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原则)是什么
按巴菲特的话,巴菲特的哲学= 本杰明葛拉汉75% + 费雪/查理孟格 25%本杰明葛拉汉的主张是:1)注重公司的历史多于未来- 未来变数过多,历史可以提供一个较可靠的参考。
(可以阅读财务报表,看数字是否连贯(如 盈余是否持续稳定的增长))2)公司本益比(股票价格/每股盈余 P/E)一定要低- 好的公司在高的价位不是一种明智的投资。
任何公司在“某个”价位都是好的投资,但离开了那个价位就是投机。
3)无视短期波动- 本杰明葛拉汉认为预测短期的进场/退场时机是不可能的。
4)安全边际- 也就是在股票“打折”的时候买,打个比方:某公司 现在股价为2。
00但你从财务报告研究出它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只值 1。
00于是你等待下一次的金融风暴,当股价=1。
00的时候,公司的价值=股价(还没有安全边际)当股价<;
1.00时,你的投资就有了安全边际(也就是包赚不赔)前提是你计算 安全边际 和 内在价值 的能力5)市场先生(比喻市场是不理智的)- 把股市当成一个情绪波动很大的人,当他情绪悲观低落时,他会把股票卖的很便宜,当他亢奋充满希望时,他会把股票卖得很贵。
你的责任就是在他把股票贱卖的时候买,当他充满希望的时候卖回给他。
三言两语很难解释巴菲特的哲学,如果你真的有兴趣 那就参考这些书: 本杰明葛拉汉1)证券分析 2)聪明的投资者费雪1)普通股不普通利润巴菲特1)滚雪球2)巴菲特法则(Buffettology)3)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
二、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是什么?
被誉为股神,他的投资哲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招式一: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很多投资者认为“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时候,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因为他觉得: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少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资决策多的要高,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
“股神”尚且认为自己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很难对很多的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更何况是普通投资者呢? 招式二:生意不熟不做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也有一个习惯,不熟的股票不做。
2000年初,网络股高潮的时候,巴菲特却没有购买。
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但是现在回头一看,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
比如现在大家都认为存款利率太低,应该想办法投资,觉得不投资就难过。
其实巴菲特告诫我们“有些投资热潮,不参与可能比参与更好。
”他强调一个投资目标,就是先求保本。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稳定增值的条件。
招式三:长期投资 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
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相反的例子,许多人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贡献了手续费,自己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不妨算一个账,按巴菲特的低限,某只股票持股8年,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
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达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可以这么说:不少成功者往往是因为长抱不动,而不少失败者往往是因为经不起不断买进和卖出的诱惑。
招式四:逆向操作 中国有一种爱拚才会赢的文化,巴菲特提到,如果想要在股市赚钱,你必须在别人非常贪心的时候非常害怕,在别人害怕的时候贪心。
所以投资的时候,第一,你要常常跟自己的天性对抗,因为天性常常会带领你到一个错误的投资决策。
第二,你要常常去体察周围的环境。
当你感受到环境愈来愈贪婪时,就要勇于说“no”;
反之,你要勇于说“yes”。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是一种新时代的减压哲学,何仿让减压投资创造我们未来中长期的财富及幸福人生。
三、巴菲特的老师写了本什么书
巴菲特有很多老师,一般巴菲特会讲他的老师是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的著名之作《证券分析》是投资界的圣经。
当我们剖析巴菲特时,我们会发现,他的思想与方法来源于下面这些人: △本杰明·格雷厄姆。
巴菲特从他那里学到了从企业前途投资这一概念,并且把价格作为选择投资的重要因素。
△菲利普·费雪。
这位加利福尼亚投资资金经理和作家,教给沃伦这样一个观点:只有具备良好的企业经济状况的股票才值得投资,并且,永不卖掉好的企业。
△劳伦斯·布鲁伯格。
他是30年代的思想家和作家,他将消费者垄断的超凡投资价值介绍给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格雷厄姆在1951年版的《证券分析》一书中曾引用过他的话)。
△约翰·伯尔·威廉姆斯。
他是30年代的数学家、金融专家和《投资价值理论》一书的作者,该书1938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他认为,一个企业的价值与它未来赚取的利润有关。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爵士。
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和作家,巴菲特从他那里学到了集中资产组合的概念,投资于自己熟悉的领域而不偏离它。
△艾德加·史密斯。
1924年他写了当时颇为轰动但现在已被忘记的著作《长期投资》,这本书介绍了这样一个观点:保留盈利从长期来说增加了企业的价值。
这一观点后来被格雷厄格所采纳。
△最重要的是查理·芒格。
法律专家和投资奇才。
他是巴菲特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他劝诫沃伦应该购买优秀企业,只要价格能使投资有意义就行,而不要拘泥于格雷厄姆所举的几种类型的投资。
这些人的理论加在一起,囊括了100年以来关于证券投资的主要观点。
格雷厄姆已经意识到这些人的存在,但正是巴菲特非凡的灵敏头脑才将这些人的观点加以综合,从而超越了单个人的成就。
四、对于新手来说买股票的技巧是什么呢?
