它也许比较准确,但在其他股市上,必然有其局限性和技术缺陷。
波浪理论的缺陷在于,大浪和小浪不易区分;
浪的形式多样,不易判断。
主要用于分析、预测股市行情的总趋势,不适于对个股的选择。
![股票上涨一般分几浪?](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189d9f4cc386439d?wGp0u.jpg)
二、股票中的三浪线是什么
是最大的推动主生大浪.如601002,9月到现在走的,现在是三浪过度4浪整理.后面可走5浪,但5浪也可以是失败的浪 . .
![股票中的三浪线是什么](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d0201a6a11e0ee15?beaJB.jpg)
三、波浪理论中,为何有时候股价总是走三浪的呢》。
在西方对于技术分析有这样一个观点,当市场信息统统用股价表现出来的时候,技术分析才可以完美的实现其作用。
这里的市场信息指的是所有信息,包括政策面,基本面,资金面,公开的消息以及内幕消息。
当然这样完全有效的市场是不存在的,那么因此技术分析就不可能完全按照理论去走。
技术分析其实是从大量的实战中总结出来的,代表其发生的概率最大,而不是一定发生。
就拿波浪理论来说,尤其是在中国的股市上。
有很多股票由于各种原因走了不止5浪,而有一些明明已经终结了原来的波浪了,可还会继续下去。
因此有人在波浪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个名为股票走势三段论的说法。
即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会有三大浪。
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具有指导意义,因为三大浪中可能还包含了三个小浪,这样就很难抉择了。
![波浪理论中,为何有时候股价总是走三浪的呢》。](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719f512aeb0c4b29?PI9yZ.jpg)
四、股市里走完abc三大浪什么意思。
波浪理论1-5是上升 abc是下跌 如果说走完abc 说话人的意思是股市下跌完成 开始筑底
![股市里走完abc三大浪什么意思。](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623ba1af91ef0b4d?z1nxr.jpg)
五、股票的五浪是怎么形成的
股票的5浪形成原因:1. 大众心理:大部分人都是没有耐心的,最近的小幅调整让股民开始心理畏缩。
所以,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这种“敢输不敢赢”的心理。
2. 5浪中的向上的1,3,5是推动浪,向下的2,4是调整浪。
如果把上升的5浪比做一条鱼,1浪是鱼头,3浪是鱼身,5浪是鱼尾。
3. 1浪形成:大部分人对盘面的波动都是很敏感的,往往趋势开始的第一波利润,都是散户赚到的;
2浪形成:散户出货时,主力在高位接棒。
散户赚了主力的钱;
3浪形成:主力继续推高,散户没有耐心很少参与,这里的利润往往是主力赚到的;
4浪形成:主力高位托价,有买有卖,以卖为主;
散户往往经不住诱惑在4浪调整浪进入;
5浪形成:由于溢价,价格泡沫化,主力的账户权益往往已经变成了本金的数倍。
主力将4浪中出货的变现资金再次打入推高价格诱多出货。
散户觉得再不进场就要失去发财的机会。
持有的散户也做着发财梦打死也不平仓。
于是主力在5浪将绝大部分仓位变现,套现数额远远大于本金,而且持仓还有股票。
这部分股票便是很多人所说的,0成本货。
![股票的五浪是怎么形成的](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abee1e917acaee29?TIj40.jpg)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book/2821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