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息和红利的计税标准
现在是按持有时间计算持股1个月内 ,扣20%所得持股1年内的,扣10%超过1年,5%扣除方法:1、股权登记日(发红利前一天)先扣你5%, 2、等卖时候,补齐余款
二、上市公司在向个人投资者支付股票股利、现金股利、资本利得如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上市公司在向个人投资者支付股票股利、现金股利、资本利,都是按10%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以现金股利为例。
如:某一上市公司2022年分红:10派2元(含税)。
意思是每10股派发现金2元,含税。
那么:股民的个人所得税是:2×10%=0.2元。
那么实际拿到的是:2×(1-10%)=1.8元。
也就是每10股派发到的税后现金是1.8元。
0.2元是个人所得税。
三、个人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期间取得股息红利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证监会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22〕85号)第一条,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暂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前款所称上市公司是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
持股期限是指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上市公司股票之日至转让交割该股票之日前一日的持有时间。
四、股息分红税是怎样征收的
计算公式如下:所得税应缴金额=分红金额/股 X股数X20%
五、所上市股票的股息红利所得如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22〕101号)相关规定:一、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上述规定自2022年9月8日起施行。
六、核定征收企业股息红利怎么征税?
股息红利税指的是对上市公司的分红征税。
对一年以上的长线投资者,红利税减半征收,税负为5%;
对一月以内短期买卖的投资者加倍征收。
股息红利税:红利所得税属于“个人所得税”范畴。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条款,个人因持有中国的债券、股票、股权而从中国境内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需按20%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
红利税是指对上市公司的分红征税。
如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得到100元现金分红,如果红利税税负为20%,就要缴20元红利税。
红利税属于个人所得税范畴,目前按半征收,即税负为10%。
经国务院批准,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股息红利所得按持股时间长短实行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
持股超过1年的,税负为5%;
持股1个月至1年的,税负为10%;
持股1个月以内的,税负为20%。
2022年1月1日之前,股息红利税的实际税负为10%。
新政实施后,对一年以上的长线投资者,红利税减半征收,税负为5%;
对一月以内短期买卖的投资者加倍征收。
七、股票分红怎么扣税
股票所得红利扣税额度跟持有股票的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经国务院批准,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股息红利所得按持股时间长短实行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
持股超过1年:税负5%持股1个月至1年:税负10%持股1个月以内:税负20%新政实施后,上市公司会先按照5%的最低税率代缴红利税,此后按照投资者卖出的时间不同,再来补缴15%到5%的税费。
也因为这样,很多投资者在股票卖出之后,才会发现原来账户里的钱变少了。
拓展资料:股票分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1)可以广泛地动员,积聚和集中社会的闲散资金,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扩大生产建设规模,推动经济的发展,并收到"利用内资不借内债"的效果。
(2)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促进资金的横向融通和经济的横向联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益。
(3)可以为改革完善我国的企业组织形式探索一条新路子,有利于不断完善我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个人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好地发挥股份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可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特别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使政府和企业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用其权,各得其利。
(5)可以扩大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增强对外的吸纳能力,有利于更多地利用外资和提高利用外资的经济效益,收到"用外资而不借外债"的效果。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book/2292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