一、先求知,再投资。
不学习研究就投资,与不看牌就玩纸牌游戏一样危险。
在股市中也要先研究市场和上市公司季报、年报,从中索取大量相关信息,并作出精确分析和研判后再投资某一公司股票,进行长期的价值投资,并不是注重短期的收益。
二、识大势,赚大钱。
对股票投资者而言,首先要对股市宏观环境及微观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分析。
股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它包括治、经济、政策面、消息面、技术面、资金面等方面的基本面因素。
密切关注时代潮流、制度创新、策扶持及市场上的新概念、新题材,一旦有偏好迹象,顺势而为,才能赚钱。
三、不求多,只求精。
如果你集中精力在少数几只股票上,你就思考愈深入,做买卖决定时愈慎重。
经过认真查阅资料,反复洞察行情性质后慎重动手。
选股要精益求精,品种越少,越容易了解股性,越便于风险管理,涨多了能及时了断,跌透了随时捕捉,操作得心应手。
四、多做熟,少做生。
投资理念应该长期做自己熟悉股票,不做陌生股票。
股市没有只涨不跌,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当选择股性活的熟悉股票后,涨多就卖,跌多就买,反复持续地做差价,积小赢为大胜。
这是因为你掌握了此公司的基本面状况、内在价值、股性的活跃程度,较易把握它的买卖时机。
五、要知足,不贪心。
中国人俗语:讲究知足,天会使福。
做股票知足尤为重要,涨到一定心理价位落袋为安,留点鱼头鱼尾给别人吃。
过就有可能让煮熟的鸭子给飞了。
经验老到的投资者,精就精在知足,降低盈利目标,该出手时就出手,确保胜利成果。
六、轻指数,重个股。
美国肯尼斯·费雪说:投资人是买股票,不是买整个股票市场,因此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个别股票和企业上。
2005年前的中国股市不够成熟,股价随股指齐涨共跌。
去年5·30以后,大盘开始走强市场热点切换,大盘蓝筹股推动股指不断创新高,低价股不涨反跌;
当指数见顶回落,低价股启动,当指数跌去30%时,许多个股股价创新高,营造了股市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在股市里生存,投资理念要与时俱进,抓住股市结构性调整中板块轮动机会,精选个股,能做到虽赔指数但赚了钱。
七、一招鲜,吃遍天。
股市中的理论、技巧、指标、软件太多,遗憾的是全靠这些赚大钱的人不多,原因是吃多了嚼不烂,就像花很多力气挖许多浅井,不如专心挖口深井反而有水喝。
按某种理念和技巧,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专做几只熟悉股票,最终必有成效。
八、心态好,信心足。
有人说,炒股就是玩心态。
心态随大盘一起波动就做不好股票。
炒股如同四季变换,有春播、夏耕、秋收和冬藏之分,这需要机智、勇气和信心,同时也应胜不骄败不馁。
最高境界是手中有股,心中无股;
手中无股,心中有股,本着平和的心态,宁静致远看涨跌,就会成为股市里的赢家。
五、我想买股票,却不知道怎么样购买,需要知道些什么?
证券公司开立账户
六、关于股票的几个问题
1、对。
股票价格上涨了,公司的资产在帐面上也是增长了啊,公司也更值钱了。
如果公司要卖掉的话,或者大股东要出售自己的部分股份的话,那么市价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素了哦。
另外如果公司要增发、配股继续圈钱,那么股票价格高对他们也是更有利的。
2、短期看是对的。
但是投机的始终是泡沫,风险巨大,所以亏损的人特别多,而真正优秀的公司,会被人追捧,从长期的角度看,它的价值会一直处于上升中。
比如万科,可能在某轮行情中没怎么涨,与一些从几块炒到几十块的垃圾股没法比,但是过两年后再看,垃圾股又跌回原地,甚至比原来还少了一大截,万科却可能稳步又涨了30%。
正所谓: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七、中国人如何理财才能跑过CPI
投资成长型股票能跑赢通胀(国际市场上,执着于成长投资的“教父级投资大师”菲利普·费雪平均每年投资回报率均达20%以上,“全球最佳基金经理”彼得·林奇13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
从国内市场看,开放式基金自2003年开始排名以来,除2007年和2009年是非成长风格的基金夺冠外,其他6年均为成长风格的基金取得了业绩冠军。
)
八、请分析一下济南钢铁(600022)这支股票
1.由于钢铁类股票是属于周期性股票,就和黄金啊煤一样,价格波动幅度会比较大,高峰期就变绩优了低谷了就变绩差了,一个季度的亏损不代表他全年会亏损,一般钢铁是分淡季和旺季的,2,3季度为旺季,而且钢铁业也刚刚触底反弹,该公司主营的是板材类钢铁,价格可能会晚点上升..2.是的,当每股收益是负的时候..市盈率就没有作用了,其实我选股票是不看这些的,因为运用市盈率啊市净率啊什么的方法就等于你在开车时永远只看后视镜来驾车,你说能不出事吗??比如在现实中,低市盈率的股票被压低股价,通常是因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该公司赢利急剧下跌的前景.买入这种股票的投资者也许很快就会发现市盈率上升了..因为该公司的赢利下降了....还有成长股理论的阐述者老费雪的儿子小费雪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市销率"这个新指标,轰动不小,可在07年他的新著中否定了大量有关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包括他自己发现的市销率),最后认为中长期真正影响股票走势的是供求关系. 3.原因有很多,每个人看这个都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你可以说是庄家在吸筹,也可以说是在盘整,也可以说没人买卖交易该股票,我认为仅仅是在这段时期内该股票的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已,大部分股票市场价格的日常波动是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是由于基本面的发展. 4.给你看下中投证券4月30日对该股的简单评价吧,仅供参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报告分析了公司目前的基本情况和公司在钢铁行业中的处境。
我们认为公司板材压力依然较大,板材类企业复苏将会晚于长材类企业。
投资要点:公司板材压力依然较大。
上周长材价格出现反弹,板材继续小幅下滑探底。
公司作为以板材产品为主的钢企之一,上半年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在基建需求拉动下,长材将会率先走出困境,板材类企业将会晚于长材类企业复苏。
公司月产销量维持在60万吨水平,基本处于正常水平。
新宽厚板一期100万吨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预计09年贡献产量有限。
分品种看,棒线材销售、盈利能力均优于板材。
由于1季度公司高价铁矿石仍处消化期,同时钢材价格低位,预计板材处于亏损、棒线材处于盈亏平衡状态。
公司库存比例较低,产成品和半成品约10万吨水平,产成品库存中板材多于螺纹钢。
公司正在申请第二批螺纹钢期货交割品牌,未来会参与到钢材期货中去。
2季度三方面因素使公司经营压力得到缓解。
1、高价铁矿石4月中旬基本消化完毕;
2、公司为应对经济危机,大幅压缩管理费用降低成本;
3、板材需求正在逐步回暖,虽然并不如长材明显,但月环比变好已经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成本压力减轻、需求逐步改善会成为2季度钢企复苏的重要推动力。
九、为什么钱越来越不值钱
7.6!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突破了7.6!百姓都在欢呼雀跃“人民币又升值了!”可是,说实话,但很多人并没有感受到人民币值钱了,反而因为物价的飞涨,开始觉得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了。
其实,有这种感觉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人民币升值跟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到底有没有关系?”从最直接的感受来说,我们这些一直生活在国内的老百姓,人民币升值对我们的影响几乎没有,不会因为人民币值钱了,我们每天早上喝一碗豆浆以前要一元钱,现在不会只要八毛钱,甚至因为通胀的原因涨到了一块二。
对于长期在国内买卖东西的人来说, 汇率可能只是数字上的变化,但是对去以美元为结算单位国家的留学生和旅游者来说,可就不一样了。
假设在美国一年的花费约4万美元,按照原来的8.0的汇率来算,需要32万元人民币,但现在只要30.4万元。
当然,出境旅游购物的时候也能体会到 人民币升值的好处,但是这也要看你去的国家和区域,人民币不是直接兑换的货币,你出去的消费可能还是要按照当地国的价位走,这里面的空间也是有限的。
对于人民币升值利弊的问题,各界专家学者的讨论从未间断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老百姓似乎不大容易听到以“平民视角”来审视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专家学者的声音;
哪怕给手头持有大把人民币,却对“何去何从”感到迷茫的普通百姓以清晰指点的声音,也并不多。
普通老百姓对人民币升值的理解,或许更多是出于字面上的揣度,即人民币“更值钱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将要“降低了”,将手头持有的外汇尽快兑换成本币会更“划算”,出国留学将更加“实惠”等。
他们可能很难弄明白“国际收支”等遥远和陌生的概念,可能更关心自己如何趋利避害的“如意小算盘”。
但是,如果缺少熟谙 理财的专家学者的指导,普通老百姓很容易陷入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于1928年提出来的,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他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了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精打细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
否则,在“货币幻觉”的影响下,“如意算盘”打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其实“吃亏”了。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居民对下一季度的物价仍然持上涨的预期,市民在这个“负利率”的时期都显得很激进——炒股、买基金,以获取高额的收益,理财人士总是怪我们太冲动,其实大家谁也不想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只是看着手中的钱一天天在贬值,谁心里不急呢?!小徐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uthor/59370320.html